在最艰难时期,我们用东拼西凑的装备去打鬼子。只要能打鬼子,就是好武器。介绍本土仿制勃朗宁的时候,有的小工厂为了增加枪的信誉,在勃朗宁的枪身上加上了毛瑟的LOGO。用这些东西去忽悠如我一样的小白。二营长的意大利炮也许是道具师的错误,也许当时人就认为这家伙是意大利产。在一众抗日剧中,不管是亮剑还是团剧,都愿意平时刷两集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将日本联合舰队交给李云龙会怎样?估计他会带着舰队直推美国本土去了。当时,咱们真没什么装备可用。亮剑中的这门火炮在武器装备及其匮乏的年代绝对是杀手锏。不然,也不能在最关键时刻被拉出来。

很少有武器型号能够被称为改变了历史进程的武器。其中包括坦克、核武器、弹道导弹、轰炸机以及无畏舰。而具体的某个型号虽然可能在战斗甚至某些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并未留下重大影响。然而,这并不适用于本文的主角——法国1897年式75毫米速射野战炮(canon de 75 modèle 189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来说说这门火炮是如何让自己载入史册的。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人们通常会想到绵延的战壕、长期的阵地战、被重炮轰得像月球表面的战场、以及将士们被机枪赶进战壕,最后由坦克打破僵局。然而,实际情况有所不同。虽然机枪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战争初期,机枪的数量非常有限。例如,俄国步兵师装备了32挺机枪和48门火炮。

此时,75毫米的法国火炮及其类似型号登上了历史舞台。四门经验丰富的火炮炮组能够在5-6分钟内发射掉每门火炮携带的120发炮弹,相当于每分钟24发的射速。普通炮组的射速也能达到每分钟15发,这已经相当惊人了。设想一下,进攻的步兵,一部分遭受的是四挺马克沁机枪的火力,而另一部分则遭遇的是1897型火炮炮队。在一分钟内,机枪最多能发射1000到1200发子弹(马克沁机枪的实际射速为每分钟250到300发)。与此同时,火炮能发射60到96发榴霰弹,而每颗榴霰弹内装有260或291颗铅丸,外加爆炸性火药。这意味着步兵将会被15,600到28,000颗子弹覆盖!火力差距达到20倍,这样的局面让人难以想象。而且,机枪在战场上是分散部署的,因此单挺机枪无法对敌人构成比一整组野战火炮更大的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97型火炮的结构示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这种速射火炮与榴霰弹的结合,使得突破防线的尝试变得无比血腥且徒劳无功。机动的骑兵部队也无计可施——他们速度不足,无法靠近并摧毁即便是最前线的火炮阵地。如果某处防线被突破,一组火炮能迅速调动到位,遏制敌人的进攻。有时,仅仅是几轮榴霰弹的齐射,就能打破整整一个团的进攻。轻型野战炮的战术是:到达指定位置,在短时间内发射数十发炮弹,用榴霰弹覆盖敌人。这迫使敌人迅速挖掘战壕进行防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许多战壕都是为了防御榴霰弹而设计的——宽大、直线形,带有前掩体和射击孔。这些战壕很容易被榴弹炮的炮弹和迫击炮弹击中,但当时的这些武器精度较差,射速较低,而从隐蔽位置精准打击敌人的技术也在发展阶段,导致弹药的大量浪费却收效甚微。而三英寸的榴霰弹就不一样了,它就在附近。如果不如鼹鼠般挖洞躲藏,不建造掩体和射击孔,马上就会被榴霰弹扫灭。

Mle. 1897 型火炮弹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切也改变了火炮本身的战术运用方式——早期野战炮的设计主要用于在3-5公里的距离上进行直接和半直接瞄准射击,而较重的火炮射程通常可达8公里。然而随着战况的变化,部署在直接瞄准位置的炮兵部队在敌方榴霰弹的打击下损失惨重,迫使他们从更远的隐蔽位置进行射击,距离敌前线比以往更远。重型火炮也逐渐被撤至后方,这一变化要求火炮具备更远的射程和更高的精度,推动了火力校准和反炮兵战术的发展。

在战争初期,根据1913年法国陆军的《野战条令》,“火炮不为进攻做准备,它只为进攻提供支持”,但很快,战争中出现了那句著名的口号:“火炮是战争之神”。由于步兵被榴霰弹逼入战壕,榴霰弹无法将其驱逐,导致榴弹炮的数量增加,逐渐取代了其他类型的管式火炮。随着火炮成为陆军的主要火力支柱,其机动性也得到提升,以便能够迅速集中火力突破敌军防线或抵御敌方进攻。炮击准备变得更加短暂、密集、精准且致命。火炮开始针对性地摧毁敌方炮兵和防御阵地的火力点,这一进展为日后配备自动火控系统(АСУНО)的远程自行火炮奠定了基础,它们能够快速发起攻击并撤离阵地。

根据战前的作战学说,75毫米火炮弹药的部署方式导致炮组和火炮在战场上几乎对敌方榴霰弹毫无防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突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壕防线,人们发明了各种新武器,坦克并不是唯一的创新。虽然坦克取得了一些成功,但它们仍然受到野战炮火力的威胁。实际上,坦克的装甲主要是为抵御步枪和机枪射击设计的。此前,步兵会在较远的距离发起进攻,现在必须迅速冲过无人区。于是,突击小队和狙击手相继出现。侦察和攻击型航空兵也得到发展,其在战争中的影响有时甚至超越了传统部队。后勤保障也迈上了全新台阶,支持了成千上万吨的弹药、燃料、食品供应,以及伤员的救治和增援部队的调动。防御工事逐渐从依赖堡垒转变为更注重战术机动,伪装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正如前文所述,炮兵的发展成为打破阵地战僵局的主要因素,不是坦克,而是炮兵。1915年1月2日,法军将军约瑟夫·霞飞写道:“每次进攻的成功都依赖于强大的炮击准备。”陆军装甲部队逐渐形成,随之而来的需求是步兵战车和装甲运兵车,它们能够在面对敌方炮击时继续推进。因此,一门携带榴霰弹的火炮推动了我们今天所见军队的形成。

75毫米炮弹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le. 1897型火炮堪称革命性的武器,是现代野战炮的首例。其实现高射速的关键在于液气式后坐装置,它防止火炮在发射后剧烈后坐,从而无需在每次发射后重新瞄准目标。其后坐力极为柔和,部分原因在于火炮的后坐行程较长。该火炮首次将瞄准线独立于炮管设计,射手无需在发射时频繁移动瞄准设备(包括准直器、测角仪和水平仪),既可用于直接瞄准射击,也可用于从隐蔽位置开火。前一代火炮上使用的缺口式瞄准器和准星仍然保留作为备用装置。Mle. 1897的精度非常高,采用整体式弹药和新型偏心式炮闩使得装填速度显著提升,炮闩可通过一个杠杆操作完成。75×350毫米炮弹配备了无烟火药,这不仅提升了射速,还减少了发射时的烟雾,使火炮阵地的隐蔽性和操作舒适性得到了改善。

火炮弹药包括爆破弹和榴霰弹。稍后,出现了当时极为先进的Mle. 1900型高爆弹,重量为5.4公斤,填装695克的梅利尼特【音译】(Mélinite)炸药(注1:梅利尼特(Mélinite)是一种高爆炸药,主要成分是苦味酸(即三硝基苯酚,TNP)。它由法国在19世纪末研发,并于1880年代投入使用。梅利尼特因其高爆炸性和稳定性,广泛用于炮弹和炸药装填。与黑火药相比,它具有更强的爆炸威力,因此成为现代军事中的重要爆炸材料之一。)射程为8.5公里。

通过改进气动设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射程提升至11公里。这种高爆弹的装药相对较大,部分原因是弹壳较薄。相比之下,当时俄国海军使用的152毫米炮填装的高爆弹仅包含1公斤的火药。为方便在短距离(4公里以内)使用高弹道轨迹射击,还使用了Malandrin制动板,类似装置目前可在火箭炮系统中见到。火炮还配备了防弹盾牌,以防止被子弹击中。

制导环用于“冰雹”非制导火箭弹—上的制动环是 Malandrin 板的后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述技术参数。战斗状态重量为1140公斤,行军状态重量为1970公斤。炮管长度为34.5倍口径,其中30倍口径为膛线部分。垂直射角为-11到+18度,水平射角限制为6度。牵引速度为7-8公里/小时。

研发始于19世纪80年代,1891年开发出了一门57毫米的试验性火炮,其设计者是圣克莱尔·德维尔上尉。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这门火炮不断改进,口径也被提升。在试验中,火炮展现出惊人的耐用性,连续发射了1万发炮弹而没有出现严重故障,射速达到了每分钟20发。对当时而言,1897型(Mle. 1897)的表现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法国军方对这门新武器赞叹不已,其他国家则在1899年Mle. 1897在中国亮相后纷纷效仿。

这门火炮被军方称为“皇家火炮”、“我们卓越的七十五”或干脆称作“七十五”。当然,它也有一些不足,主要与其制造时间相关——有限的水平射角和仰角,尽管炮管可以大幅下调;瞄准装置的位置也不太方便等。这些问题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火炮中普遍存在。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法国火炮设计思维的停滞,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军方认为,75毫米火炮足以应对战场上的所有任务,而重炮则被认为没有必要。在战争初期,法国仅有308门口径为120-155毫米的野战炮。这种情况后来只有美国依靠原子弹才能得以逆转。

第六号1897型(Mle. 1897)原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它的时代,这是法国陆军的主力火炮。在战争初期,步兵师和后备步兵师中各有9个配备Mle. 1897的炮兵连,每连4门火炮,领土师则拥有3-6个炮兵连。由于编制的特点,主要力量是军级炮兵,拥有1至3个炮兵团,每团有12个轻炮连。重炮则主要由单独的炮连组成,装备的是1904年Rimailho 155毫米榴弹炮和1878年120毫米过时火炮及1890年榴弹炮。这样一来,野战军团的火炮总数可以达到120到252门,其中几乎全部为75毫米火炮。这样的火力在机动作战中具有巨大的优势,很快就将德军逼入战壕,并将整个前线推向了阵地战僵局。

此时,法国军队暴露出了训练问题和75毫米高爆弹的弱点——他们既无法有效进行反炮兵战斗,也无法伪装自己,且无法对付隐蔽目标。更严重的是,他们与步兵缺乏协调。这迫使法国人改变战术,开始生产重炮并大量供应部队。尽管如此,Mle. 1897从战争开始到结束始终活跃在战场上。它的需求量如此之高,以至于在1915年,法国工业每天生产多达7万发75毫米炮弹。基于Mle. 1897,还开发出了高射炮、海军炮和堡垒炮。尽管如此,直到战争结束,法国军队仍未能完全装备现代重炮。

行军中的75毫米炮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稍微偏离一下话题——法国当时的火炮与我们有多接近。为了弥补现代重炮的短缺,1917年法国装备了Grande Puissance Filloux (GPF) Mle. 1917 155毫米火炮。它成为西方155毫米远程火炮的开端,其炮弹经过深度改进后,以美国M107的编号广为人知,并且至今仍在使用。

战后,法国多次升级了75毫米火炮。第一次重大升级是Mle. 1897/33,它配备了新型车架,带有可展开的支撑架,使其在阵地上的水平射角达到58度。全金属车轮安装在支架上,并与支架一起旋转,从而为炮兵提供额外的保护。这些火炮配备了穿甲弹,有时被称为反坦克炮。然而,这类火炮的产量极少——仅制造了71门,主要用于阿尔卑斯防御阵地。为了使75毫米火炮能够由机动车辆牵引,设计了专门的拖车,行军时将火炮装载到拖车上,从而将牵引速度从7-8公里/小时提升到20-25公里/小时。1938年的一次升级则较为保守,主要更换了车轮和防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开支架的1897/33型75毫米火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这门法国炮是现代野战炮的第一个样本,但它在同类火炮中长期保持最佳状态(实际上直到格拉宾设计的F-22 USV师级火炮出现),这使得它能够一直在法国服役,直到1940年法国战败,并且持续改进。凭借其数量和良好的性能,这门火炮在武器市场上取得了一些成功。在二战期间,不仅德国、美国和波兰大量使用它,甚至罗马尼亚、苏联、英国等国家也在获取了波兰和法国的库存后少量使用。这门火炮在非洲战斗中表现出色。美国人还从他们的M1897A4(美国生产的Mle. 1897)改装出了坦克炮和反坦克炮。

在前法国殖民地,这款75毫米火炮一直服役到70年代。它的后代——配备在坦克上的M6坦克炮——一直服役到冷战结束前,智利在80年代中期才将其替换为60毫米HVMS坦克炮。实际上,随着105-122毫米榴弹炮逐步取代3英寸速射炮的使用,这门火炮和它所在的火炮类别一起失去了其重要性。如今,这款火炮还能作为礼炮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礼炮使用的Mle. 189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我们来比较一下Mle. 1897和它的3英寸同类火炮。首先是与俄国1900和1902年式师炮的比较,接着是它的主要对手——德国的7.7厘米96 n. A.野战炮,最后是日本的38式野战炮。俄国的新一代火炮始于19世纪90年代中期,基于法国对现代机动作战的看法。1887年式的火炮已经过时,甚至1895年的改进版也未能赶上时代步伐,进而1900年式师炮开始服役。它比法国的火炮更轻——战斗状态下仅1065千克(而行军状态下为2017千克),但没有防盾,导致火炮组成员容易暴露在子弹和弹片的攻击下。其速射性比旧式火炮要高,但并不特别高——每分钟最多可发射10发。还有其他一些问题,最终促使在1902年引入了3英寸火炮。

人们普遍认为1902年式火炮是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类火炮中的最佳选择。它配备了现代的防反冲系统,配备了能够从隐蔽阵地射击的瞄准器和保护火炮组的防盾(1906年增加了全景瞄准器和防盾),生产便宜且易于操作,是战争中的一匹好马。缺点是因为使用楔式炮闩,导致射速比Mle. 1897低(每分钟10-12发),炮管也较短(后来经过改进,炮管延长至40倍口径,但这发生在战后很久)。尽管比Mle. 1897略差,但它对敌人来说已经足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0年式俄国3英寸火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纸面上德国的回应要早一些,于1896年提出了7.7厘米96式野战炮,但…首版简化过头,没有防反冲系统,也没有使用整体装药。这是德国军事领导层节约成本的尝试,但俗话说“吝啬者付出双倍代价”,1904年克虏伯不得不紧急在现有火炮的基础上设计了速射炮,结果就是7.7厘米FK n.A.(新型野战炮)。这款火炮采用了最先进的楔式炮闩,射速与1900年式俄国火炮相当,但主要缺点是27倍口径的短炮管和77×234毫米的弹药(相比之下,Mle. 1897使用75×350毫米弹药,俄国火炮使用76.2×385毫米弹药),这导致其初速为465米/秒,最大射程仅为5.5千米。不过,德国火炮有个杀手锏——多种弹药。

主要弹药是装有300颗铅球的霰弹,还有装有150克TNT的纯爆破弹Feldgranate 96(尽管爆炸力稍弱),多用途混合弹Feldkanone Geschoss 11(装有250克TNT和294颗霰弹),以及烟雾弹、照明弹和化学弹,后来还出现了穿甲弹。是的,德国人在19世纪末已经使用TNT制造炸弹,而当时许多国家还在广泛使用黑火药。不过,这些优势并不能完全弥补火炮的缺点。1916年火炮经过深度改进,炮管大幅加长,射程提升至10.7千米。然而,重量也增加到1350千克(之前为1020千克),这影响了其机动性。

德77毫米野战炮。讽刺的是,德国的康拉德·豪斯纳比法国人更早发明了液气式防反冲系统,但克虏伯拒绝使用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5年,日本采用了由克虏伯设计的38式野战炮。结果是,这门火炮的性能甚至比德国为自己军队设计的还要好。它重量非常轻(战斗状态下947千克),尽管采用了楔式炮闩,但射速仍然较高(每分钟可发射15发),射程也达到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加上结构坚固且生产简单,它的高效性和日本工业的薄弱使得这款火炮一直服役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但已是改进版。总体而言,这款火炮与俄国的3英寸火炮非常相似。

日本38式野战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所述,尽管多国尝试追赶甚至超越Mle. 1897,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甚至战争期间,无人能做到。正是这一门火炮改变了大战的进程,影响了各国火炮的发展和战术。不得不承认,法国人成功创造了现代野战炮系统。

原文作者:阿列克谢·博尔津科夫/Алексей Борзенко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