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桑原骘藏(1871-1931),日本学者,日本东洋史学创始人之一,擅长中国文化史、法制史、东西交通史研究。

1898年,桑原骘藏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院文学研究科,考取了该校大学院(“大学院”即中国的“研究生院”),师从那珂通世,专门研究东洋史。

桑原骘藏(1871-193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桑原骘藏(1871-1931)

1906年11月,受文部省派遣,桑原得到赴晚清中国留学的机会,学习进修之余,他游历洛阳、长安古都,及山东、河南、蒙古、江南等地。在途中他以日记形式作了详细的考察报告邮寄给文部省,这些考察报告在桑原骘藏逝世之后由森鹿三等弟子进行整理,加上桑原骘藏游历期间的另外两篇短文《观耕台》和《寄自南京》,1942年由弘文堂书房出版,即《考史游记》。

这部游记详细记述了他所探访的河南、陕西、山西、内蒙古等地的一些重要城区的主要史迹,包括古建筑、陵墓、碑碣等,记录下了所经之地的山川景物、风土物产及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等社会状况,而且配有大量的珍贵图片,是一部文献价值极高的访古考史游记,一直被日本学界视为游记中的典范之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9年,桑原骘藏结束了为期两年的留学生涯,回国就任刚成立不久的京都帝国大学文科大学的东洋史第二主讲教授,负责东西交通史和风俗史的教学与研究。当时内藤湖南担任第一主讲教授,桑原和内藤几乎成了京都帝国大学东洋史的代名词。

1910年,桑原骘藏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其后一直在京都大学工作,直到1930年退休。1926 年,桑原骘藏因其《宋末提举市舶西域人蒲寿庚的事迹》而获得日本学士院奖。1931年5月24日,桑原骘藏因肺病在京都塔之段町的家中去世,享年61岁。

山东河南旅行路线图,引自中华书局版《考史游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东河南旅行路线图,引自中华书局版《考史游记》

桑原在中国修学的两年间,有过四次考察旅行。第一次即洛阳、长安之旅(见)。

第二次为山东、河南之旅。时间是1908年4月22日至6月4日,前后44天,行程约3500里。主要路线为北京—保定—献州—景州—德州—济南—泰安—曲阜—济宁—曹县—开封,后从郑州经彰德府、正定、保定返回北京。除中国随从外,这次是桑原的单独之旅。旅行结束后,作者呈交给文部省的报告,就是后来连载于《历史地理》上的《山东河南地方游历报告书》。

这次旅行在”考史游记“中虽名为“山东河南游记”,但其中涉及河北多个城市,本篇以桑原骘藏这次旅行中在河北拍摄的照片为线索,来看这位日本学者镜头下的晚清中国。文中图片除标注外皆来自于《华北交通写真》,全套图片共293张,本号将陆续刊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承宗墓。桑原于1908年4月22日从北京前门车站乘火车到保定,从保定雇马车南下,到高阳县,访孙承宗墓。

墓在县城东北约五里的西庄村,碑石题“明太傅大学士恺阳孙文正公墓”,封土高约五六尺,周围不见一尊石人、石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墓早已被毁,2023年11月,高阳县城南大街中段进行管道改造施工期间,当地文物部门发现一通碑刻,正是孙承宗墓表,桑原《考史游记》的记录和照片成为重要佐证材料。

网络新闻配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络新闻配图

桑原访孙承宗墓时曾引清乔莱诗感叹:“胜国君臣事可伤,每因门户误封疆。时危下诏须裴度,乱定连章逐李纲。难觅封碑迷姓氏,空余衰草带风霜。平生读史多悲愤,涕泪纵横酒夕阳。”一百年后,如得知此墓表的重现天日,不知作何感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河间献王庙。一路向南,4月26日,抵献县,探访县城北关外约十里汉河间献王庙。庙门前立有“汉河间献王陵”题石,庙墙享殿均系光绪年间所重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河间献王庙,门上匾额为“翼圣传经”。献王刘德“购求遗书,献雅乐,补周礼,慨然以斯道为己任”,中门上的对联曰:嬴火时移未熄,鲁乐周官,四传乃见汉代威仪,不数淮南鸡犬;姬文易世而兴,毛经贯史,二氏独延孔门道脉,依然马上诗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河间献王陵。陵在庙后,高约一丈三四尺,广约三丈二三尺,仅桧柏三四株立于其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潮海寺。继续向南,到刘麟店,在阜城县北十里处,有潮海寺,已废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桑原乘坐的马车。过阜城县,沙卤弥漫。桑原考证可能是此地曾是大河故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福寺塔。往南到景州,城内有开福寺塔,十三层,为仅次于定州塔的河北第二高塔。此塔功用与定州塔有相似之外,”起浮屠以远眺望“,有侦察敌情的作用,定州塔别名即为料敌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福寺大雄宝殿。大殿建于明天顺六年(1462),单檐庑殿顶,前檐单独增设一排廊。此殿早已被拆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

桑原往南过运河进入山东,从德州府到济南府,再到曲阜,进入开封府。从开封到彰德府,5月29日坐火车过滹沱河到正定。

在正定县桑原路遇“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此碑为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年)所立,高约二丈七尺,宽七尺七寸,厚二尺五分,为一罕见之巨碑。清河郡王即李宝臣,本名张忠志,初为贼臣史朝义之部将,后降于官军,受任为成德节度使,统辖恒州(今正定府)。不久,与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卢龙节度使李怀仙等缔结攻守同盟,抗拒朝廷,史称所谓“河北三镇”即指此而言。唐室衰亡多起因于节镇之跋扈,而节镇之跋扈则始于河北三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碑现仍在原地,只是建碑亭保护了,无法细看碑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元寺砖塔。开元寺始建于后魏兴和二年,当时称静观寺,隋代改称解慧寺,唐玄宗时改今名。开元寺砖塔平面作正方形,高九级,形制为唐代旧式,但已是明时重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元寺三门楼和钟楼。寺内有三门楼,已完全废圮,梁断基倾,仅二石柱孑然而立。门楼后开元寺钟楼,在古建筑里也是名构,国内“三座半唐构”中的那半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年之后,寺内将门楼断梁重新架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佛寺。大佛寺即隆兴寺。此图为大悲阁,桑原到访时已破损,不蔽风雨,佛顶高高地露出屋外。今已重修大悲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师殿。大佛寺山门与摩尼殿之间,原有大觉六师殿,在桑原到访时已经摇摇欲坠。很快就化为瓦砾,到1933年梁思成到访正定时,此殿已成为一土丘。桑原这张照片是目前所见大觉六师殿的唯一正面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悲阁。此处大悲阁,是保定大悲阁,也称为大慈阁,元代初建,乾隆年间毁于火,今所存为乾隆以后重建,道光年间重修者。台阶上三人,站立者为桑原骘藏。其余两人应为任教于保定直隶师范学堂的日本教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悲阁上。桑原与同游者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幢亭。六幢亭在保定莲池书院内,原为光绪七年所建,本置六方石幢。据《畿辅通志》记载,其中辽代的石幢二方,均刻有契丹国字;金代的一方,刻女真国字,元代的三方,均刻蒙古国字。后桑原考评志书记载有误,石幢只是刻有梵文,时人不识而已。

桑原从北京出发到保定后在莲池书院寻找六幢亭,被告知六幢亭早已不存,桑园在园中厕所中发现六幢。 桑原离开后,保定府官绅听说后共同捐资,于池畔高地重建六幢亭,将六幢搜寻出后一并置于亭内。桑原一个多月后返回保定,六幢亭已基本竣工。六幢亭如今仍在,但亭内只剩三座残幢了,至于桑原搜寻六幢的故事,更不会有人提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秋涛墓。墓冢高约五尺,墓前有同治十二年所建“清故莲池书院院长诰授奉直大夫懋勤殿行走刑部员外郎何君墓表”,为何秋涛友人黄彭年所撰。何秋涛是清代地理学家,所著《朔方备乘》是清代北疆史地的集大成之作,桑原留心其著作,因此专门寻访其墓。

6月4日,桑原骘藏乘火车从保定回到北京,历时四十四日,行程三千五百里之旅到此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