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的规模非常庞大,国军巅峰时期总参战人数大概在600-700万之间,我军1949年也发展为500余万人, 因此,两军参战人数有近千万之多,这种规模是空前的。
尤其是三大战役期间,国共双方更是“梭哈”出自己的全部家底,是真正意义的大决战。为了打赢这一仗,仅仅142天,中央发给四大野战军的电报就有408封,西柏坡的机要人员平均每天收发电报有四五万字。
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份电报都署名为:军委,即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简称,它是党领导下的最高军事领导机构,除极为重大的军事决策由中央五大书记决策之外,日常的军事决策都由中央军委来决定,可以说,在战争年代,军委就是指挥打仗的中央。
那么,这个中央的背后到底是谁呢?从法定意义来讲,军委是指1945年8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为副主席,陈毅、贺龙、林彪、叶剑英、聂荣臻、刘伯承、徐向前等为委员,杨尚昆为军委秘书长。党中央则主要指毛主席、朱老总、刘少奇、周总理、任弼时这5位中央书记处书记。
但实际上因为各种原因,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央,其实只有三个人,他们指挥了三大战役。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点:
一、包括陈老总、林总、聂帅、刘帅、徐帅在内的军委委员,都已经在地方上,带着各自的部队打仗;
二、军委副主席彭总已担负起西北解放军的指挥工作,他以少数兵力抗击胡宗南部队的进攻,这是一个极为艰难繁重的任务,因此,彭总不能参与中央的决策指挥了。
三、中央和军委领导机关在解放战争期间一分为二,成立中央前敌委员会和中央工作委员会,军委副主席的刘少奇、朱德则率领工委,已经前往华北进行工作;即使到后期回到西柏坡,朱老总大决战之时, 已六十高龄,主要是协助角色;刘少奇则更专注于党务,当然也会参与决策。
这么算下来,最终留在中央的只剩下三个人了,分别是毛主席、周总理和任弼时。
对于中央到底是哪些人?周总理后来对外宾说:“在中央只有三个人,毛泽东、周恩来与任弼时同志。所谓中央,就是这三个人嘛!”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也曾说过:“胡宗南进攻延安以后,在陕北,我和周恩来、任弼时同志在两个窑洞指挥了全国的战争。”
因此,为适应当时的紧张局势,更快速地应对复杂局面,那个时期的中共中央的领导是高度集中的,我们看到那些精彩的电报,虽然署名为:军委,但在中央决定问题的只是毛、周、任三个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