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都是坚持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要服务于国家各类产业发展。这样使得我国高校建设需要经过国家规划,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合理布局。

我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使得国家能集中社会资源,并且集中力量做事情。在新中国成立后,各行各业都能按照计划执行,这样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均衡发展。

在高等教育领域表现得最为明显,民国时期我国沿海相对发达,高校都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在1952年到1960年间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

国家经过多方分析和布局,最终将各类高校进行重组,并重新迁移到重要城市和地区办学。如今来看当时国家的这种决定,可以说是高瞻远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四所重点高校搬到陕西

中央四所重点高校搬到陕西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陕西,在全国来说确实比较落后,当时都没有著名高校。但大家都知道陕西西安是六朝古都,这里是国家地理几何中心,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发展陕西省尤其是西安市,将高校和相关军工产业搬迁到西安,这样将能保证这些产业和高高校的安全,也能促进西部地区开发。因此,当年组建的四所重点大学都搬到这里。

第一所是西安交通大学,前身是位于上海的交通大学。当年国家决心发展西北地区教育事业,最终选择将重量级的交通大学进行主体搬迁,希望能为当地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1956年交通大学主体由上海迁往西安,只留下船舶系在上海。当年大量教授和学生都扎根于陕西,且如今都留在陕西生活,为推动陕西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极大贡献。

西安交通大学是我国著名高校,学校工科类专业尤其出名,养出大量优质工程师,为促进西部开发和国家产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所西北工业大学,前身主要部分是华东航空学院和哈军工航空工程系。1952年院系大调整过程当中,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的航空工程系在南京组建成华东航空学院。

1956年国家将华东航空学院全部迁移到西安,并且改名为西安航空学院,最后和西北工学院进行合并,组成今天的西北工业大学。后面哈工程分解后,1970年哈军工航空工程系并入。

如今我们看到西北工业大学在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都有出色表现,而且成为我国国防院校里面的重要力量,这里面都离不开当年从全国各地迁移来的重点高校

从实际来说,当时的华东航空学院的实力最为强悍,属于西北工业大学的主体,毕竟都是有当时最顶尖高校的航空院系组建而成,汇聚由当时最顶尖的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是位于河北张家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当时国家觉得张家口地理位置偏僻,不利于学校整体发展,所以最终决定搬迁。

当时学校领导谋求的最佳地址是北京郊区,但中央经过通盘考虑后,最终决定将学校搬迁到西安办学,于1958年完成所有搬迁工作。最终由准军校转变为普通高校,并由教育部管理。

第四所陕西科技大学,前身是北京轻工业学院。当年受到历史因素影响,北京轻工业学院被迫进行迁移,最终于1970年迁往陕西咸阳,合并咸阳轻工业学院,改名为西北轻工业学院。

当时西北轻工业学院是我国轻工业第一高校,1978年被评为全国重点大学,所以当时的实力也是非常强悍,只是后面没有被评为211,逐渐被上面的三所高校拉开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1952年到1970年十多年里面,国家将各地大量高校经过重组后搬迁到陕西办学,使得陕西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陕西高校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或许大家会觉得国家对全国高校进行重新布局,主要是为了均衡各地教育事业发展,避免出现失衡局面。但这可能是最表面的原因,更深层的原因如今才清楚。

当时沿海地区以及东北地区都存在着不同风险,又面临局部封锁。国家将高校和重要企业都搬迁到内地,也就是大家所说的腹地,首先就是一个非常保险的做法。

当时搬到陕西的高校,都是属于理工类大学,主要以军校为主,当时国家的三线建设当中,大量军工企业搬到陕西。这样能使得产教结合,确保国家重点产业的安全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瞻远瞩的布局

高瞻远瞩的布局

距离当年的高校搬迁已经过去60余年,如今再来看国家组织大量高校搬迁,会发现当时的举动可以说是高瞻远瞩,和当前国家重点发展西部经济有异曲同工之妙。

西部地区作为我国战略纵深地,确实能避免各种潜在风险,在如今的国际环境下,依然是非常受用。陕西的军工产业发达,这也得益于陕西高校的科研帮助,两者实现深度融合。

如今东部地区的高校更注重国际化发展,更注重于基础领域研究。而陕西高校则更偏向于国防项目研究,我们看到的战斗机、航空母舰等相关的技术和大国工匠都诞生于此。

国家当时的做法就考虑得非常长远,可以说是居安思危。沿海地区负责经济发展,像陕西省这样的西部省份负责国家能源和国防安全等,同样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