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平和平解放前,中共方面为了留下胡适,做了多方面的努力,不仅通过广播发布情真意切的挽留之言,还公开许诺他可以继续担任北大校长。

但是,胡适对于中共的盛情挽留,并未觉得欣喜,只是用极其冷静,且略带怀疑的语气说了一句:“他们需要我吗?”这句话十分耐人寻味。

最终,胡适在1949年4月6日,乘坐威尔逊客轮离开了中国大陆,远渡重洋到美国给蒋介石当说客去了。

那么,如果胡适当年没有离开中国,他的结局会如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答案显而易见,肯定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那些特殊“运动”时期,遭到猛烈的批判。

其实,对胡适的批判,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就拉开了大幕。在胡适离开中国的28天后,即1949年5月4日,中国著名历史学家何干之先生,就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五四的两个基本口号》一文,指出“五四运动”期间在“问题与主义”的论战中,胡适的主张是为了“阻止马列主义在中国的成长,是表示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革命领导权的抗拒”。

何干之先生还批判说:“胡适在20年代末提出的‘打倒五鬼’之说,是在否认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对象,表明他是‘反革命的辩护人,以至成为反革命中的一分子’”。

何干之这番话并非无的放矢,因为鲁迅先生就曾在《出卖灵魂的秘诀》一书中,指名道姓地说“胡适是日本帝国主义的顾问”,并对他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批判。

何干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干之

到了1950年的下半年,在轰轰烈烈的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中,留在中国大陆的胡适的次子胡思杜,写了一份反省材料,并摘取了一部分以《对我父亲——胡适的批判》为题,于1950年9月16日发表在了《文汇报》上,随后,各大报纸相继转载此文。

自此,批判胡适的文章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1951年8月中旬,北京大学召开了以中文系和历史系为主的师生“控诉大会”,胡适曾经的同事、学生如俞平伯、杨振声、朱光潜等人,都在大会上作了批判发言。同年年底,上海文化界也召开了对胡适的“控诉大会”。

1954年下半年,关于对胡适的批判愈演愈烈,在文联和作协召开的联席会议上,开始将批判重点逐渐转向对胡适思想的批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月2日,中国科学院院务会议和中国作协主席团也召开了联席会议,决定联合召开一场批判胡适思想的讨论会。

这次联席会议推定郭沫若、茅盾、周扬、潘梓年、邓拓、胡绳、老舍、邵荃麟、尹达等9人组成委员会,郭沫若任主任。郭沫若一直就对胡适没有好印象,并称之为“首要战争罪犯”。

当时,郭沫若在政治、文化、艺术、教育等各个领域都有举足轻重的人物,担任着政务院总理、中华全国文艺工作者联合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要职,具有无人能及的号召力,他对胡适的批判,将这场批评运动推向了高潮。

此后,截至1955年3月,在郭沫若的主持下,联席会议共举行了21次讨论会,集中批判了胡适的哲学、政治、文学思想,以及历史、哲学史、文学史观点等六大方面。

郭沫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沫若

很快,对胡适的批判,已经扩展为了全国规模的运动。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的统计,从1954年11月到1955年3月,全国各大报刊发表了几百篇批判文章。这些批判文章大多都收录进了三联书店出版的《胡适思想批判<论文汇编>》。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对胡适思想的批判、北京、上海、长春、广西、江苏等地组织了经常性的胡适思想批判讨论会,北京的讨论会更是每一周或者两周就要开一次。天津、兰州、济南等许多城市也组织了多场临时性的讨论会。

中共中央认为,批判胡适的运动从开始到1955年5月,发展一般是健康的,在干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缺点。最主要的就是批判文章的质量不高,好的文章太少了。

例如:许多作者没有从根本上抓住胡适思想的实质,不善于揭露胡适思想内部的自相矛盾和混乱,常常摘选胡适的几句话就大做文章;有的作者在驳斥胡适错误观点时,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有的作者在揭发胡适思想的本质是买办思想的时候,却武断地说胡适提倡白话文,是反映了美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需要“统一的语言”的需要,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对于批判胡适运动中出现的偏差,伟人是有所察觉的,那他对于这个曾经对自己大不敬的胡适,又会如何对待呢?

伟人的心胸是开阔的,他曾表示:“将来要替胡适恢复名誉”!

那为什么不能在当时就恢复呢?

显然是因为,对于胡适的批判,本就是处于政治斗争的策略考虑的意味。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从思想观念上,为社会主义改造工作服务的需要!正如中央所指出的:“没有这个思想战线上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就会严重受阻。”

可是,一个胡适真的有这么厉害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且不论胡适在学术上的作为,仅从1937年后他在政治舞台上的经历,就能知道真正胡适是什么样的了。

1937年抗战爆发后,蒋介石为了争取美国人的支持,第一反应就是请胡适火速赴美游说,并任命他担任驻美大使这件事,就足以证明他的国际影响力。

1945年3月,胡适以中华民国代表团首席代表的身份,前往旧金山参加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此期间,中共还特意派人秘密接触他,进而争取他。但是,最终却遭到了胡适的坚决拒绝。

在抗战结束后不久,胡适向中共发了一份电报,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放弃暴力”,这也就表明了他的政治立场,但中共依旧没有放弃争取他。

1946年胡适出任北大校长,并于同年11月28日担任国民党国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主席,向蒋介石递交了《中华民国宪法》。

1948年4月3日,蒋介石认为中华民国宪法改变了国民党的权力架构,实权在内阁,总统一职成为虚职,便邀请胡适担任总统,然后再任命自己担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长。胡适本来同意了此事,但后来因为国民党中执会还是要求蒋介石当总统而变卦。

1949年,胡适为了蒋介石再次前往美国寻求支持,但因国内大局已定,他在美国处处碰壁后,并发表了《……统治下绝没有自由》,正如后来伟人所评价的那样:“胡适这个实在是太固执了……”

1950年6月,美国主管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迪安·腊斯克与胡适密谈,让他出面领导流亡海外的亲美人士返回台湾取代蒋介石,但遭到了胡适的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2月4日,胡适在台湾去世,蒋介石亲自前去祭奠,给予了他莫大的哀荣。但胡适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多年了一直坚定支持的,为之四处奔走的蒋介石,竟在他死的当天,就在自己日记中写了一句:“胡适死了,我的革命事业除去了一个障碍”,真是讽刺至极!

不过,我们从胡适在离开中国大陆后的经历,不难看出此人的确是一个厉害角色,在国内外的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巨大。

但奈何,他一直都是亲美蒋的,他的思想和言论,于伟大的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事业来说,肯定是一种阻碍,因此对他的批判运动,是不能不开展的。

就算是伟人惜才,在当时为他恢复了名誉,但是在1966年开始的那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他又该如何自处呢?所以,如果胡适没有离开中国,他的最终结局也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