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战斗民族”这个光荣称号,可不是白给的。历史上的俄罗斯人,确实骁勇善战,曾经出现三个史诗级的战神,分别是苏沃洛夫、库图佐夫、朱可夫。他们不仅是俄罗斯和苏联战神,也是俄罗斯和苏联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1941至1945年苏德战争期间,斯大林曾把苏沃洛夫、库图佐夫的画像,和马克思、列宁的画像一起,挂在克里姆林宫办公室墙上。斯大林此举用意很明显,那就是用战神和民族英雄,来激励自己和苏联人民的抗敌斗志,打败强大而又凶残的侵略者。
苏联的第三个战神朱可夫,和库图佐夫一样,他的“军途”并非一帆风顺。他虽然侥幸躲过了斯大林对红军的大清洗,却并没获得斯大林的重用,直到苏德战争发生。
1896年,朱可夫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虽然天资聪慧,但因为家里实在太穷,根本没钱上学,无法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
唯一能够改变命运的,就是参军,在战场上脱颖而出。要在战场上脱颖而出,就必须立功受奖。立功受奖的前提,是勇往直前敢打敢拼,而且要活着。这可真是件难事,但对有着惊人的军事天赋的朱可夫而言,似乎不是什么难事。
1915年,19岁的朱可夫应征参加沙俄骑兵部队,凭借优异的表现,入伍不到两年,就以惊人的速度升为军官,荣获两枚格奥尔吉十字勋章。
1918年,朱可夫参加红军,1919年加入苏共。如果说此前的朱可夫英勇作战,是为了改变命运,此后则是“为理想和信仰而战”。这个理想和信仰,就是让贫苦农民翻身得解放,成为国家的主人。
朱可夫平日养成一个奇特的习惯,每当经过重要城市时,都要认真仔细观察当地的地形地貌,日积月累,他对苏联全境地理位置了如指掌,心里藏着一本活地图,为日后指挥三大保卫战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加红军之后,朱可夫第一次崭露头角,是在1939年的诺门罕战役,指挥苏蒙军队,将蓄意挑衅的日军击败。惨败的日军见识了苏军的厉害,不得不放弃北进计划。诺门罕战役的胜利,意义重大,让苏联避免了二战期间,陷入两面作战的困境。
1941年6月,希特勒突然撕毁互不侵犯协议,兵分三路从北、中、南三个方位,向列宁格勒、莫斯科、基辅发起闪电般的猛烈进攻。猝不及防的苏军损失惨重,基辅频频告急。
焦头烂额之际,克里姆林宫里,最高统帅斯大林和总参谋长朱可夫,却发生了激烈争吵。面对步步逼近基辅不到20公里的德军,斯大林下达了“死守基辅”的命令。生性耿直的朱可夫却认为,双方实力悬殊,主张暂时放弃基辅,退守以保存实力,等待时机再发动反攻。
也就是朱可夫,除了他,没有谁敢当面顶撞斯大林。斯大林气得一会儿挥拳一会儿拍桌,对着朱可夫又喊又骂。眼看争吵愈演愈烈,火药味越来越浓,在场的人吓得大气不敢出。空气紧张得划一根火柴,就会引起剧烈爆炸。
千钧一发之际,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斯大林的侍卫长阿尔卡季耶夫突然上前,抬起胳膊,狠狠扇了朱可夫一记响亮的耳光。没等朱可夫和其他人反应过来,他再次狠狠打了朱可夫一耳光。
太意外了,大家都被震惊了,好像被点穴一般,一个个呆若木鸡一动不动。偌大的办公室寂静无声,斯大林和朱可夫也沉默了。
片刻之后,朱可夫拂袖而去。
要不是阿尔卡季耶夫及时打了朱可夫两记响亮的耳光,以斯大林的残暴本性和火爆脾气,继续争执下去,朱可夫很有可能被当场拉出去枪毙。阿尔卡季耶夫打朱可夫的理由是:斯大林才是最高领袖和军队统帅,身为军人就应该服从命令,哪怕你朱可夫是参谋长!
话虽这么说,朱可夫毕竟是堂堂总参谋长,打他的耳光,需要巨大勇气,正如朱可夫顶撞斯大林需要巨大勇气一样。好在这两记耳光,似乎打醒了朱可夫,羞愤交加却若有所思,愣了一下便转身离去。斯大林的火气虽然略有下降,仍不罢休,随后撤掉朱可夫总参谋长头衔,打发他去了预备队。
当斯大林意识到朱可夫的策略完全正确的时候,已经是两个月之后。坚守基辅的苏军被歼灭60多万人,却没能阻止德军继续向莫斯科步步逼近!生死攸关之际,斯大林终于清醒,重新重用朱可夫保卫莫斯科!
朱可夫调动大量民兵和工人,在莫斯科周围修筑坦克壕沟、断崖、障碍物和战壕。共修建了7.2万米坦克壕沟、8万米的断崖、5.5万米其他障碍物以及13万米的战壕。这些防御工事大大增强了莫斯科的防守能力。
朱可夫亲临一线鼓舞将士:“就是战死到最后一个人,也要守住列宁格勒。不是列宁格勒惧怕死亡,而是死亡惧怕列宁格勒!”这话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红军将士一个个打了兴奋剂似的,野兽般咆哮着冲向敌军,根本不在乎生死。
在朱可夫的正确指挥之下,1942年4月,德军近60个师被击溃,伤亡人数达到80多万,不得不退守数百里,先前占领的数十座城市被夺回,莫斯科保卫战宣告胜利!德军至此被迫转为防御阶段,希特勒的“闪击”计划幻灭了。
在随后的战役中,朱可夫被斯大林任命为最高统帅部副统帅,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列宁格勒保卫战中指挥出色表现神勇,带领部队取得节节胜利。1943年1月,朱可夫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在他和其他将领的指挥下,苏联最终战胜了德国。
二战胜利后,朱可夫肩负苏联陆军总司令重任,声望早已超越斯大林及其领导团队,可谓鹤立鸡群,引起一些高官和斯大林本人的嫉妒和不满。
斯大林很快找到一个机会,以“傲慢自大”为借口,撤掉朱可夫的总司令职务,并开除党籍,朱可夫被迫隐退。斯大林这不是过河拆桥,而是过河拆桥墩。
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重新重用朱可夫,恢复党籍,提拔他为苏联国防部长。感恩戴德的朱可夫倾注全部精力,帮助赫鲁晓夫铲除最强大阴险的对手贝利亚,在政治舞台上站稳脚跟。同时还协助赫鲁晓夫策划军事,在政治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
朱可夫虽然忠心耿耿,全力辅佐赫鲁晓夫,但是独裁者生性多疑、冷血无常的本性,很快就使得赫鲁晓夫对朱可夫的崛起,产生了危机感,怀疑他意图争夺更多权力,于是对朱可夫采取了比斯大林更残酷的惩罚:解除国防部长职务,剥夺党员和中央委员资格。
朱可夫的人生再次陷入低谷乃至深渊,再也无法东山再起。精神倍受打击的他,健康迅速恶化,患上了抑郁症,每晚依赖安眠药才能勉强入睡。
1974年去世前夕,朱可夫只能依赖呼吸器维持生命。孤独成了他最后时光的唯一伴侣,没有一位战友前来送别,这是一种深刻而又残酷的孤独,仿佛他在这个世界上,已经被彻底遗忘。
老天并不妒英才,真正妒英才的是独裁者,害怕其功高盖主,革命一旦成功,江山一旦坐稳,就要拿他们开刀。俄罗斯和苏联三位战神的结局,就是最好的证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