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有条中轴线,首尾两端即是著名文化景区明十三陵和故宫。来到北京的游客,一定会吃烤鸭,也一定会去这两个地方。故宫坐落在北京城中心,而明十三陵位于北京郊区昌平区境内,坐落在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

朱棣移都北京后,历代的明朝皇帝仙逝后都葬在这片墓群。明朝共有16位皇帝,从朱元璋到朱由检。朱由检是明朝的亡国皇帝,他被迫吊死在煤山,之后被人埋葬在十三陵。朱元璋葬在当时的帝都南京的明孝陵,第二任皇帝朱允炆被朱棣夺权后不知影踪。

然而,第七任皇帝明代宗朱祁钰,却为何也没被葬入十三陵?

有人说,他是听到哥哥复辟的消息后,又急又气,没多久就去世了,也有人说是朱祁镇暗中派人弄死了弟弟,以解自己多年的心头之恨。

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合法性,朱祁镇不但杀害了大英雄于谦,还把朱祁钰废为了郕王,谥号“戾”,公然说他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无耻之徒,于是把他的尸体草草安葬在了北京的西山。

然而,就做皇帝而言,朱祁镇真的比弟弟差的不是一星半点。朱祁钰是挽救明朝的救时皇帝,其功绩也被后人铭记。

到了成化年间,人们感慨朱祁钰遭遇的不公,纷纷上书请求为其平反,明宪宗虽然被朱祁钰废黜过太子之位,但对叔叔的功绩也是相当认可,于是恢复了叔叔的帝号,并派人重新修缮朱祁钰的陵墓,虽然没有葬在十三陵,但也算是对朱祁钰一丝小小的安慰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兄友弟恭

朱祁钰是朱瞻基的次子。朱瞻基是在朱棣和朱高炽的疼爱下长大的,跟朱棣出征过漠北,书画堪称精品,驾驭群臣轻车熟路,恩威恰到好处,可谓文武全才。但是,天不假年 ,当了9年皇帝,37岁就去世了。

朱瞻基只有两个儿子,长子朱祁镇,次子朱祁钰。朱瞻基去世的时候,朱祁镇才8岁,朱祁钰才7岁,同父异母。朱祁镇登基后马上就封弟弟朱祁钰为郕王。

从小失去父亲的兄弟俩,并没有因为一个是皇帝另一个是藩王而显露出尊卑,他们照样一起读书,一起习字。正统二年,朱祁钰被封为郕王,但因为年纪尚小,便留在了紫禁城之中。

在“三杨”的辅佐下,大明朝政治清和,国家富强,然而在朱祁镇亲政之后,这个从小缺少父亲管教的皇帝,渐渐有了些特殊的想法。朱祁镇对繁琐的朝政并不太感冒,他贪图享乐,每天与太监们在一起厮混让大太监王振慢慢有了傲立潮头的资本。

朱祁镇虽然昏庸,但他的确是一个有亲情有爱心的好人,他对弟弟朱祁钰很是疼爱。到了正统十四年,朱祁钰已经22岁了,居然还没有按照祖制出京城就藩,而是留在了北京,明代皇子一般15岁左右就开始离开京城到封国去了。从这事也可以看出哥哥朱祁镇很疼爱弟弟朱祁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北方蒙古瓦剌侵入明朝腹地,朱祁镇在王振怂恿下,决定御驾亲征,临行前,特命朱祁钰留镇京师。朱祁镇率兵出征时却听从王振的话,想去王振的家乡耀武扬威一番,结果,于八月十五日爆发土木堡之变,明军被瓦剌骑兵合围,20万大军全军覆没,朱祁镇被俘。瓦剌军抓了明朝皇帝,耀武扬威,想以皇帝来要挟明廷,逼明朝群臣向瓦剌投降纳贡。

朱祁镇被虏的消息于传至京师,当时,朝野震惊,而朝中群臣出现慌乱,京城人人自危,有的官员、富商开始转移财产,而一些官员也开始将子女送到南京。面对这样重大的危机,朝堂之上围绕是“战”还是“迁”开展了激烈竞争。

1449年8月18日,孙太后压阵,朱祁钰主持召开御前会议,商讨对策,于谦站出来说,要以北宋为教训,指责南迁是亡国之论。

然而,朱祁镇御驾亲征之前,他就立下了太子朱见深。按理说这时候朱见深由太子升位,理所当然。可问题是当时的朱见深才2岁,让一个娃娃天子坐镇京师,明帝国还是群龙无首,那瓦剌人的大军依旧没人可以阻挡,明帝国的灭国之祸还在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卫北京城的朱祁钰

于是明帝国的两位王爷就成为新君的合适人选,一个就是朱祁镇唯一的弟弟朱祁钰,还有一个是襄王朱瞻墡。

其实朱瞻墡并不是特别合适的新君人选,毕竟他是朱瞻基的兄弟,不符合明帝国的继承制度,只是,朱瞻墡对皇位没有丝毫兴趣,他拒绝进京,态度很明确,要立朱见深为帝,让朱祁钰监国,总之一句话,他朱瞻墡不干。

朱瞻墡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孙太后也不得不妥协,只能同意朱祁钰继位。其实当时的朱祁钰也不愿意干这临时救急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