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笔墨当随时代,范扬先生积极关注当代生活,尤其是奥林匹克体育运动。

通过对体育运动和人物的刻画,他在不经意间创造了一种画风,以国画的手法表现当代的体育精神。

2016年,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到访中国,正逢范扬先生举办一个体育题材的画展,巴赫先生在看过范扬的作品之后非常激动,当即邀请他到瑞士洛桑的奥林匹克博物馆举办个展。

2017年5月,“力与美·范扬体育美术作品展”在瑞士洛桑的奥林匹克博物馆开幕,这是第一位中国的艺术家在这里举办体育题材的画展。

2019年,为了表彰范扬先生对奥林匹克运动作出的突出贡献,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授予其顾拜旦奖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中国北京作为目前历史上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双奥之城”再一次惊艳世界,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范扬先生作为“为奥运喝彩”组委会艺术总顾问,又创作出了多幅冬奥健儿摘金夺银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扬《齐广璞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决赛夺冠》

范扬先生多年来坚持体育题材创作,东京奥运会期间,他以38幅作品记录了中国军团夺金的巅峰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扬《巅峰对决 杨倩获首金 》

2024年8月正直巴黎奥运会,他再次以画笔助威,为中国健儿喝彩。

范扬先生捕捉中国运动员夺冠的精彩瞬间,创作了一幅幅精品佳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扬《潘展乐100米自由泳金牌打破世界纪录》

作为体育爱好者,在每次观看体育比赛时,他都会迸发灵感,并用宣纸记录赛场上体育健儿的风姿身影。

在范扬先生的笔下,浓墨淡彩中呈现了一幅幅现代的身影与时代的风貌,从画作中我们更是感受到了国画艺术无限的可能,这也是范扬先生创作一贯的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扬《中国队首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扬《郑钦文巴黎奥运女单夺冠》

范扬先生的艺术生涯始于他对国画的热爱和才华。‌

他在童年时期接受了良好的笔墨熏陶和文学启蒙,‌进入国画的世界后,‌逐渐喜爱上了这门艺术。‌

高中毕业后,‌他在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通过日复一日的临摹历代名家名师的画作,‌他的国画功底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1977年,‌范扬先生考上了南京师范大学美术专业,‌并在1982年开始留校任教,‌教授中国画的山水画和人物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4年,范扬先生为表现在淮海战场上人民群众倾尽所有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民团结一心的革命精神,创作了国画《支前》。

在画作中,不管是扁担、车辆、粮袋、牛马,还是不计其数的人物造型,使用的都是圆润饱满的曲线。

这样的流线处理,使画面的流动更加顺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扬《支前》

画作描绘的是由众多人物构成的一个叙事场景,把支前民工涌动的洪流这一场面描绘得淋漓尽致。

在这股洪流之中,有牛车、驮着粮袋的驴子,也有人力推车、挑着担子的掮夫。

这幅作品描绘了淮海战役时,数百万民工通过肩挑背扛、推着小车,为前线解放军提供粮食和弹药补给,从而保障了淮海战役取得胜利的故事,表达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和军民的密切关系。

无论是在创作手法还是题材方面,这部作品都有着重大突破,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扬《秦时明月汉时关》

艺术是一座超越时空的桥梁,艺术家则是它的实践者,他们的每一次创作都像是一次超越的旅程。

在范扬先生的艺术清单中,有很多唐诗宋词的名篇,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出塞》就是其中之一。

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沉淀,使范扬先生采用工笔重彩的方式来创作这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扬《青海长云暗雪山》

1994年范扬先生创作的工笔重彩《唐诗组画·王昌龄诗意》图组,他学习唐壁画稿和敦煌壁画的手法,用赭石线勾形,然后画墨线、上色、完成。

用笔圆厚,雄浑典雅,更具中国气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扬《送别》

在画家眼中,诗词不仅充满了家国情怀,更充满了呼之欲出的画面感。

这种画面感不是按照文字的描述简单地还原诗词的本意,而是将文字抽象幻化成画卷上的笔墨,诗给了画灵感,画更回馈了诗,诗与画的交融,仿佛是诗人与画家的心有灵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扬《闺怨》

这组工笔重彩《唐诗组画·王昌龄诗意》是他对历史的思考也是对中华文明的崇敬。

范扬先生的家国情怀不仅体现对历史文化的回响,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也欣然向往。

1995 年 7 月 20 日,国家邮电部发行的首套湖泊类邮票《太湖》特种邮票,全套 5 枚邮票,和1 枚小型张,分别是" 洞庭山色 "、" 鼋头春涛 "、" 蠡湖烟绿 "、" 寄畅清秋 "、" 梅园香雪 " 和 " 包孕吴越 "。

一方小小天地,太湖的春、夏、秋、冬四季美景却是尽收眼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扬 《太湖邮票》

范扬先生在绘制小型张的时候,采用无边框的设计方式,将半岛鼋头渚的美丽景致,与远处的群山呼应,颇有湖光山色之美,运用青绿山水等技法,更有一种“江山如画”的美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扬《包孕吴越》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2005年,范扬先生来到北京,担任中国画研究院山水画室主任,从此他的创作有了更大的空间。

从南到北,面对变换的景物,范扬不断外出写生,寻找大自然带给他的灵感。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中国的每一个省份,写生山水画作品达千幅之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欣赏了范扬先生的山水,花鸟等写生画作,在其笔下都有“物以神聚”的艺术特征。

他以中国画重在“传神”的理念为目标,以捕捉和表现物象的“神态”为追求,贯注了具有当代文化理想的精气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扬《查济红楼桥》

在山水画创作上,他承继宋元以降大山大水的传统,研摩王蒙、吴镇的茂密深邃,兼取赵孟頫、董其昌的沉稳雍容,朝向“笔厚墨沉”的美学境界。

他在走进大自然之时畅开胸襟,直接体验自然给予的启迪,体察造化之妙,探寻造化钟神秀的内在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扬《秋山高士》

他所画的山水不拘地域之限,以超越传统的视角既画纯粹的山水,也画与田园、村镇乃至都市关联的山水,体现出一种具有当代视野的“大山水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扬《幽谷云深》

从他来到北京的20年来,他从太行到巴蜀,从皖南到云贵,从国内到海外,临场所感,逸兴盎然,性情所致,笔不能收,作写生数百幅之多,画出了可观、可居、可游的山水情境。

“写生范扬”一词,不仅表现了他在山水写生上拓开的新途,也表明他在“写生”与“创作”同一性上所达到的精湛水平和时代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扬《深山古寺》

范扬先生的画路宽广,山水、花鸟、人物皆长,写意、工笔、书法跨界贯通,而最能体现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的则是他闻名遐迩的红衣罗汉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扬先生与《松荫禅悟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扬《听泉悟道》

范扬先生所作的红衣罗汉图,画作工笔、写意兼而有之,运用工笔的画法将人物刻画得细致入微,用写意的技法渲染出了整体的环境,一种律动感、温润感跃然纸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扬《渡水罗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扬《静听流泉》

宁静而和睦,又不失庄重慈祥之态。

范扬先生的红衣罗汉系列画作最突出的特点都是运用红色和绿色作为主色调来呈现,但中国传统绘画对红色的运用一向慎之又慎,宁少勿多,宁雅勿俗,洋溢着东方文化的哲理诗情和浪漫抒情的艺术美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扬《罗汉灵犬图》

构势造境落落大方,清朗畅怀,用笔用墨用彩浑然贯气,语言节奏与情感节奏交相迸发,在笔墨语言上自成鲜明的体格,将传统文化焕发出,生机蓬勃的时代气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扬《松荫罗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扬《狮子罗汉》

范扬先生的画不仅在宣纸上,更在丝绸上、邮票上,在他的时代中。

那是他人生真实的故事,更是他慢慢艺术之路上的浪漫篇幅,在今后的创作中他继续秉持为山河立传,为时代画像的理想,笔墨绘时代,衷心入画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扬《菩提本无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扬《桐荫禅思》

(来源:BRTV纪实科教)

画家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扬,1955年1月生于香港,祖籍江苏南通。1972年入南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曾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书画院院长、金陵美术馆馆长。曾任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博士后导师。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特聘院长。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0年被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国家科学艺术院聘为院士。2013年被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艺术院聘为院士。2014年在法国圣爱美隆市接受鲁德拉骑士授勋册封。2019年在北京获得由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亲自颁发的顾拜旦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