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医生和学者都在讨论:

“如果像科学家告诉我们的那样,通过节食和锻炼可以轻松减掉体重,同时减肥又能在幸福感、自信心、健康以及财务方面带来巨大益处,那么人们为什么做不到呢?很多专家都在研究:为什么看似如此简单的事,实际上却困难重重,难以做到。人们为什么无法保持减肥成果?节食减肥为何这么难,居然会让人转而诉诸抽脂手术、胃部切除手术(或者胃旁路手术)这种极端手段?”

患者们的话通常是这样的:

“医生,我能把体重减下来,但我没法保持体重。”

“我觉得跟周围的人比起来,自己的新陈代谢很慢。”

“我认为肥胖刻在了我的基因里。”

或者

“节食对我没有用,我试过各种方法,最后比不节食的时候还胖。”

“光是看一眼奶油,我就能胖一圈!”

“我控制不了自己的饥饿感,不吃东西我就撑不住。”……

而传统医学研究和舆论都告诉患者:

“这是你自己的问题,是你不够坚定,如果你意志坚定就一定能克服肥胖!”

于是患者们一边自责一边继续这种痛苦的生活。

我们的确要把肥胖当成一种慢性基因疾病,而不光是一种表面现象上的体型变形。

名词解释: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 BMR):描述了身体在休息时所消耗的能量,包括细胞化学反应(构建和修复)所需的能量,以及控制体温、呼吸和心率所需的能量。

我们在以前讨论过。人类发胖是由于基因决定的。不幸的是,我们当中有一部分人就是比其他人更容易保存能量。 我们从极端的生命进化到现在,用了数十亿年走到食物链顶端,目的当然是保存生命,种族繁衍;肯定不是为了把自己饿成麻杆儿。所以当我们好不容易进入到一个食物不是那么匮乏的时代,人们忽然发现自己的身体装置和程序赶不上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上个世纪末有些人们想要“返璞归真”,学习原始祖先的饮食方式认为可以改善肥胖。结果他们发现大大失败了。

所谓他们模仿原始人类的饮食方式就是尽量吃生的,多多的发挥食物热效应,不让肠胃工作那么省事儿。参加实验的男士和女士们一开始都很开心,自己确实减掉了一些体重,但是后来他们就笑不出来了。

事实上看一下这些人模仿的效果,就连原始祖先都会气得要命。大家看到一些自然节目上演的动物捕猎成功的时候都是优先咬开猎物的腹部,吃掉那些富含脂类物质的内脏。可是现代优雅的保持体型者通常把高脂食物当成洪水猛兽,并且拒绝吃内脏,但是他们又像原始祖先那样饥一顿饱一顿,并且拼命吃素。他们听到胆固醇这个词就想上吊。生食爱好者似乎认为回到火前时代(pre-fre days)是可能的。生食主义者认为,只吃生食能增强能量,变得更健康。

结果呢?针对1999年居住在德国的500多名生食主义者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他们从熟食转向生食后,体重都大幅减轻。女性平均减重12千克,男性平均减重10千克。证据显示,测试组中有1/3的人体重严重偏低,同时伴有慢性的能量不足。有一半的女性受试者反映自己停止了月经,因此暂时陷入不孕状态(她们体内的低瘦体素水平导致生育能力下降,这是一种安全保护机制,由于机体很难活下去,所以只能先停止生殖功能)。这种极端营养不良情况下就算是有月经也可能是无排卵性的,身体受到了很大影响。尽管生食主义者享受着20世纪末生活的诸多便利,但这些令人担忧的健康问题还是发生了。他们能从超市或食品店获取到种类繁多的生食,并且不同于野外环境,这些生食不受季节限制。今时今日的生食主义者甚至可以选择厚切三文鱼金枪鱼和牛肉塔塔。他们食用的是高品质的橄榄油,能够提供30%的能量摄入。他们还能使用搅拌器,将食物原材料精细切片、碾磨、榨汁,使其更易消化。现代社会给予我们的便利条件他们也都能享受到,也就是说可以及时就医。尽管如此,他们中间仍有1/3的人严重营养不良,有一半的女性无法生育。

名词解释:瘦体素(leptin):脂肪细胞产生的激素。瘦体素是体重的“主要调节器”。当脂肪堆积时,瘦体素水平上升。这会向下丘脑释放信号,表明已经储存了充足的能量,从而引起新陈代谢加速,食欲下降。当脂肪减少时,瘦体素水平下降,引起下丘脑控制食欲上升,新陈代谢放缓。

名词解释:代谢适应(metabolic adaptation):能量消耗的变动,以应对为了维持体重定点、阻止体重极端波动而消耗的能量。代谢率随着限制热量摄入而下降(阻止极端减重),随着额外的热量摄入而上升(阻止极端增重)。

英国学者说:“将肥胖视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传统看法,对很多利润丰厚、势力强大的产业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比如几十年以前,我国肯定不会有健身房办完卡就跑路的笑话,因为就没有那么多健身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美国经典喜剧当中,肥胖的男、女主人公在节食的时候吃的小小晚餐是“一盘小熊糖”,他们认为分量小就能减肥,事实上吃密集能量的东西是减不了肥的。又或者别人面前吃苹果,回到自己家偷偷吃奥利奥,甚至把饼干拿到洗澡的地方躲着吃,那谁都知道他是什么下场。

许多科学家开始认识到,影响肥胖水平的并不是人口食物供给中热量的数量:天然食物并不会让人发胖。导致肥胖的是食物的制作方式和品质。例如把以谷物、植物油和糖为基础的加工饮食提供给任何一群生物,无论是一群奶牛,实验室里的小白鼠还是陆地上的人类,结果都是相同的:肥胖水平居高不下。

比如燕麦这种东西本来是喂马的饲料,被人当成能够减肥的粗粮经过加工卖给人类,于是很多人们带着几层游泳圈儿,吃得不亦乐乎。

“饮食—心脏假说”据说阻止了心脏病的上升趋势,但它引起了一系列事件,最终导致另一场公共卫生危机——肥胖。

在西式饮食当中,舆论已经成功把红肉打入另册,并且试图用这种思想影响中国人。各路舆论打倒了这种“致癌物”,似乎你要是不用白肉代替牛排和猪排,你简直就是粗野的、不文明的;下一秒钟胆固醇就要堵塞你的血管,在你的肠道生癌,天都塌了,是吧?

几十年之间,有些人确实成功研制了不少不饱和脂肪代用品,别忘了在那个时代植物脂肪奶油曾经也被鼓吹成为健康的、清爽的、适合食用的,并且一直都存在在很多小朋友的生日蛋糕上。

曾经,制糖企业向科学家支付了大笔资金,要他们把心脏病的饮食追责从糖转嫁到脂肪上去。于是,这些拿了钱的科学家发表了影响广泛的评述,将自己研究发现的重点转向了饮食—心脏假说,使其被普遍接受为事实。

再看看现在这个时代,是不是动物奶油又回来了?目前谁都知道喝咖啡里面如果加了植脂末是不健康的。 而前面那几十年不好好吃肉的人,他们的心脑血管问题也没减少,再看看他们的体重,同样也不是很乐观。

那么大家锻炼就真的管用吗?如果你锻炼过猛,身体就可能会通过增加食欲激素的分泌,引导你补充能量。因此,大多数健身房都配有果汁吧或零食吧,游泳馆池子走廊拐弯有自助餐。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几十万年前的祖先用双脚走路打猎,一天可能也吃不上一顿饭,然后现在人从一个空调屋坐车到另外一个空调屋,只是游了两圈儿泳就已经觉得肚子空了。我们的新陈代谢真的变慢了吗?其实不是这样的,就是我们的条件变好了。

那么回到开头,我们当中那些确实怎么减都减不下去的大号人士应该怎么办?确实,这个世界上诱惑太多,而我们确实有些人还带着祖先的基因,也就是经常要把冰箱装满才放心。

我们做出以下建议:

锻炼→降低皮质醇→降低体重定点

锻炼→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降低体重定点。

锻炼的重要性并不在于消耗的热量,而是关于运动如何通过降低皮质醇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改善了你的代谢健康。

名词解释:体重定点(weight set-point):这个术语指的是身体感觉到的对其生存和繁衍而言最安全的体重。体重定点由基因、表观遗传和环境因素所决定。

我们建议过,因为绝大多数人都不擅长体育,我们也没有必要急于求成造成运动损伤。只要在您平常的生活当中加进去一些内容,动起来就行,记住循序渐进,不要一下子太过分,同时少摄入那些很容易到手的加工食品,如果是天然的食品和自己家做的饭可以放开吃到饱,不要有饿肚子的感觉。给自己一段时间,您就会发现自己有一个了不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