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致远书院集体

9月8日,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中,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致远学院于2010年正式成立,是上海交通大学本科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旨在为党和国家培养基础学科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面向全校前10%优秀学生实施"致远荣誉计划",国内首创开设荣誉课程并颁授荣誉学士学位,目前共设数、理、化、生、计、医、天文、工科八个方向,在校生逾1400人。

迄今,学院共培养出十三届2203名毕业生,其中94%继续深造,超过80%进入世界排名前50的高校。47位校友已获全球知名高校教职,在国际科研舞台崭露头角。"致远一期"毕业生许志钦、张耀宇、罗涛、马征回到上海交通大学任教,并积极反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致远学院党委书记周永丰

此次赴京参会接受表彰的院党委书记周永丰表示,"我们要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学识、有能力,更要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有勇攀学术高峰的创新精神和勇担民族复兴使命的理想信念。"

直面教科书中理论的创立者,学生踊跃"追星"

致远学院汇聚13名两院院士、40余名国家杰青在内的500多名海内外教师,累计开设课程三千门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杰院士讲授课程,Atzeni教授线上接入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思维方式,致远学院创院院长张杰院士身体力行,与和他同为"泰勒奖"得主的意大利罗马大学的Atzeni教授共同设计了一门激光聚变物理的高级研修课程,并组建了20余位教师及研究生团队组成的豪华助教团。从导论、导读、专题研讨,到学术报告,教师参与度从100%退到0%,完整地经历从发现和凝练有科学价值的问题、阅读参考文献、确定研究方法、建立研究逻辑,到实施研究方案、形成研究结论、对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准确表达沟通科学研究结果的过程,从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

去年11月,在张杰院士的盛情邀请下,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研究所首席科学家Frank Wilcezk开设16学时的短期课程"理论物理中的前沿问题"。致远学院2021级物理学方向俞方远在课后说道,"我以前在科普书或者教科书中看到过这些理论,很难想象竟然能有机会直面理论的创立者。作为本科生的我们能坐在这里,和研究生、博士生,甚至专业老师一起听课,这真是奇妙的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课后学生踊跃"追星",排队请求签名

诺贝尔奖得主Anthony Leggett连续7年为本科生开设"超导物理"累计112学时;图灵奖得主John Hopcroft连续13年授课20门次共计684学时,并无偿编写出版两本教材,基于其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贡献,2016年他被授予中国政府友谊奖。学院常务副院长何峰表示,"我们邀请了John Hopcroft、Frank Wilczek,以及两次诺贝奖得主K. Barry Sharpless分别担任学院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化学方向首席教授,未来我们计划在致远的每一个方向都邀请一位诺奖或菲尔茨奖获得者来领衔。"

"实现从科研小白到独立学者的转变"

致远学院与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牛津大学、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等多所全球顶尖院校、科研机构建立深度科研与教学交流合作,近80%的学生在读期间有境外学习经历。

2021级物理学方向的朱蕴明在大二时,成功申请到了"致远未来学者项目",开展黑洞、致密天体以及等离子体的数值模拟相关研究。她的项目导师、李政道学者Yosuke Mizuno曾参与了世界上第一张黑洞照片的合成。2023年,她申请的项目成功入选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入选2024年度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

中国学生合影(第一排左四为朱蕴明)

今年暑假,中德科学中心为国自然青年学生物理方向的项目负责人提供了前往德国参加第73届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近距离和全球优秀科学家沟通交流的机会,通过函评与面试,朱蕴明有幸成为了全国8名本科生中的一个,"这是一场几代科学家忽略国籍、年龄、专业方向,一同碰撞思维的盛宴,我不仅学到了新的知识,还拓宽了学术视野,结识了新的朋友。我相信,这次会议对我的学术发展和未来的研究工作都将有着积极的影响。"

致远学院院长徐学敏表示,"学院积极打造进阶式的本科生自主创新科研体系,建设对标国际顶尖实验室的致远创新研究中心,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标准支持本科生‘致远未来学者项目’近百项,帮助学生实现从接受知识到创造知识的转变。"

"远志""远瞩""远略",启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致远学院年均开设各类主题的学术报告百余场,学生不出宿舍就能和诺奖级、院士级顶尖科学家面对面交流。每一位做客"致交·问道"的战略科学家都会留下一个问题供学生思考,比如,张杰院士留下了屈原的《天问》,丁洪院士的"时间是什么?"、Wilczek的"How does mind come out of matter?"等问题,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去挑战。

近年来,致远学院先后举办生物医学化学交叉学科、计算机科学、物理学方向的拔尖计划2.0"成长伙伴"国际暑期学校,聚焦未来召开AI技术驱动拔尖人才培养变革与教学模式创新研讨会,三次主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国际论坛,承办教育部拔尖计划2.0年度工作推进会议,出版《致远逐梦》、《携手·超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国际论坛报告选编、致远通识教育系列丛书等,积极引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探索。

除了学习科研之外,还有丰富多彩的世界。在新近建成启用的致远书院内,配备了琴房、传统文化工作坊、学生艺创空间、健身中心等设施。学院依托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和网球6支院队,覆盖击剑、射艺、赛艇等14个运动项目,每年举办体育活动近200场,形成"弘毅""致远""逐梦"三大品牌赛事。除了文体,还组织开展"丝路花开·共富芳华——新疆伊犁‘花经济’调研实践"、"百川思源·崇本致远"海洋科考等项目,新生行业实践覆盖率达80%。

致远学院汇聚了一批最有创新潜质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他们共同学习、生活在一起,组成了致远大家庭。学院坚持学术引导、五育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以中国特色新型书院建设为依托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着力培养心怀"国之大者"的拔尖创新人才。

学院秉持为党育人的初心使命,每年通过"书记第一课""院长第一课""启航""导航""远航"教育等活动,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引导其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策划开展"交阳似火"暑期社会实践、四校荣誉学院"学党史、强信念"等活动,凝聚学生的思想认同,吸引最优秀的学生向组织靠拢。2024届毕业生党员全部继续深造,54%继续留在上海交通大学,46%将前往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世界名校攻读博士学位;毕业生党员中76%获评"优秀毕业生"称号。

徐学敏提出,"‘远志’者,志向远大、心怀天下、矢志不渝;‘远瞩’者,远见卓识、视野广博、思维开阔;‘远略’者,胸怀宽广、潜质非凡、堪当重任。" 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征途上,"远志""远瞩""远略"不仅是对个体素质的崇高追求,更是对教育理念与培养模式的深刻启示。我们要培养的拔尖创新人才,不仅要有远大的志向,立志为国家的繁荣、人类的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更要有开阔的视野和卓越的远见,能够洞察未来趋势,把握时代脉搏,创新思维,引领变革。同时,他们还需具备非凡的潜质和宽广的胸怀,面对挑战不屈不挠,面对责任勇于担当,成为能够引领时代、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作者:储舒婷

文:储舒婷 图:上海交通大学供图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樊丽萍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