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一名办事处的小职员,拿着微薄的薪水,勉强维持生计。

有一天,他在天涯论坛上,发表了一下自己对历史的看法。

谁成想,就是这个举动,让他成为了知名作家,短短三年的时间,竟然狂赚4100万版税。

与此同时,他在政坛也是步步高升,短短几年,就成为了处级干部。

这个人就是石悦,笔名"当年明月",他有着怎样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悦1976年出生于湖北武汉的一个普通干部家庭。

从小,他就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

有一次,5岁的石悦和父亲逛街时,石悦看到了一套《中国上下五千年》,他便央求父亲给自己购买。

这套书籍并不便宜,但是他父亲看到儿子如此有兴趣,还是忍痛买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石悦捧着这套书籍,不断的阅读,到初中毕业时,他已经将《中国上下五千年》看了十二遍。

如此可见,石悦非常钟爱历史。

高中时期,石悦选择了文科,在这个领域,他十分优秀,最后也是顺利考入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学期间,石悦依然保持着阅读的习惯。

他每天基本都是泡在图书馆度过。

除了专业课程,他还广泛涉猎历史、文学等领域的书籍。

因此,石悦的历史知识储备量十分的丰富。

大学毕业后,石悦成为了一名公务员。

虽然工作繁忙,但他依然坚持在业余时间阅读历史书籍。

这种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为他日后的写作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石悦的写作生涯始于200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天涯等各大网络论坛横空出世,石悦也满心欢喜的去历史领域的论坛,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然而,在历史论坛里,石悦发现,关于明朝的历史讨论非常少,且很多人还对明朝历史有偏见和误解。

而作为非常喜欢明朝历史的石悦,看到这种情况非常伤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加上当时受到央视《百家讲坛》节目的启发,他便萌生了将明朝历史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给更多人的想法。

于是,他在天涯论坛上发布了第一篇文章。

石悦的写作风格独树一帜。

他将严谨的历史考证与幽默风趣的叙述方式相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历史故事。

这种独特的写作风格很快吸引了大量读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连载的进行,"明朝那些事儿"系列逐渐成型。

天涯论坛上,石悦迅速积累了大量粉丝。

然而,成名的同时也带来了质疑和攻击。

一些人质疑他的历史知识是否准确,也有人指责他过于戏谑地对待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些质疑和攻击,石悦保持了沉稳的态度。

他坚持自己的写作风格,同时也虚心接受合理的批评意见。

随着粉丝与"黑粉"之间的争执愈演愈烈,石悦决定离开天涯论坛,转战新浪博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新的平台上,他继续创作"明朝那些事儿"系列,吸引了更多的读者

《明朝那些事儿》的创作历时三年。

在这期间,石悦坚持免费更新的原则,将作品分享给广大网友。

他的这种行为赢得了读者的好感和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作品的走红,出版商主动找上门来,希望将其出版成书。

2006年,《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正式出版。

这本书一经推出就取得了巨大成功,销量节节攀升。

最终,整个系列的销量突破400万册,创造了中国历史类图书的销售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统计,石悦从这套书中获得的版税收入高达4100万元。

这本书的成功使石悦一夜成名。

他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其新浪博客的点击率更是创下纪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同事和领导们都感到惊讶,没想到自己平日里催更的作者,竟然就在自己身边。

最意外的当属石悦的妻子,她看到丈夫的巨款,难以置信,石悦解释了半天,她才能接受这个突如其来的暴富。

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名利,石悦保持了难得的冷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本职工作,继续担任公务员。

由于其知名度越来越高,石悦在体制内也是步步高升。

成名之后,石悦还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不再继续写书

他认为,写作应该是一种纯粹的兴趣爱好,而不是为了赚钱。

在他看来,一旦将兴趣变成谋生手段,就可能失去最初的热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悦的成功并非偶然。

他的写作有着鲜明的特点,这也是他能够吸引如此多读者的重要原因。

首先,他巧妙地将历史学术与通俗小说结合起来。

在保证历史准确性的同时,他又能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历史,让枯燥的史实变得引人入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石悦的文字通俗易懂,几乎没有门槛。

在传统的历史著作中,明朝的科举制度往往被描述得枯燥乏味。

但在《明朝那些事儿》中,作者巧妙地将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这些考试环节比作现代社会的各种考试,让读者能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他将乡试比作高考,将会试比作研究生入学考试,将殿试比作面试。这种类比让人们对古代科举制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介绍明朝官员贪污的手段时,作者更是发挥了他的想象力。他将"折色"、"火耗"、"淋尖踢斛"这些专业术语,比喻成现代社会中的各种"潜规则"。

例如,他将"折色"比作收取回扣,将"火耗"比作公款吃喝,将"淋尖踢斛"比作偷工减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生动形象的比喻,让读者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深刻理解了古代官场的腐败现象。

而在介绍免死铁券时,作者的比喻更是独具匠心。他将免死铁券比作现代社会的支票,将皇帝比作银行。

免死铁券就像支票一样,能否兑现就看开票的银行,皇帝就是开票行,他说这东西有效就有效,他说过期就过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段描述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充满了现代气息,让读者瞬间就能理解免死铁券的本质。

《明朝那些事儿》不仅让历史变得有趣,更重要的是,它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联系现实,思考历史与现实的共通之处。

最后,石悦坚持历史的真实性,不添加虚构内容。

他认为,历史本身就足够精彩,无需虚构情节来增添趣味。

这种对历史的尊重和严谨态度,赢得了读者的信任和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悦的故事告诉我们,普通人也可以创造非凡。

他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特殊的背景,仅凭着对历史的热爱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就创造了一个传奇。

这个传奇不仅仅是畅销书的奇迹,更是一个普通人实现自我价值的范例。

参考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