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中这位白发老奶奶名叫耿玉琨,1935年生,是一名画家。虽年近九十,却活跃在网络平台上。从她发布的视频中,观众知道了她和丈夫赵以雄的事迹。自1975年开始,夫妇二人20多次赴丝绸之路考察写生,去过8个国家、走过230多个城市,行程50多万公里,写下800多万字的笔记,创作了近万幅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画作。

2019年,老伴赵以雄去世后,耿玉琨独自一人承担起整理保管近万幅画作的重担。一年前,她走进网络,开始讲述被她视作孩子的画作以及画作背后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耄耋之年依然忙碌,在网络上频频发声,耿玉琨老人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在北京宋庄,我们见到了这位知名度颇高的“网红”奶奶。

耿玉琨现在生活的地方是她学生的艺术工作室。2023年夏,一场暴雨冲毁了她和老伴赵以雄在北京门头沟的家和画室,学生们就把她接到这里,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并帮她在网上开设了视频号和直播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耿玉琨和赵以雄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同班同学,1960年,两人毕业后结婚成家,进入北京画院工作。1975年,接到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任务,赵以雄前往新疆,绘制一幅名为《天山》的油画,他借此机会对丝绸之路进行了考察。丰富多彩的西域风情激发了这位艺术家的创作激情。回家后,他和妻子商量,准备一起去丝绸之路走一趟。3年后,他们从北京出发,坐了四天四夜火车到达乌鲁木齐,然后再去天山南北、伊犁昭苏、喀什等丝绸之路沿途进行考察写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您老伴回来以后,跟您说什么,以至于把您也吸引去了?

耿玉琨:他不用跟我说什么,因为我们俩是同学,心心是相印的。到那以后,他一看,他说到了交河故城了,一会儿又去到了高昌故城了,而且和搞历史的人一起去,他高兴极了,他就这看那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踏丝绸之路,耿玉琨夫妇充满欢欣与喜悦,但也要克服现实的困难。

如果到偏远地区,条件就更为艰苦,耿玉琨夫妇饿了就吃随身携带的馕,渴了就喝烧开的雪水,不通车的地方,他们只能搭乘当地老乡的毛驴车,甚至抬着画箱、长途步行前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尽什么义务?

耿玉琨:比如说我们从阿勒泰,去了以后正好在火车上,就看到了各种油田的大小车辆,还有工程车,还有打着大旗在路上走的,我们就打听他们干什么去,他们要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去开荒,那我们知道这个信息了,我和我老伴就商量说咱也去吧,这真的是有一点良心,我们知道塔克拉玛干,南边应该是南丝绸之路,北边应该是北丝绸之路,他们要去了,对咱们国家是欣欣向荣,工业大开发,对一个画家就觉着应该跟他们抢这个遗址,他们一去到那又挖井,又开矿的,它不就没了,咱们抢去吧。

记者:您想抢出来的是什么?

耿玉琨:抢出来的是他们的风俗,他们的文物,他们的丝绸之路上的原来的旧址。

记者:那如果您抢不出来损失的又是什么呢?

耿玉琨:损失,咱就看不见咱们在丝绸之路上这些遗址了,遗留下来的东西就没了。

记者:史书上都有记载。

耿玉琨:没有这个形象,我们是画家,我们要尽画家的义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赵以雄生前留下的视频里,他曾吐露过这样的心声。

赵以雄:当时是很明确的想法,越是交通不方便的地方,就是比较偏远的地方,保存下来的古迹风情会更多、会更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8年,耿玉琨夫妇用了4个月的时间环行塔克拉玛干沙漠,创作了一批沿途风土人情的画作。之后,他们前往敦煌,拜访了时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常书鸿。见到耿玉琨夫妇创作的这些画作,常书鸿兴奋不已,一幅一幅进行点评,并鼓励他们:“你们是环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第一批画家,美术史应该给你们记上一笔。以后你们就走丝绸之路,就做丝路画家。”

记者:您和老伴理解的这个丝绸之路,到底是什么?

耿玉琨:像玄奘他们一趟趟去取经,学这文化,另外拉着骆驼不知名的那些人,他们会一站一站地走,把这个丝绸之路这么点的小丝,能宣扬到世界上去,所以它带着文化,另外我们也爱这个地方,去的多了,就觉得这些路上东西画不完,它是咱们中国的一个瑰宝,我们两个人就尽力地画。我们画的不是说就画了一个骆驼,上头骑着个美人,就写着丝绸之路,那不就皮毛,我们想把这些素材都给它采集过来,必须得把每个景都得画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80年代,有人提出他们可以卖画致富,但耿玉琨夫妇不为所动,每趟丝绸之路考察写生,短则数月,长则数年,他们拿着每月五六十元的工资,借助沿途“讲学”,支撑丝路之旅的开销,却从未想过出售自己的画作。

记者:我们说这个画家好,这个好画家,您的标准是什么?是我的画被更多的人看到,还是说我的画能够卖到比较高的价钱,在市场上被人认可。

耿玉琨:那当然了,市场认可,自己的钱也有了,这是一个途径,我倒不是完全否定他们这条路线,但是我觉得我是想着我这画是应该叫大家知道的,我自己觉得我这个路线是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冒着战乱的风险,耿玉琨和丈夫前往伊拉克,创作了这幅反映巴格达古老市场的油画。现场写生时,她和丈夫甚至能听到四周的枪声,而她所画的这个市场也毁于日后的战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9年,耿玉琨夫妇自筹经费,花了3万元购入一台212吉普车。有了代步工具,他们的丝绸之路走得更远,东至日本京都奈良,西达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全线考察写生。

丝路之旅,为耿玉琨夫妇留下浪漫的回忆,但旅途艰辛,险情丛生,赵以雄的一句话,让耿玉琨终生难忘,“你要是在这条路上死了,我就把你的骨灰放在副驾座上,继续把丝绸之路走完,再带你回家!”

2017年,赵以雄生病,他们不得不停下自己的丝路之旅。两年后,丈夫离世,留下耿玉琨只身一人和他们的近万幅画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整理资料保管画作,让耿玉琨感到责任更大的是他和老伴还没完成的心愿,那就是建一座真正的丝绸之路艺术博物馆,将全部画作向公众免费开放。丈夫去世前的十多年间,他们考察了多地方,接触了很多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的丝路画作,只是静静存放在库房。直到一年前,通过网络平台,这些画作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很多人开始收藏他们画作的复制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人敬佩的是,这位白发老奶奶过着和年轻人一样忙碌的生活,每天除了录制短视频,她还坚持作画。

记者:你觉得人到这个世界上来这一辈子,是为了什么?

耿玉琨:这你说多么明确,不是多么明确,但是就骨子里就是应该,你有什么力量,你把力量都使完了,你走了,你自己都不遗憾。

记者:有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他们觉得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年纪也大了,我可以坐在岸上看着时代往前走了?您会这样吗?您是看着时代往前走,还是跟着时代往前走?

耿玉琨:我想跟着,你要是自己参与了不就更好吗?因为我有好些没画完的东西,更美的东西还没画出来,我老觉得我时间不够,我应该把这些都画出来,所以每天我生活上也还是挺快乐的。

制片人丨刘斌 王惠东

记者丨董倩

策划丨黄瑛

编导丨王惠东

摄像丨刘洪波 杨帆 高忠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