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审美,中国人的哲学,中国人的心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上海交响乐团145周年的历史中,音乐总监余隆已“掌舵”15年,这是这艘航船加速驶向世界的15年。

2009年,余隆率领上海交响乐团在纽约、洛杉矶、多伦多、圣地亚哥等北美12城巡演,《纽约时报》撰文报道,将余隆誉为“中国的赫伯特·冯·卡拉扬”。

2019年,上海交响乐团140周年巡演版图辐射开来,跨越美国、英国、瑞士、奥地利、荷兰,参演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琉森音乐节、逍遥音乐节等世界顶尖音乐节。

上海交响乐团还成为中国首支签约DG全球发行唱片的交响乐团,分别于2019年、2021年和2024年全球发行了三张唱片,让世界聆听上海的声音、中国的声音。

站在145周年新的起点上,余隆和上海交响乐团面对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瑞士琉森音乐节上,上海交响乐团与小提琴演奏家文格洛夫演绎《梁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瑞士琉森音乐节上,上海交响乐团与小提琴演奏家文格洛夫演绎《梁祝》

上观新闻:过去15年,作为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你跟这支乐团有过许多场精彩的音乐会,哪一场最让你最难忘?

余隆:太多了。过去15年,跟上海交响乐团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朋友们,带来了许多精彩的音乐会,都非常难忘。比如2019年与上海交响乐团在英国伦敦逍遥音乐节的演出,非常激动人心。我们还将陈其钢、叶小钢以及周天、梁皓一等作曲家的作品推向了世界舞台,这都是让我们非常兴奋的事情。

上观新闻:逍遥音乐节那场演出为何让你记忆犹新?

余隆:那是上交140周年全球巡演的收官演出,全场有四五千个观众为上交喝彩,那个场面让人震撼。返场时,我们将中国的《茉莉花》和披头士乐队的《Hey Jude》联奏,现场的气氛非常好。这场音乐会让我们看到,音乐没有国界,我们在一起,讲着同一种语言,一起为音乐而欢呼,为音乐而感动。那场巡演,我们绕地球走了一圈,让更多人听到了上海的声音,中国的声音。

上海交响乐团在英国伦敦逍遥音乐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交响乐团在英国伦敦逍遥音乐节

上观新闻:15年前,成为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之后,你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余隆:我是上海人,上海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城市,又是极具挑战的城市,因为全世界最聪明的人聚集在这个城市里。上海交响乐团的历史,比柏林乐团更加久远,我觉得很骄傲,人生中能有这么一段经历和这支乐团一起工作。上海交响乐团的乐手,是来自世界各地优秀的音乐家,跟他们一起工作责任重大,我必须把工作做到极致。

这15年的答卷还算及格,我对这份工作付出了最大的努力和热情。希望能继续和上海交响乐团的音乐家们一起,推动交响乐事业,让上海交响乐团成为一个被全世界关注的品牌,用世界语言把中国故事讲给全球的观众。希望它可以成为一个窗口,让更多人了解今天的中国。

余隆与作曲家陈其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隆与作曲家陈其钢

上观新闻:这15年,你和上海交响乐团如何一起成长?

余隆:这15年,我和上交一起创立了许多音乐和艺术的品牌,比如上海新年音乐会、上海夏季音乐节、上海乐队学院、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性小提琴比赛等,还有我们值得骄傲的音乐季。

我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给这座城市,以及这里的音乐爱好者一张好的答卷。无论是上海交响乐团145年的历史,还是我陪伴它走过的15年,都离不开市民和观众的爱护。希望能永远跟他们在一起,为他们服务好,也让更多的人能聆听上海交响乐团的“上海之声”。

上观新闻:你怎么形容上海交响乐团的声音,它和全世界其他乐团的声音有何不同?

余隆:它非常敏感,细腻,有一种梦幻般的音色。这离不开上海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他们个个都是百里挑一,我为能跟他们一起工作感到骄傲,我想这座城市也为拥有他们而骄傲。DG唱片为上交全球发行的三张唱片,也助推“上海之声”走向世界。

上观新闻:上海交响乐团145年的历史中,最宝贵的传统是什么?

余隆:持之以恒的专业。有句老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同样,偶尔一次的专业容易,难的是一直保持专业,我觉得无论对音乐家,还是一个机构而言,都是一个挑战。我觉得这种持之以恒的专业性和职业精神,是一种责任感,也让上海交响乐团收获国内外同行的尊敬。

DG为上交全球发现的唱片《门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DG为上交全球发现的唱片《门道》

上观新闻:上海交响乐团委约了许多中国作曲家的作品,并推向世界舞台,这些作品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余隆:我们的每一次委约都非常精准,要用一种全世界都能听懂的语言,去展现中国文化之美。比如,我们委约陈其钢为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悲喜同源》,里面融入了古曲《阳关三叠》,但又用一种现代的作曲手法赋予了它新的生命。

当《阳关三叠》的旋律在他的作品中出现,所有人都会惊叹一千年来余音不绝的中国音乐之美。我们和DG录制的第一张唱片里就收录了这部作品,这种美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它的旋律毫无疑问传递了非常强烈的信息,即使来自久远的过去,音乐的生命力依然可以被激活。交响乐是世界语言,无须翻译,它是讲述中国故事最好的语言之一,它可以让世界各地的观众感受到,什么是东方的唯美、东方的思维、东方的哲学和境界。

中国式的美,它是有格的,有品的,必须有一种审视它的距离感。当然,我们有各式各样的方式,可以让全世界的人了解中国文化,但音乐无疑是最直接,最直抵人心的一种方式。我们希望他们可以通过音乐了解中国人的审美,中国人的哲学,中国人的心灵,中国人的生活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6日晚,上海交响乐团建团145周年音乐会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十周年音乐会上演 董天晔 摄

上观新闻:交响乐是来自西方的艺术,一支中国乐团想要跻身世界舞台,让中国作品走出去,并非易事,这背后遇到了哪些困难?

余隆:这背后当然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气和执着,敢于去发出自己的声音。今天,我们看到世界各地的知名乐团来到中国,未来一定会有更多双向的交流与合作。

与全世界的艺术家一起工作的时候,我能感觉到彼此心灵相通。在上交145周年音乐会上,我们与世界级的男中音歌唱家马蒂亚斯·格内一起演绎了马勒的《大地之歌》第六乐章。这是马勒根据中国唐诗谱写的,从音乐中,你能感受到一百多年前,马勒对中国文化的向往。

上观新闻:今年,上海交响音乐厅10周年了,这个音乐厅对你来说是一个怎样的空间?

余隆:它对我来说就像家一样,我在这里工作,在这里生活,和所有的音乐家们同呼吸,我们都在这里度过了生命里一段很重要的时光。观众也好像是我们的家人,我们的朋友,我们都是因为热爱音乐聚集在这里。

上观新闻:站在上海交响乐团145周年的新起点,你有什么愿望和目标?

余隆:作为一个艺术总监,我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这支乐团可以成为“城市之光”,源源不断地为这座城市,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带来光亮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