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溪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健,最近忙着物色充电桩运营商。小区规划加装30台充电桩,根据事前排摸走访中居民吐槽的“套餐式”计费问题,他把精力放在“能否找家计费方式更人性化的供应商?”

去年以来,陈健感觉需要基层干部重复上报的数据少了,下派的任务条理明晰,他也得以腾出精力,思考更多问题。

花溪园居民区,是普陀区级居村减负监测点之一。

根据市委为基层减负决策部署,以及为居村减负“一办法两清单”等要求,市委社会工作部严格落实为居村组织减负牵头事项,明晰居村自治组织功能定位,减轻居村协助行政工作事务负担,完善居村工作评价机制,为居村减负,为一线赋能。

“一减一增,辩证统一,体现的是基层治理的开放、灵活与创新。”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按照“壮马、轻车、畅路、聚力”的基本思路,全市正强化各项措施的精准落实,助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也让基层干部更有精力、更有能力为群众服务。

减负:“千根线”成“一张网”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在居民区工作7年,陈健懂穿针引线的重要,但也曾应接不暇。“我们不怕担担子。但此前的工作难在负担重。比如数据重复收取填报,群众不堪其扰;又如,下派的任务没有明确执行标准,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去年以来,千根线正向一张网转变——在年初发布的市级59项下派居村组织任务计划基础上,市委社会工作部对市级部门因重大工作安排需向居村组织下派临时性工作任务的,实行“一事一报”,把握合理性、可行性,加强准入把关。

“在源头严把准入审核,才能当好居村守门人。”市委社会工作部基层处副处长张一波介绍,如今任务下派到哪一层,需统筹哪些职能部门,都以居村减负监测点反馈的基层意见作为决策依据,提升对基层感知的灵敏度。

居村减负监测点,是上海的创新探索之一:按照居村数量基数,兼顾基础,对各区按比例随机抽取,形成100个居村减负监测点,其中包括86个居民区、13个村和1个筹备组。通过市、区联动,社工部以每月至少联系1次、每两个月实地走访1次的频率,了解监测点的社情民意,并对监测发现的问题线索,迅速核查及时处置。

比如,对居村反映的“某条线部门以会议代替实地走访,要求居村出具审查意见”等问题,及时督促相关部门整改到位。又如,对居村反映的“某专项整治工作存在形式主义问题”,及时开展调查核实并处置。

增能:积小治为善治

“大城小事”,是市委社会工作部聚焦社区治理高频难题,以系列专题建议征询形式开展的专项工作。“通过‘小切口’呈现基层金点子,强化基层工作赋能支撑,助力基层从解决‘一件事’推及办好‘一类事’。”张一波说。

在中心城区,小区公共空间捉襟见肘、老龄化程度高是共性,也牵出停车难、电动自行车充电难、社区养老为老服务等难题。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瑞南居委会主任郑旦婷说:“居民诉求日益多元,以往基层经验不够用了。25年前,我们首创社区自治共治的‘三会’制度,如今依托‘大城小事’平台,以‘五社联动’汇总各方所需,挖掘片区资源优势有效整合。”

仅电动自行车治理专场,有社区达人、居民代表、社区工作者、法律人士等各方共同参与讨论,金点子频出。

两期专项征集活动共有近80万人收看线上直播,征集意见建议4877条。“积小治为善治,各方观点在平台上碰撞,共商共议共解,把蕴藏在基层一线的智慧经验,化作推动城市建设的有效实践。”现场参与的市人大代表金缨这样说。此外,结合实例、实训、实战“三实”工程,及时总结行之有效、可复制的好经验、好办法,在全市层面推广应用。

同时,市委社会工作部聚焦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升社区治理实战力。全面排摸社区工作者底数,总结各区创新做法,推出继续教育、激励关爱、退出机制,推进《上海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修订调研等。今年夏天,还策划开展“社区故事 基层声音”上海社区工作者季度学习分享会,每月由社区工作者交流工作中的难点堵点和破题思路。老书记与新生代“同题共答”,探索新时代群众工作法,也挖掘社区工作者队伍中的好苗子和潜力股。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程沛

来源:作者: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