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灌云县的一起实名举报,将当地墓地的强买强卖推上了风口浪尖。

事情的起因是一位老人去世后,当地医院不给开具死亡证明,要求家属先买下墓地才能开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当地回应,涉及此事件的相关人员之前已经被处理。虽然问题看起来解决了,但背后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依然存在。

那就是未来农村的公墓会如何推广?过程中是否会出现像这样的强买强卖现象?公墓推广的过程中,又是否允许农民私葬并存?

上述几个问题看起来是小事,可涉及到死亡安葬,掺杂了大量的文化习俗和宗族观念,各地推行起来其实相当棘手。

否则,也不会出现灌云县这起实名举报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800块墓地,先买才能火化

3800块墓地,先买才能火化

这起事件发生在灌云县的下车镇,一位王姓老人在3月份过世。当地已普遍推行火葬,而逝者在火葬之前,要先由医疗机构开具死亡证明

老人的儿子去当地医院开具证明时,医院方面却告诉家属,要先买好墓地,拿上买墓地的凭证才能开具死亡证明。

没有死亡证明就没法火化没法火化自然也就无法下葬。如果家属不火葬而强行土葬的话,还要被罚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换言之,死亡证明这个环节,直接把家属正常安葬的流程给锁死了。不得已,家属只能按照要求,到当地的民政办公室购买了墓穴。

根据老人儿子后来举报的说法,镇里一个开殡葬车的司机高某收了他3800元钱,之后给家属开具了手写的收据。

有了这张收据,家属才顺利开具了死亡证明,而后才进行了火化与安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月2号,老人的儿子在网上实名举报了这件事。舆论发酵后,下车镇政府表示,举报属实,相关人员在5月份已经被处理了。

整件事的前因后果并不复杂,但其中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当地的墓地确实需要购买,并不是说能免费使用。

老人家属纠结的地方在于,当地强制要求先买墓地才给开具死亡证明,这属于强买强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事发生后,网上的议论也很多。有网友说自己家乡的墓地价格比这个高,也有网友说他们那里还没有推行公墓,去世之后家属可自行安葬。

从讨论中能看出来,各地的安葬制度还存在差异,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可遵循。而且,这里的安葬,特指农村地区的安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村地区早年不要钱的安葬模式

农村地区早年不要钱的安葬模式

新中国成立伊始,城市地区就统一实施了火葬,骨灰有统一的公墓陵园,或者是集中的安放点。因此,城市的安葬模式,自始至终都是统一且明确的。

广大农村地区则不一样,无论是火葬制度还是安葬方式,长期以来各地都不统一。尤其是2000年以前,多数农村地区的安葬制度政府并没有介入,安葬模式一直延续着数千年来民间自发形成的规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些农村老人过世后,都是安葬在自家的墓地里。这些墓地都是由本村同姓人口共同拥有,带有明显的宗族特性。

有些城市人可能会疑惑,安葬所占用的土地,不一定正好是自家的土地,那土地的实际持有人,就会允许他们在自家地里建造坟墓吗?具体的处理方式又是什么呢?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在政府介入管理之前,民间是用私下里的方式在自行处理。由于各地区的处理方式存在巨大差距,笔者就以老家河南北部的农村地区来举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笔者的老家豫北农村地区,20多年前安葬死人占用土地,事主家基本上是不用掏建墓穴费用的。

为什么不用掏钱,是因为这里农村人信奉一个很朴素的观念,即谁的家里都会有人过世,占用土地建造墓穴,就是一种相互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谁也没有必要给谁占地的补偿。

而且,村里各个家族的墓地原本就存在,所以谁家有人去世后,基本上只要安葬在自家墓地就可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去世的时间不固定,比如夏天或者秋天有人去世,建造墓穴和安葬,就会破坏地上的小麦和玉米等农作物。这种情况,按照农村通常的做法,逝者家属安葬后给土地拥有者一些粮食补偿即可。

有人可能又要疑惑了,既然占用别家的土地可能会存在麻烦,那为什么不安葬在自家土地上?这样就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想法确实不错,但农村人以前不这么认为,因为他们相信风水。不管是同姓家族的老墓地还是新找的墓地,在建造之前农村人都会找风水先生看穴。而风水先生看重的土地,不可能正好是自己家里的土地。

正因为存在这种情况,本着谁家里都会死人的原则,所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农村安葬和建造墓穴都不用额外花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其中肯定也会存在很特殊的情况。比如两姓家族如果存在矛盾,那么围绕墓地的建造,往往会发生激烈的冲突。

从冲突斗殴再到花钱买墓地

从冲突斗殴再到花钱买墓地

在笔者的老家豫北农村,过去经常发生为了墓地,两个家族冲突甚至斗殴的情况

村里最近一次冲突发生在2016年前后,张姓人家建造墓穴,请风水先生看过后,相中了冯姓人家的一块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方经过协商,冯家同意张家建造墓穴,张家也给了冯家一定的补偿。但是墓穴建好后,冯家不知出于何故突然反悔,并且要把张家新建的墓地(墓穴里还未埋人,只是预先建好了墓)毁掉。

张家觉得自己已经掏了钱,坚决不同意迁走,事情便僵持下来。由于两家的同姓族人都很多,双方后来围绕墓地发生了一场斗殴。

类似这样的冲突,不过是农村地区围绕墓地建造的一个缩影。尤其是在2000年以后,各种冲突越来越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倒不是因为家族矛盾众多,而是过去人们普遍遵循的那个不掏钱的原则失效了。

以前人们觉得,谁家都会死人和占用土地,所以彼此都不掏钱。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原则被逐渐抛弃。

人们不再允许别家在自家的土地建造墓穴,而是得掏一笔钱才行。随着观念的转变,花钱才能建造墓穴,在豫北农村地区渐渐成为主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笔者所说的情况,是老家农村现在的模式,别的农村地区遵循什么样的模式,想必各地都存在差异。

另外,虽然花钱了,但这依然属于私葬,不属于国家管理的公共墓地。毕竟,围绕墓地建造双方都是私下里协商,价格费用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像灌云县的墓地买卖,涉及到的墓地是公墓,而不是农民自建的私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村公墓推广缓慢

农村公墓推广缓慢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都是农民自行建造墓穴安葬,而随着火葬制度逐步在农村地区推广,各地农村公墓的建造也在推进,只不过这个过程相当缓慢。

还是以笔者的老家为例,十几年前火葬制度推广开来后,各个村子也都划定了公共墓地,有些村子甚至还建立起了公共的骨灰堂,倡导村民施行公墓安葬模式。

但实际情况是,农民只勉强接受了火葬制度,却没有接受公墓安葬模式。笔者所在的村子,那块专门划定的公共墓地,自始至终没有人安葬。邻村建造的骨灰堂,十几年来也一直闲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充分说明,要改变人们长期以来遵循的私葬模式,推行方面的难度还是很大的。

另外,按照此前殡葬管理条例的规定,农村地区的公墓属于公益性质,也就是说是不收取费用的。只不过各村的公共墓地只对本村人开放使用,其他人不能占用。

不过,由于很多农村地区的公共墓地都是徒有其表,所以此前的规定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者,不同地方也有各自的规定,所以像灌云县公共墓地也收费的情况,在不少地区也都存在。

尤其是近年来,各地都在大力推行公共墓地,收费的情况也逐渐普遍起来。

从发展趋势看,经济相对发达的中东部地区的农村,公共墓地已逐步推广开来。而在中西部广大农村,依然还延续着原来的私葬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笔者的老家,老人过世后火葬,然后再埋入自家建造的墓地里。

这种模式短时间内还不会改变,毕竟改变人们的观念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当然,统一到公共墓地安葬,不但能节约土地,而且也能在政府的引导下,减少因为私葬而发生的家族冲突。

可话又说回来,千百年来,农村地区一直遵循着私葬模式,相关的原则也都是在长期的运行中逐步积累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让人们轻易放弃某些原则,比如根深蒂固的风水观念,不是嘴上说说就能轻易办到的。

尤其像现在很多有钱人,还专门在农村地区花钱寻找和建造豪华墓地,这种行为实际上起到了十分不良的引导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长久以来,中国人一直相信入土为安,而且由于国人的宗族观念,更是相信一个好的墓地能够福泽子孙。这种观念如果不改变,农村地区公墓的推广就会很缓慢。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传统的农耕社会结构正在一点点被消解,年轻一代的农村人都进城工作生活,他们的观念正在和父辈一代产生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换言之,当这代人慢慢老去后,农村地区的安葬模式和观念,就会引来彻底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