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常魁星 通讯员 吕健)金秋是收获的季节。8月31日,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老年康复工程“智慧远程医养建设基地”在该院授牌,标志着这家有着近30年光荣史的“老”机构又换发出“新”活力。北京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部长张君德、市红十字会党建指导员杨景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项目一部主管兼老年康复工程管理办公室主任张立新、老年康复工程专家张瑞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张芹、通州区玉桥街道及运乔嘉园社区居委会领导、会同北京颐年护老院工作人员一起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仪式上,北京颐年护老院院长王国臣致词:“感谢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支持建设“智慧远程医养建设基地”及相关爱心捐赠!感谢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现场!目前,正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北京市红十字会2024-2028规划亦刚出台,此时得到各位领导的关心支持,是对我们最大帮助与信任。相信这次真诚的合作与中国老基会的慷慨解囊,定会为机构在住老人及辖区内居家老人带来福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年康复工程管理办公室主任张立新介绍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老年康复工程的发起初衷,深刻剖析了全国中小型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目前现状、存在困难及核心痛点,引入共享经济理念,启动“全国中小型养老机构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公益项目,进行智慧远程医疗诊室共建,探索出一条提升中小型养老机构医养结合能力的成功之路。北京颐年护老院作为该项目全国正式启动后的首家落地机构,得到北京红十字会、医疗机构、街道、居委会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重视,希望这个项目能够做成北京市以至全国标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年康复工程专家张瑞华对“全国中小型养老机构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公益项目进行了讲解和介绍。她深刻分析了养老机构自建医务室“难”、聘用医生“难”、对医生和医疗的监管“难”等医养结合能力建设难点问题,分享了自己从“0到1”探索重度失能长期照护模型和中国老基会赋能的中小型养老机构养结合能力提升项目经验。她指出说:“我们的目标就是让老人有尊严地活着、让机构有底气地运营。”她希望养老机构和老年康复工程项目组一起推动帕金森康养模型和认知症康养模型的探索,争取为老年康复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桥街道及运乔嘉园社区居委会领导,分别从各自工作和个人体会的角度讲述了对养老机构实施医养结合能力提升是众望所归、趋势必然,也是为老服务的新模式、新体验,并期待它的成功与推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潞河医院老年医学科张芹主任表示,北京颐年护老院曾是通州区医养条件最好的养老机构。在王院长的带领下、在基金会的支持下、在瑞华院长的辅佐下,颐年护老院一定能够建成通州区最有特色、最容易出成绩的一家机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红十字会党建指导员杨景斌对这个项目落地护老院非常称赞,并积极向红会上级领导进行汇报,呼吁能够得到更多红十字会的参与和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张君德部长表示,感谢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与捐赠!肯定颐年护老院近30年来的成绩和按照共建、共享、共识、开放、创新的模式。要不断拓展资源提升整体效率,打造探索红十字养老品牌,体现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的宗旨和精神。希望在这里不仅打造通州区的亮点项目、北京红十字会的亮点项目,更要成为全国的亮点项目。

北京颐年护老院捐接受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爱心捐赠和授予的“智慧远程医养建设基地”牌匾。北京颐年护老院王国臣院长为张瑞华院长颁发了红会颐年护老院“首席康养专家”的聘书。

与会领导参观了颐年护老院并深入了解了智慧远程诊室的问诊咨询流程,大家表示这样的智慧医养项目一定会给机构带来极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