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者按】

信访投诉、矛盾调处、配套建设……社区有难题,片区来解题。在徐汇,每个街镇划分了若干个片区治理单元,从垂直向扁平,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体系有了新的路径。从“接诉即办”到“未诉先办”,“问题清单”俨然变成了“幸福清单”。

“2023年末,通过‘微走访’,我们发现湖南路277号旁的一棵‘古樟树’的树杈压到了房顶上,如今越长越大,落叶不时阻塞排水,造成房屋漏水。”日前,作为居民代表,徐汇区湖南街道兴武居民区居民周老伯直抒胸臆,在2024年武康片区居民开放日暨第31次片区协商会提出了这个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2023年起,湖南街道施行片区每周例会制度,16个居民区被划分成4个片区,4个片区每周召开一次片区协商会,会议主要聚焦百姓的“急难愁盼”。居民区书记、工作人员等负责征询与收集“病症”,而分管领导、片区长、街道责任部门则当场“会诊”,给出“治疗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周上会’制度一以贯之,从根本上实现‘两降两升’,也就是‘12345市民热线’工单量、信访量下降,解决率、满意率提升了。”湖南街道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街道也开始在武康片区试行“居民开放”,邀请部分居民代表参会。

协商议事“小支点”撬起民生“大幸福”

此次武康片区居民开放日,参会的8位居民代表都来自兴武居民区,他们之中既有青年,也有老者。会前,大家做足了“功课”,不仅通过“一支部一实事”征集了许多线索,也带来了需要“会诊”才能解决的“顽疾”。

“古樟树”问题早已有之,但为何至今没有妥善解决?其实这其中不仅涉及多部门,还存在一些客观因素。

“面诊”期间,湖南街道管理办负责人给出了解释:在接收到这一线索后,第一时间与徐汇区绿化市容局进行了考证,该樟树并非“古树名木”,遂安排在今年初进行修剪,但因樟树生长在狭小的弄堂里,大型设备无法进场作业,因此考虑在房屋大修的时候,通过搭建脚手架的方式进行修剪,排除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老伯显得有些焦急,“这棵树现在越长越大,如今房屋大修还未开始,遇到大风大雨,树一摇,房子都感觉在晃,就连窗上的雨棚都被压弯了,继续这样下去会破坏房屋结构!”

“越快越好,要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片区长插话道,“房屋大修要等到明年,要先想办法排除‘眼门前’的隐患。是否有小型设备可以作业?要制定‘全周期’计划,全方位考虑居民感受,作业前让居民知晓,也包括同期请房屋修缮部门参与,评估房屋状况。”

话音刚落,街道管理办立马开出了“药方”:“我们会尽快牵头物业、房管等部门,安排小型设备、制定作业计划,先把隐患尽量排除,再等到明年大修对树冠等部分进行修剪。”

对此,居民代表也纷纷表示理解,“街道和居委做事情越来越不容易了,以前会觉得他们‘捣糨糊’,现在面对面才知道,对于这些‘小事’,大家都很重视。虽然我不清楚这件事应该由街道哪个部门负责,但至少我知道街道领导会一直‘盯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29日,片区例会召开后的第3天,这件由居民代表提出的议题已得到妥善解决。街道管理办和绿化部门快速响应,大树经小型设备作业,已经最大程度排除了安全隐患。而对一些暂无法修剪的区域,街道将继续研究,制定“B计划”“C计划”……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完全修缮。对此,居民表示满意。

“一事一议”聚焦民生“关键小事”

“复兴西路居民反映,花坛修缮后,下雨天人行道大量积水。”

“我们到现场看过了,大雨积水跟花坛没有关系,正常情况下水是排得出去的。”

“以前是没有的,现在确实会积水。”

“等下雨了,你们再去现场看看。强降雨必然会影响排水,到底是花坛排水系统出了问题还是怎么样,要搞清楚、弄明白,要加强监测,给居民一个答复与处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居民区书记提出问题,责任部门一一回复,看似“唇枪舌剑”,但这一来一往间却实实在在地理清了问题所在。而片区长、街道负责人更像这场“辩论赛”的裁判,最终对问题的根源进行分析与指导。

从主动发现问题到妥善处置,每周1次的片区例会不仅“上接天线”也“下接地气”,百姓大小事在“家门口”迅速响应、快速解决,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从不定期召开到每周一次,从只有“自己人”参会到邀请居民代表,湖南街道每周片区例会的制度总在完善与创新,这不仅是一种“倒逼机制”,更是为了实实在在解决百姓问题,也响应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作为徐汇片区治理解难题试点工作的重点片区,武康片区将不断从制度上创新,提升化解难题的能力,深化跟踪督办的效能。”武康片区片区长告诉记者,湖南街道也将进一步提升片区例会的开放化建设,让更多居民参与到片区治理中。

原标题《“城”就美好|片区例会后第3天,困扰居民大半年的“古樟树”问题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