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送爽、果实盈枝,我们迎来了第四十个教师节,这是一个向全体教育工作者致以敬意的温馨时刻。四十年时光荏苒,教育之路见证了无数园丁的辛勤与智慧。他们以笔耕心田,用汗水浇灌希望,在知识的田野上默默耕耘,书写属于自己的教育故事。

慕光而来 追光而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汤静

重庆两江新区星湖学校 德育主任

2020年9月,我带着对两江教育的憧憬,我从南到北加入两江教育团队。近几年,我获得国家级荣誉及表彰8次,市级14次,区级13次。

心中有爱,眼中有光。在教育岗位深耕二十二载春夏秋冬,我深知德育工作对学生一生产生的巨大影响。

以学促德,以德润学

我以大思政思想为指导,撰写德育案例《群星璀璨美丽星湖》被评为重庆市“一校一案”,成为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案例。我又将案例发散,设计了学校《“六年四季”品牌德育课程》、构建《“融以创美劳以生慧”全融合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立“班级文化十大行动”、细化“星湖七礼”学生常规课程。搭建两个“云上学习平台”——家长课堂和亲子课程,成为家校共育和劳动教育典范。市级课题《融合观引领下的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与评价研究》的成功立项,为劳动教育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播撒希望,启智润心

在学生工作中,我重视学生干部的培养,希望孩子在各种活动中健康快乐成长。

放权——为孩子搭建出彩的舞台。我设计了“班级课间节日”,让孩子每天都过节,文明课间时时可见;坚持开展“冬日阳光·温暖你我”新春特别关爱行动,让爱心教育助力孩子成长

授权——给予孩子成功的机遇。我倡导小干部人人当,让每个孩子做班级管理的小主人,从小树立主人翁意识。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让孩子自主认领岗位,充分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和小主人翁意识。在“星湖童声讲党史,我要追寻那颗星”活动中,我让孩子们在讲党史活动中找到自己最崇拜、最值得追寻的“星”,坚定“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的理想信念。

给权——让孩子享受成长的愉悦。“给孩子参与的权利,在参与中找到自信”,我非常重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与学校“六年四季”课程建设相融合,组织六年级开展《访一群人》主题活动,并在全国进行案例分享和微沙龙,并以“相遇”为时间点,以“最美”为留下的深刻印象,策划《最美相遇》课程群,特别是“新生入学十个一”为孩子进入小学系好第一颗扣子。

智慧同行,携手筑梦

用心关注班主任成长,我制定了《班主任工作制度》,制定“首席班主任”评选机制;定期开展班主任主题培训、心理团辅建设;建立市级班主任工作室,助力班主任专业成长。

“慕光而来·追光而行”,我坚持用爱心、责任心、耐心,把最美的教育亮出来。

在第四十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真诚希望每一位怀揣教育梦想的同仁,用心关爱学生、用爱抚育成长。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既是良师又是益友;做家长教育路上的合作者,有效沟通共育成长。

从“姐姐”到“妈妈”

称呼背后的二十年教育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燕

重庆市长生桥中学 南岸区骨干教师

屈指一算,我从教刚好二十年,教过的学生也有七八届了。在天天与“青春期”们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我也从初出茅庐的“菜鸟”老师成长为经验还算丰富的“老江湖”。

这期间我收获了大大小小的惊喜、感动、温暖、开心……当然,也不乏惊吓、郁闷、生气和头疼。

这一届一届学生迎来又送走,关于他们的故事讲都讲不完。也让我好奇,自己在学生心中是怎样一位老师?“温柔亲切”的美女老师,还是“自带杀气”的容嬷嬷?“幽默风趣”的段子手,还是“苦口婆心”的老妈妈?似乎都有点像,但又似乎都不准确。

仔细回忆,其实我在学生们口中几乎每一届都有不同的称呼,有公开的也有私下的。

曾有孩子亲密地叫我“燕姐”,一来是因为当时我年轻,看起来就像大姐姐,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待遇”了;二来也许是我心软,即使学生犯了错,也总是轻言细语地提醒他们;三呢,也有可能我经常用自己的经历去开导他们,言传身教,比较亲切。

不管怎样,“燕姐”这个称呼我真是喜欢,真怀念!

记得曾经有学生向我“告密”,说有同学私下称我为“变脸大师”。起因是什么呢?因为上一秒我还在和他们开心聊天,下一秒转头就抓住过路的某某同学:“说!你昨天的听写怎么还没来过关!”吓得聊天的同学也赶紧溜走。后来,他们学会了一边和我聊天,一边帮我逮住准备开溜的“作业潜逃犯”,免得被我瞬间的变脸吓到。

我还曾被学生称作“电子眼”“扫描仪”。因为,我不止一次地在某些同学的课桌里收缴违规带进教室的手机、小说。

“收缴行动”最精彩的一次,小胡同学为了玩手机,他费尽心思躲过家长和老师,把厚厚的成语词典中间挖出一个坑用来给手机藏身,还“大大咧咧”放在教室课桌上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企图瞒天过海。结果,还是被我轻松缴获。至今难忘,小胡同学难以置信的眼神,仿佛在说:“这都能找到?”殊不知,我早已观察到他那段时间都不太正常的表现,基本确定有猫腻,找出来也是早晚的事。

执教以来,我大部分时间都在担任班主任,俗称——“班妈”。

因为有从初一教到初三毕业的经历,被老师们在圈内笑谈戏称“亲妈”;也有学校工作调整,安排中途接班的过程,俗称“后妈”。

这些称谓,虽然一般不会出现在学生口中,但2018届的孩子却真的称我为“郭妈妈”。他们解释说,虽然我有时唠唠叨叨,但是真的关心他们,就像家里的妈妈一样,所以喜欢这样称呼我。

这是多么准确的表达。

也许因为我确实是以一位母亲的心态在带班级,对他们的教育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为他们的优秀和进步喜笑颜开,也为他们犯的错误而大动肝火。

在我的苦口婆心、细碎念叨而又事无巨细的操心和关爱中,学生们真的体会到了妈妈对孩子真情实意。

这是我最感动的一个称呼,真的,谢谢,我的孩子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 | 《新家长报》第1472期

编辑 | 沈宓 贺洪媛(实习生)

审核 | 李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