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不少家长收到了老师的通知,要求家长帮助孩子们“调整作息时间,收收心,积极迎接新学期”。收到通知的家长们普遍想到的就是减少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而这种做法经常会遭到孩子的强烈反对。
陈女士的家庭冲突
暑假伊始,陈女士的儿子小宝提出想要拥有一台自己的手机。想着孩子辛苦了一个学期,而且马上要上初中了,陈女士便满足了孩子的要求。考虑到孩子的眼健康,玩电子产品时间太长怕孩子近视,也担心孩子的自制力不够,沉迷电子产品,陈女士和孩子约定“每天玩手机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
刚开始孩子执行得不错,每天完成规定的暑假作业后到陈女士处拿上自己的手机,1小时后再还回来。
但是,令陈女士没想到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孩子表面答应每天只玩1小时,实际上却每天熬夜玩手机。
陈女士发现,小宝经常是早晨刚起床没多久就犯困,中午要午睡,这令她觉得不正常。翻看了家里的监控录像后,陈女士发现儿子总会在半夜到客厅拿自己的手机,次日清晨再偷偷放回去。
发现了小宝偷偷玩手机的陈女士一下子火冒三丈,并且以即将开学为由,没收了儿子的手机,没想到却发生了家庭冲突。平时温顺的小宝好似变了个人,向陈女士哭着大喊大叫。小宝觉得暑假是自己的,只要完成作业,时间怎么分配就该自己说了算,而陈女士则觉得儿子的行为已经可以算是电子产品成瘾了,必须进行干预。
准确界定是否成瘾
门诊中,像陈女士这样担心孩子存在电子产品成瘾问题的家长不在少数。
其实,很多家长眼中孩子对电子产品的“成瘾”并没有那么严重,只是因为孩子生活安排的丰富性不够。因此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寻找兴趣爱好,积极参加课外实践,丰富孩子的生活。有了丰富的活动安排,很多孩子会自然地放下电子产品。
当然,也有些孩子可以被界定为电子产品成瘾。一旦孩子出现了“失控”“对抗”的情绪或行动,就可以被界定为电子产品成瘾了,需要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与介入。比如,当家长没收孩子的电子产品后,孩子出现绝食或者拒绝上学的情况,就属于对抗行为。
心理医生会根据成瘾问题的程度给出专业的应对建议。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及干预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尺度,家长的情绪往往是“点燃”孩子失控行为的导火索。家长也可以积极与学校沟通,请老师以家访的形式一起管理孩子。
“开学综合征”
除了对电子产品欲罢不能,日夜颠倒、食欲不振、注意力无法集中等行为在开学时也成为了孩子们的“拦路虎”,被坊间称为“开学综合征”。
其实,“开学综合征”并不是医学诊断的疾病名称。老百姓平时所说的“开学综合征”“假期综合征”,通常是孩子在一段较长时间的休假中生活习惯改变造成的。
此时,家长要和孩子认真沟通,帮助他们建立调整意识,形成迎接开学的积极态度。同时,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重新安排每天的作息时间,逐渐调整,一般在1~2周时间孩子可以顺利完成自我调节。
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王奕權
编辑:穆薪宇 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21W9KFDS】获取授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