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龙记》中,金庸赋予那几位女主角的命运着实值得玩味,只是让人不解的是,多数人能接受赵敏被洗白,却无法原谅一度误入歧途的周芷若。

其实这种想法不难理解,因为读者总乐意看到反派改邪归正,却对那些堕入邪道的正派格外严格。

而在《天龙八部》中,金庸就借藏经阁大战给了萧远山、慕容博这两大恶人洗白的机会,至于读者是否觉得妥当,那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既然都是洗白,为何金庸没让扫地僧将慕容复也给点化了?那不是皆大欢喜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扫地僧、慕容复剧照)

儿时的我们读不懂金庸的安排很正常,如今再读,则能体会到他的深意。

一、扫地僧降魔

藏经阁大战堪称《天龙八部》剧情的最高潮,当时初读这段剧情时,就觉得格外惊艳,毕竟谁能想到在主角三兄弟分别对抗三位反派之后,金庸还能让剧情更上一层楼。

当读者都以为萧远山慕容博、鸠摩智以及萧峰这天龙四绝就是书中的天花板之时,扫地僧悄无声息的登场了,甚至从他登场时的描述就能看出这人不简单,毕竟在场群雄都是一等一的高手,却没有一人察觉到这老僧就在他们身边。

接着扫地僧开始了他那关于“武学障”的演讲,一顿忽悠之下,萧远山和慕容博纷纷“中招”,顿时从满心只想复仇的魔头成了一心只想忏悔自己罪过的可怜之人。

接着扫地僧也不知用了什么招式,让那二人瞬间进入假死状态,不明真相的萧峰自然是怒不可遏的杀向扫地僧,只是他拼尽全力也没能击败这老僧,还让这老僧将萧远山和慕容博的“尸体”给带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鸠摩智、慕容博剧照)

再到萧远山与慕容博醒来之后,他们已经没了半点戾气,顿时立地成佛了。

只叹这老僧确实是深不可测,宛如活佛降世一般。

但这也是问题所在,萧远山与慕容博固然是书中最大的反派,他们值得被收服,但在场的反派何止他们二人?

除了萧峰之外,余下的慕容复与鸠摩智也同样是反派,扫地僧为何没将他们也收了?

二、该被收服的四大反派

藏经阁大战的结局本该是扫地僧把四大反派都收了,但严格来说,他不收鸠摩智其实是不难理解的。

鸠摩智是第一个对扫地僧表示不屑的高手,书中是这么写的:“忽听得嗤、嗤、嗤三声轻响,响声过去更无异状。玄因等均知这是本门‘无相劫指’的功夫,齐向鸠摩智望去,只见他脸上已然变色,却兀自强作微笑。原来鸠摩智越听越不服,心道:‘你说少林派七十二项绝技不能遍学,我不是已经学会不少?怎么又没筋脉齐断,成为废人?’双手拢在衣袖之中,暗暗使出‘无相劫指’,神不知、鬼不觉地向那老僧弹去。”

你看,他对扫地僧的态度就是“不服”。

为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扫地僧、鸠摩智剧照)

就因为鸠摩智也是佛门中人,其实你细品原著的话就不难发现,此前鸠摩智挑战大理天龙寺,也是因为那帮人也是佛门中人,所以鸠摩智是有心败尽佛门高手,要证明自己才是第一高僧,此时扫地僧却在他面前卖弄,他自然是不服的。

所以扫地僧是没法点化鸠摩智的,就因为他们是“同行”。

而慕容复则不同,他只是个俗世青年,他心中却有太多戾气,为了自己的复燕大计,他已经做了太多的亏心事,扫地僧完全有理由将他收了才是。

所以扫地僧为何把他遗漏了?

或许张三丰的经历就能给你答案。

三、张三丰的经历

张三丰虽不是佛门中人,但他也是出家人,只是即便如此,他也谈不上对一切都看透了,比如对邪魔歪道的态度,他在故事初期和故事中期是不一样的。

起初他对明教的人是何态度?

张翠山带着殷素素归来时,一度担心妻子那魔教中人的身份不被师父接受。

而此时张三丰是这么说的:“张三丰仍捋须一笑,说道:‘那有什么干系?只要媳妇儿人品不错,也就是了,便算她人品不好,到得咱们山上,难道不能潜移默化于她么?天鹰教又怎样了?翠山,为人第一不可胸襟太窄,千万别自居名门正派,把旁人都瞧得小了。这正邪两字,原本难分。正派弟子倘若心术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殷素素、张翠山剧照)

此时的他着实是有格局,但从后续的剧情来看,这或许不是格局,而是魔教的恶没伤害到他身上,他不知道痛。

毕竟张翠山死后,他对魔教的态度就截然不同了。

当他遇上常遇春,并救了那人一命之后,书中提到这么一句:“张三丰生性豁达,于正邪两途,本无多大成见,当日曾对张翠山说道:‘正邪两字,原本难分。正派弟子倘若心术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倘若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又说天鹰教教主殷天正虽性子偏激,行事乖僻,却是个光明磊落之人,很可交交这个朋友。但张翠山自刎而亡,他心伤爱徒之死,对天鹰教不由得由心痛恨。

这即是问题所在,对于没有经历的事情,人们总是难以理解,只有切身的痛才能让人长记性,这即是张三丰对魔教态度变化的原因。

再回到慕容复身上来,扫地僧为何没将他点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三丰剧照)

其实问题不在扫地僧,而在于慕容复自己,萧远山和慕容博是被扫地僧点化的吗?

不,倒不如说是他们自己厌倦了俗世的纷争,他们经历了太多的痛,只道自己身负累累罪行,此时正是解脱的时刻。

而慕容复则不懂那些大道理,他只是个愣头青,只知道要复兴大燕。

年轻人总是这样,不撞南墙不回头,慕容复若早点看透,被扫地僧点化,也就不至于落得沦为疯子的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