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信部发布了新的油耗标准,从2026年起,1.09吨以下的车型油耗目标值将降至2.57升/百公里,而2.51吨以上的车型则需达到4.7升/百公里的标准。对于像哈弗H6、星越L、长安CS75、坦克300这类车型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它们必须将油耗控制在3.2升/百公里以内。这一新规旨在推动汽车产业加速电动化进程,减少传统燃油车的生产与销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一背景下,燃油车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尤其是那些尚未做好转型准备的品牌。韩系车在这场变革中显得尤为脆弱。近年来,德系、日系和美系品牌都在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或是加快电动化步伐,或是调整市场策略,而韩系车却依然坚守在燃油车领域,导致销量和市场份额双双下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销商困境凸显品牌危机

不久前,北京现代的经销商们集体发声,称由于库存积压严重、经营困难以及亏损加剧,要求暂停提车,并希望厂家能够解决现有的库存问题。这反映了北京现代面临的严峻局面,不仅是经销商的困境,更是韩系车在中国市场整体遇冷的一个缩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2018年以来,北京现代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就开始呈现下滑趋势,2019年从71.6万辆骤降至50万辆左右,而到了去年,全年销量仅维持在25万辆。今年上半年,北京现代的零售销量为13.4万辆,较去年同期下降18.5%,市场份额跌至1.4%,创下历史新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北京现代的质量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车质网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关于北京现代的投诉量高达45起,涉及产品质量和品质问题。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韩系车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日渐式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球市场与国内市场两极分化

尽管韩系车在全球市场表现出色,2023年现代、起亚、韩国通用和KG Mobility的总销量达到800万辆,仅次于德国大众集团和日本丰田,但在国内市场,韩系车的表现却差强人意。去年北京现代销量勉强达到25.73万辆,加上出口的起亚汽车,总计也不过40余万辆,与高峰期相差甚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系车在中国市场的失利,部分原因在于其对中国市场的两个重大误判:首先,他们认为低价策略仍能奏效,但随着国内自主品牌的崛起,这一策略已不再具备竞争力;其次,他们低估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认为凭借全球市场的成功便能在华东山再起。然而,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对品质和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韩系车未能及时适应这一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出路

现代集团计划在其电动化研发中心内重设发动机研发部门,并准备推出新的汽油版本车型。然而,中国市场早已表明,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现代和起亚计划到2027年推出多款电动车,并力争在2030年实现年销量45万辆的目标,但这是否足够应对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其他合资品牌如德系大众和日系本田等,都已经开始转型并推出电动化产品,力求在新能源领域占据一席之地。韩系车要想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必须深刻认识到新能源车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并尽快调整自身定位,迎合市场需求。

结语

韩系车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提醒我们,任何忽视市场变化的企业都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面对新能源车的兴起,传统燃油车品牌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否则将难以在未来的竞争中立足。希望韩系车能够从此次困境中吸取教训,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您认为韩系车还有机会在中国市场逆袭吗?欢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深度好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