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欢欢

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讲排场的少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人多了;封建迷信、奢侈浪费等陋习少了,崇尚科学、厉行节约的新事多了;遇事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倡导文明、健康理念的多了……

近年来,淮北市濉溪县把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作为破旧立新的重要一环,推动移风易俗从制度上形成规范、思想上形成自觉、风气上形成氛围,乡风文明不断焕发新气象,汇聚起城市发展的持久动力。

“引”领沐新风 “易”出新气象

皖北地区广大乡村,在办理婚丧嫁娶、喜庆事宜中,有个负责出面张罗各项事宜、从事组织协调工作的特殊岗位——“大总”。

何为“大总”?用当地人的话来说,就是“操办事的”,一般由社会阅历丰富、谋事周密细致,对本地风俗习惯比较熟悉的人担任,是整个事情能否办理圆满的核心人物,“中国好人”谢现雷就是其中一位。

从部队退伍后,谢现雷回到老家,与妻子朱倩倩携手创业、回报乡梓。他们严把产品质量关,从不拖欠货款和工人工资,积极组织员工提升专业技能,把订单分给村民一起做,安置吸纳村内18名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就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现雷正在为一对新人做“大总”工作。濉溪县委宣传部供图

凭借好口碑,谢现雷成为当地的“大总”。每次应邀操办红白喜事,他用群众喜欢听、易接受的乡音土话,引导群众红白事简办,切实减轻农村群众人情往来负担,养成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做‘大总’,最关键的就是想着怎么帮人‘省钱’,又要把事情办圆满。”谢现雷坦言,转变村民们的思想并非易事,他便从自身做起。

在他的动员下,其侄女考上大学,便没有办理升学宴,亲朋好友的“份子钱”也一概不收。无独有偶,朋友家儿子小杰结婚时,女方家象征性收了一点彩礼,结婚时不用豪华车队迎亲,彩礼钱如数奉还。

开了好头后,越来越多的村民群众采纳他的意见。“红事情”不再为了所谓的“面子”索要天价彩礼,桌席从每桌上千元降到500元左右;“白事情”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村民负担大大减轻,勤俭节约、孝老爱亲、喜事简办、厚养薄葬的淳朴民风愈发浓厚,勤俭节约之风在村民们心中生根发芽。

“简”办不减爱 “移”出好风气

政府搭台,“大总”打擂。

今年1月,濉溪县启动第三届“我是大总”评选活动,吸引村“两委”成员、基层法律工作者、致富带头人等244名“大总”报名参赛。

在“大总”的示范引领下,全县超过1000个家庭取消大操大办计划,红白事平均每场节约支出2—3万元,逐步把广大群众从过重的人情消费、人情负担中解放出来。

随着“大总”作用的切实发挥,当地切实减少了“面子上的彩礼”“餐桌上的铺张”“舌尖上的浪费”,让“文明指数”转换成群众的“幸福指数”。

比如,杨青所在的南坪镇黄沟村,桌席价位从千元级降到百元级,从每次动辄20桌减到10桌左右,新人们踊跃参加镇里举办的集体婚礼;百善镇黄新庄村文化礼堂更名为“十五号礼堂”,赋予了每次不超过15桌的新内涵,并配备婚庆设备,“大总”或村干部免费客串司仪,为村民提供免费操办红白喜事的场地;临涣镇临南村梁庙庄“白事情”,村民帮完忙各自回家,不增加事主负担;刘桥镇周口、孟口等村,婚车由村民自家轿车轮流免费提供,不用豪华车队迎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濉溪县第三届“我是大总”比赛现场。濉溪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各村‘大总’的推动下,作为安徽省第二批婚俗改革实验区的濉溪县,多地婚事办理中高额彩礼、婚宴大操大办、人情随礼偏重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群众在婚嫁中的支出负担明显减轻。”濉溪县文明办负责人如是介绍。

眼下,濉溪县正积极打造民俗茶馆、文化广场、德育村校等特色宣传阵地,用好宣教阵地“活资源”来开展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以“趣味性”“互动性”提升群众“知晓度”与“认可度”,让移风易俗的观念和行动在群众中遍地开花。

对于濉溪县而言,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不仅是一个超越自我的“蝶变”过程,也是一次“内外兼修”的主动冲刺。随着群众思想的转变,文明的种子已植根于这座城市,似春霖甘露,悄然拂进濉溪人的心田,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助推着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