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露节气知多少

“露从今夜白,秋风至此凉”。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酉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达到黄经纬165度,于每年公历九月的7-9日交节。“一场白露一场霜”。此时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水汽遇冷凝结而成水珠,点落在花草树木上,在晨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故名“白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白露节气意味着天气已经转凉。

白露三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候:鸿雁来

鸿为大,雁为小,是不同的两种鸟。鸿雁二月北飞,八月南飞。白露时节,鸿雁等候鸟自漠北而来,南飞避寒,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二候:玄鸟归

玄鸟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鸟,形象类似燕子。春暖“玄鸟至”,来时是“比翼双飞”;秋凉“玄鸟归”,去时是“拖家带口”。

三候:群鸟养羞

“羞”同“馐”,是指美食。“养羞”是指群鸟趁着秋果丰硕、秋虫肥美之时大快朵颐,养得羽翼丰满,以此御寒。同时积攒和储藏过冬的食物。

实践活动

固始县元光小学五(2)中队的队员们在辅导员朱欣悦老师的组织下开展了“二十四节气—白露”项目式学习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感受中国节气文化的精髓,感知节气的奥妙,体验白露的别样乐趣。

白露话起源

白露暖秋色,恰逢开学季。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受白露,了解其风俗习惯,班主任老师收集整理了白露节气的相关知识,通过有趣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向同学们介绍白露的文化,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节气特点以及风俗习惯。同学们也纷纷把自己收集到的节气小知识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露收清露

中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同学们拿上小吸管、小瓶子等于清晨时分收集、观察叶片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切实体验白露节气的到来,感受自然的奇妙与探索的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薯”你最相宜

白露配红薯,秋日幸福长。民间认为白露吃红薯可使饭后不发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气时以吃红薯为习。小小的红薯经过队员们的精心制作,变成了拔丝红薯、烤红薯片、清蒸红薯等一道道美食。甜甜的味道绽放在孩子们的口中,与家人一道品尝着白露时节的美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露食白物

时令进补是一门大学问,比如白露节气,食白补身。白露时节天气逐渐凉爽,气候干燥,故饮食应防燥护阴,滋肾润肺,而白色食物正有着补肺的功效。五(2)班的队员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精心挑选出萝卜、山药、莲藕、梨等白色食材,并通过一双巧手,烹制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诗词里的“白露”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晚霞。”“葭菼苍苍白露晞,萧条江色带微晖。”“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文人墨客在白露节气留下了篇篇诗词,队员们也在这个节气挥洒笔墨,忆那时今日,将诗中的美好意境诉之笔端,于诗中感悟白露的静美、淡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露藏于晨间的露水中,白露藏于美味的食物中,白露藏于吟诵的诗句中......同学们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等方式了解白露节气,感知了自然的更替、时节的变化,切身体验节气习俗的有趣和快乐;感受了节气之美,也感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文化自信。(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