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淄博市庆祝第40个教师节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淄博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孙英涛向社会介绍全市教育工作及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情况,以及庆祝2024年教师节系列活动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第一资源。孙英涛表示,近年来,淄博市教育局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头号工程来抓,通过全面落实人才强教战略,构建起了“143”名师队伍建设体系。即:一种精神引领(教育家精神),四项机制保障(包括优选、培优、激励、交流),锻强三支队伍(校长、教师、教研员),形成了国家名师领航、省级名师牵引、市级骨干教师支撑的“金字塔”型高质量教师人才体系。全市累计培育了13名国家级领军人才教学名师,每200名教师就有1名省级以上名师,为淄博教育高品质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形成了“头雁领航、强雁带动、群雁齐飞”的人才雁阵。

2024年,淄博市教师队伍建设又有新突破。1人被省厅推荐参评国家“人民教育家”,全省唯一;8人被省厅推荐参评全国模范教师(全省共46人);2人入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全国64人,山东省2人都在淄博)、1人被省厅推荐参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省共5人);3人被省厅推荐参评国家重点人才工程教学名师(全省共10人),目前累计已有13名教师入选。7人入选首批齐鲁教育名家培育工程人选,人数居全省第二;20人入选第十一批山东省特级教师。

树典型,重激励,筑牢教师教育家精神根基

健全教育家精神培育机制。构建以落实立德树人、弘扬教育家精神为核心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机制,完善教师褒扬体系,近三年市级层面选树表扬各类教育先模人物5400余名,强化典型引领示范带动。同时,把“教育家精神”纳入各级各类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深入推进“三个课堂”,全学段深化思政课教师“大练兵”、课堂革命、心理健康教育“三个全贯通”,铸造新时代师德、师风、师魂,形成了让教育家精神之花在校园里、在课堂上、在师生共同的生活里灿然盛开的“淄博实践”。

破堵点,优机制,优化教师成长成才实现路径

健全培优机制,构建立体化优质师资孵化器。采取市、区(县)两级教师双线培养机制,对标人才培养标准,建立教育人才库,精准实施滴灌培养,构建起以4万名中小学教师为基座,以3639名骨干教师、428名市级名师、236名省级名师、13名国家名师为引领的人才雁阵。深化与北师大等知名高校合作,遴选300余名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实施教师素养提升数字化工程,建成智慧教研大数据平台,实现优秀师资和优质教育资源远程异地共享。

健全激励机制,激活教师队伍“一池春水”。近两年,持续深化整市教师职称分级竞聘机制,全市24320名教师高聘岗位,3386名教师低聘岗位,干事创业热情全面激发。突破教研员终身制,大力实行教研员“任期制”改革,健全“优进优出、能上能下”人才使用办法,科研兴教活力全面激活。高标准优化教育高层次人才优待政策,对自主申报入选国家、省重点人才工程的教育人才最高给予300万元支持,对入选国家名师的给予100万元资金支持,对青年攀登计划人选给予25万元资金支持。

优化交流机制,实现教师科学配置乘法效应。依托乡村名师工作室等,推动城乡教师双向合理配置,教育集团内部教师柔性交流,新、老学校师资“老中青”科学搭配、传帮带密切衔接,共计一万余名教师参与交流轮岗,达到了师资配置“1+1>2”的效果。

建梯队,强体系,夯实教育高品质发展人才底座

打造政治过硬、品德高尚、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全面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构建起完备的校级干部人才梯队,累计培养市级名校长及人选111名、省级名校长及人选24名、教育部名校长领航工程人选3名,名校长领航作用日益凸显。

打造理念先进、功底扎实、业绩突出的教研队伍。实施专兼职教研员配备机制,遴选131名优秀一线教师充实教研队伍。建立“1+1+N”教研共同体,教育科研引领作用日益彰显,14项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4项成果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数量全省前列。

打造乐教爱生、业务精湛、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出台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意见,完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抓好各级各类人才培养工程,开展“教育名家”遴选,精心选拔培养对象,汇聚合力开展针对性重点培养。丰富人才展示平台,进一步发挥高层次人才辐射效应。

教师节前后,淄博市安排了庆祝第四十个教师节暨先模教师事迹报告会、市领导走访慰问教师活动、选树优秀教师典型、开展“亮灯一小时,致敬筑梦人”教师节公益活动、切实落实中小学教师减负措施、走访慰问困难教职工、“勇担当,善作为”淄博教育高质量发展局长、校长访谈、“大道师者”名师系列访谈、“老师,您好”征文展播、庆祝第40个教师节教育图片展等多项主题活动,积极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践行初心使命,展现新作为,体现新担当,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淄博新实践贡献更强劲的教育力量。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王莉莉 通讯员 黄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