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有些行为看似能让我们得到休息和放松,但实际上却可能消耗我们的精力、损害身体健康,甚至破坏我们的情绪,为我们的身心健康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五种常见的“伪休息”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度睡眠:越睡越困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过度睡眠也会带来问题。无论是睡眠不足还是睡眠过度,都是抑郁障碍的重要且典型的诊断标准之一。英国的一项大型研究发现,长期的过度睡眠与智力水平下降、糖尿病、心脏病、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不孕症等多种疾病的高发病率有关。很多人在辛苦工作一周后,会选择在周末睡个懒觉,但醒来后却常常感到昏昏沉沉、头痛乏力,科学家称这种现象为“睡醉”。这是因为不健康的睡眠节律打乱了大脑中控制身体日常周期的生物钟。

频繁刷手机:越刷越焦虑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上网、刷手机似乎是一种“最佳的短效非处方类止痛剂”。有些人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然后才安心起床洗漱。然而,这种对大脑持续的、高强度的刺激会逐渐提高大脑对信息刺激的耐受阈值,使得原本能让你快乐一整天的“剂量”很快失效。你只能不断加大“剂量”以维持这种体验,或者因为被迫“戒断”而痛苦难耐,甚至影响你的情绪和行为模式。此外,这种下意识地检查社交软件的行为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症候群,研究者称之为“错失焦虑症”(FOMO),它表现为个体担心自己错过别人的有意义经历而产生的一种弥散性焦虑

过度休息:越休越疲惫

长时间休息不动弹反而更容易感到疲惫,尤其是在精力充沛的时候忙碌不停,在精力不济的时候再长时间休养生息,这种走极端的生活模式是慢性疲劳持续的原因之一。有研究发现,当你染上病毒性疾病时,休息得越多,6个月后就会出现越多的症状;而白天休息时间过长则是导致睡眠模式紊乱的重要因素。因此,当你得了急性病或感染病毒时,短时间休息才是正确的做法。在保证充足睡眠的同时,不妨在身体没有不适的情况下做适量的、温和的运动,比如散步。

沉迷游戏:越打越痛苦

在某种程度上,“电玩解压”确实有一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之所以会焦虑,往往是因为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产生了预判。而游玩某些电子游戏会迫使玩家专注于当下的任务,暂时不考虑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然而,如今的不少游戏不仅不会让我们玩得开心,反而很有可能造成我们“心态爆炸”,带来更多的焦虑感。比如一些经济类游戏中的“天梯”机制,以及限时活动、盲盒抽卡、每日打卡、全收集成就等设计都可能在无形中给玩家施加压力。

放纵饮食:越吃越抑郁

糖虽然能刺激多巴胺的分泌,带来短暂的愉悦感,但摄入过多却可能导致肥胖和抑郁。2019年的一项研究发现,饮用含糖饮料会增加人们患抑郁症的风险。其次,油炸食品也是赫赫有名的“情绪杀手”。

2011年的一项研究发现,饮食中摄入的反式脂肪越多,人们抑郁的程度就越高,患上抑郁症的风险也越高。因此,我们真的需要考虑停止这种报复式的休息放松方式,让放肆吃、放肆睡、放肆玩真正变成好好吃、好好睡、好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