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被称为“艺术帝王”,虽然他在治国理政上昏庸无能,但是宋朝书画在他手里达到了顶峰。宋徽宗在宫内成立书画院,学生由皇家亲自培养,像张择端、王希孟、米芾都得到过他的亲自指点,并创作出了享誉千古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徽宗也非常注重皇室子弟的培养,在“靖康之变”前,他就有32个儿子、34个女儿。如何把笔法传授给他们,让他们也能精于翰墨,始终困扰着这位“老父亲”。经过与群臣、书画院博士的商议,他与商康民一起编纂了一部御用字帖,此作名为《书广百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百论》本为佛家典籍,由唐玄奘法师翻译,内容包罗万象,总计数千字,几乎囊括日常使用到的汉字。一直是宫廷内部的识字启蒙读本。早在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时,商康民就写过一部进献皇上。宋徽宗在原有基础上,又进行了完善,并命商康民以晋唐墨迹楷书和“抄经体”写法重新誊抄,最终完成此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广百论》全卷此帖纵28厘米、横503厘米,共270余行、超过4200字,字径大小约2厘米,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宋钦宗、宋高宗等都临摹学习过它。金国灭北宋后,此作也被带走,藏入金内府。此后蒙元内府、明内府、清内府一直珍藏。清亡后被溥仪带出宫去,后来辗转流入到台北故宫,至今只公开展出过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一直深藏宫中,且得到了皇家呵护,《书广百论》保存极为完好,不仅只字未损,连纸张都只是轻微泛黄,其中蕴含的笔法、书写的动作细节细腻自然、纤毫毕现。因此,学界称它为“领悟元代以前书家用笔的范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法有所了解的朋友,能一眼分辨出元代以前和以后的作品,这是因为区别很鲜明体现在了笔法丰富性和气韵上。宋代以前的书家用笔动作极多,笔法细腻精准,气韵或洒脱、或平和。但元代以后,直来直去、精简单调的用笔成了主流,气韵上也逐渐拘谨、俗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说,如果我们想领略正宗笔法,还是要从宋代及以前的作品入手。这部《书广百论》内容丰富、字数多,用笔精确、细节清晰,非常适合作为“日课”练习。起笔逆锋,入纸后按压、衄挫、蓄力、调锋,笔笔中锋,点画丰腴端庄,肥劲而不臃肿,转折处方圆并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字疏朗开阔,中正平和,端庄森严,中宫紧实,四面开张,一派华贵高古气象。用墨浓而不闷,章法肃整,不愧是皇家字帖,字字不俗、笔笔精到,这样的字,当代人已经写不出来了,值得我们好好临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今,我们将商康民《书广百论》进行了超高清12色复制,见此作如见原作,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