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中,意外总是突如其来,

许多人因缺乏及时且正确的急救知识,

往往错过了最佳处理时机,

最终将一时的伤痛演变为

长期困扰的慢性问题。

家住福州的马大叔,

便是这一现象的受害者之一。

马大叔是一位刚退休不久的跑步爱好者,在一次满怀激情的长距离跑步中,由于准备运动不充分,他遭遇了踝关节扭伤的意外。

遗憾的是,当时马大叔以为只是小伤,过几天就能好,并没有重视,只是简单处理,便继续日常生活,结果导致踝关节持续肿胀一个多月未见好转。

随后,马大叔才慌忙前往福建省立医院求救,经检查,他被确诊为踝关节韧带损伤,并因关节不稳定引发了长期的慢性疼痛。

福建省立医院急诊外科主任医师何武兵强调,运动前准备不充分或方法不当,是导致此类创伤的重要原因。

他特别指出,除了踝关节韧带损伤外,踝部应力性骨折也是运动中常见的损伤,特别是跖骨与腓骨下端,这些部位因长期承受压力而容易发生积累性损伤。

因此,一旦在跑步中出现轻微疼痛,民众应高度警惕潜在损伤,特别是应力性骨折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以免病情恶化至需手术治疗的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络图)

运动损伤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皮肤擦伤、皮下血肿、扭伤与拉伤、骨折与关节脱位等

皮肤擦伤通常由跌倒或摩擦引起;而皮下血肿则是血管破裂后血液在皮下积聚的结果;扭伤与拉伤则常见于关节与肌肉过度拉伸时;骨折与关节脱位则是由外力作用或不当运动方式直接导致,需立即进行紧急医疗处理。

然而,何武兵发现,

能够迅速且正确实施

急救措施的民众并不多见。

由于缺乏必要的急救知识,许多人在面对运动损伤时,往往会采取一些错误的处理方式,如随意移动伤者、非专业复位、伤后热敷、按摩伤处、初期使用刺激性药物、盲目按摩、热敷、过紧包扎、忽视疼痛继续运动、随意用药及不保持受伤部位静止等。

这些不当处理不仅无法有效缓解伤情,反而可能加剧损伤程度,甚至引发长期并发症。

那么,运动前怎么做

可以减少受伤的概率?

不慎发生意外,急救前应当做什么?

有哪些常见的运动误区?

今年9月14日是第25个“世界急救日”,

主题为“急救与运动”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

运动创伤急救的知识和技巧,

9月10日(周二)晚上7点

关注福建卫生报

《医生我想问·省立直播间》

和医生1对1直播

与网友实时互动

在线问答与咨询

何武兵

福建省立医院 骨科与运动医学中心 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副主任 急诊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福建省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主任委员

福建省输血协会创伤性大出血患者血液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

福建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务委员

擅长诊疗:脊柱脊髓损伤、骨盆和四肢关节周围复杂骨折、多发伤、复合伤和灾害群体伤的救治。

你有什么想了解的问题?

可以在文末留言

添加管理员微信

加入卫生报颈椎腰椎健康交流群

一起来问医生

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福建卫生报、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协办单位:福建省立医院

现在刷到我们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设置星标

关注精彩内容不迷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林颖

编辑:小枫

审核:黄美辉、陈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