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上世纪60年代,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著名戏剧家新凤霞,两人亲切握手。见到新凤霞,毛主席突然发问:“一直跟在你身边的三仙姑怎么没有来,她去哪儿了?”

三仙姑是谁,毛主席为什么特地询问,她又为什么没来呢?事实上,他口中的“三仙姑”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艺术家赵丽蓉。

大部分人了解赵丽蓉,或许是在她出演的春晚小品中。其实,赵丽蓉不仅是优秀的小品演员,同时还是一位优秀的评剧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丽蓉:我妈说我命硬

1928年3月,赵丽蓉虽然一口唐山口音,是河北宝坻县西庄村(现天津宝坻区)人,她出生地却是在东北。

宝坻县虽然算不上“地灵”,但也算“人杰”,像马季、李瑞环都是宝坻县人。赵丽蓉的父亲赵秉中,是个高大魁梧的庄稼人。和周围的父老乡亲一样,他不仅会干农活,还学了一些手艺,比如理发,理发理得还相当不错。

20世纪的中国,到处是兵荒马乱、百业凋零、民不聊生。尽管赵秉忠很能干,但还是无法摆脱贫穷困苦的命运。

再苦也得挣扎着活下去。那一年,河北省受灾比较严重,北京、天津,还有河北省内的县城里都挤满了逃荒要饭的灾民。

看来,要挣钱活命,近处是指望不上了,赵丽蓉的父母就提议趁着年轻、孩子少,去闯关东试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附近一些闯关东的农民,有不少已经在东北安家了,日子也过得不错,但是,毕竟远隔千里,人生地不熟的,全家一块去不太把握,赵秉中决定自己先去闯一闯。

赵秉中扛着行李卷儿,步行往天津走,一边给人理发挣几个饭钱,大概走了五六天,才来到了天津,又在天津干了几天活,攒够了路费,这才挤上了去东北的火车,两天两夜之后,来到了奉天(沈阳)。

当时,在奉天附近的郊区有几处小煤窑,赵秉中刚来时,就在煤窑附近给矿工们理发,矿工都是穷人,挣不了多少钱,熟悉了环境之后,赵秉中开始在街面上支起挑子。他的手艺好,价钱公道,慢慢地生意开始有了起色,也交下了一些朋友。

赵秉中落稳了脚,就托人带信让妻女来奉天团聚,不久,赵丽蓉的母亲带着大女儿也来到奉天,一家人就算在东北安家了。

生活安定下来了,赵家的人丁也兴旺了。赵丽蓉的母亲接连生下二姐、大哥、三姐、四姐、二哥、五姐和赵丽蓉,此时赵家有两个男孩六个女儿,赵丽蓉是最小的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里女儿多,最末这个又是女孩,可赵丽蓉的父母还是挺高兴,把她当成宝贝。赵秉中给这个最小的女儿起了个小名叫“老爱”。后来,赵丽蓉回忆:

“听我妈讲,她怀我的时候,没当肚子里是个孩子,一直以为是病,肚子不好受,就左吃药,右吃药的,甚至还喝大烟灰。可到头来,药也没给我打下去,我还是足斤足两地生出来了。所以我妈说我命硬,好养。”

赵丽蓉出生的时候,她的大姐已经是十八岁的大姑娘了,但还没有订下婚事,就在家里带孩子。赵丽蓉说:

“我生下来时就不好看,但有一样,又白又胖,常言讲一白遮三丑,小孩子白白胖胖就招人喜欢,我大姐特疼我。”

老爱出生后不久,他们家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赵秉中开始沉迷于赌博,而且赌注越来越大,在经营股票上也吃了大亏,家里开始借债过日子,生活越来越困难。

赵丽蓉的母亲只得去帮人家干杂活挣钱。母亲不在家,所以赵丽蓉回忆:

“我一着地就喝豆浆,喝豆浆又省钱又养人,我身体棒得像头小牛犊。或许现在身体好,还是喝豆浆打下的基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家败落之后,就有人劝赵秉中去剧场给唱戏的艺人梳头。在旧社会,唱戏的艺人被定为“下九流”,被人看不起,当然,过去也有“五子行业”的说法。

“五子”指的是:戏园子、饭馆子、窑子、澡堂子、挑担子,干这些行当的都属于“下等人”。赵秉中自己也挑过“剃头挑子”,但是要去戏班梳头,不到万不得已也是不好下决心的。

最终,赵斌中在走投无路下进去大观茶园的“复盛戏社”,给戏班子的评剧演员芙蓉花等人梳头。可他今后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的这个被迫之举,竟然改变了赵丽蓉和他们一家人的命运。

进了大观茶园后,戏班班主和其他演员都觉得赵秉忠的手艺很好,他便正式成为戏班容装师。后来,赵丽蓉的二姐、三姐、二哥都进了戏班子,母亲也在戏班子做杂货,一家人算是正式落户,开始了卖艺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