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全球最大的河流,穿越卢旺达坦桑尼亚、苏丹等11个国家,其总长度达到6650公里,这就是尼罗河。苏丹,作为尼罗河流经的国家之一,却因这条河流而面临诸多挑战。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苏丹南北之间的差异显著。

苏丹南部常年遭受洪涝灾害,而北部地区的年降水量甚至不足50毫米。农民的庄稼收成几乎全凭天意,因为洪涝灾害,苏丹的电力系统也极为不完善。因此,利用尼罗河的优势来改善电力系统成为了当务之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丹计划在尼罗河上建造一座大型水坝,但仅凭一国之力显然难以实现。因此,苏丹决定进行国际招标。然而,尼罗河上建坝的难度之大,让许多大国望而却步。

就在此时,中国站了出来,为苏丹带来了希望。中国究竟为这座大坝做出了哪些贡献?又是如何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招标锁定中国

苏丹为何如此渴望建设这座水电站?尼罗河虽然水流量巨大,但实际用于农业灌溉的水量却有限。部分地区因水流过大而困扰,而另一些地区则常年干旱。在这种情况下,电力系统的不完善更加凸显。如果水电站能够成功建成,将一举两得。

于是,苏丹向全球公开招标,美国成为了苏丹心中的首选。美国的勘察队来到现场进行勘测,但在考察地形后,他们认为这个想法简直是“天方夜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在全球的实力毋庸置疑,苏丹首先想到美国也在情理之中。然而,美国在勘测后断定水电站无法实现,但五年后,这一判断被事实狠狠打脸。

随后,苏丹联系了日本,但日本的勘测结果与美国如出一辙。苏丹对于水电站的预算从最初的十亿逐渐提高到十六亿,但没有一个国家认为自己能够成功建设这座长达90公里的水电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预算不断增加,许多国家仍不敢轻易接手。最终,苏丹找到了“基建狂魔”中国。在实地考察后,双方签订合同,准备开工。

当美国和日本得知中国接手了这项工程后,纷纷等着看笑话。然而,他们低估了中国的实力,也小看了中国人完成目标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是如何在尼罗河上建成这座水电站的?耗时多久?又遇到了哪些困难?

麦洛维水电站

中国的水电站如同璀璨的明珠,三峡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小浪底水电站等,无不展示着中国建造的强大。一个水电站不仅在防洪、灌溉和发电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更是国家实力的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苏丹签订合约后,中国立即着手准备水电站的建设。首先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四周都是沙漠,材料运输极为困难。因此,中国没有直接开始水电站的设计,而是先为苏丹修建了道路。这不仅方便了苏丹人民的日常出行,也为后期材料的运输提供了便利。

道路修好后,开始运输设备。大型设备通过空运,小型设备则通过陆运。中国建造队的思路是建设一个类似三峡的水电站,因此决定截断尼罗河。这一想法让苏丹震惊,但中国说干就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尼罗河上下坡度极为平缓,但水电站的建设需要落差。因此,需要筑坝抬高水位,水库的选址也极为困难。苏丹的气温常年在40度左右,高温不仅让建造队的工人难以承受,还可能导致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影响工程进度。

此外,地质活动频繁,尼罗河的地质条件复杂,有的地方坚硬,有的地方松软。因此,工程队不仅需要对地上环境进行勘测,还需要对地下水有清晰的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工程队决定早晚开工,中午气温最高时休息。经过五年的努力,这座“截断”尼罗河的水电站终于建成,命名为麦洛维水电站。

这座水电站不仅能够将水输送到苏丹的四面八方,还能减少洪水的水流量。大坝形成的天然瀑布成为了苏丹的旅游景点,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五年时间,如此伟大的设计,一些西方国家认为这一定是数据造假。但当他们亲临参观后,无不惊叹:中国是如何做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麦洛维水电站的成功建立对两国之间的关系有何改善?虽然苏丹支付的费用高达16亿,但中国在这个项目上真的赚到钱了吗?

中国和苏丹

在麦洛维大坝的修建过程中,中国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确保不破坏苏丹当地的环境和文化遗产。这一举措不仅带动了苏丹当地人民对环境的保护,还为中国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前往苏丹建设水电站时,原本计划通过海运运输材料。但由于苏丹管理松散,材料运输多次延误。中国在建设过程中,不仅按时完成了工程,还为苏丹树立了榜样。

此外,大坝的修建不仅是中苏两国的努力,还促进了东非地区的区域一体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年的时间里,中国为苏丹培养了大批建设性人才,为苏丹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2019年2月12日,人民网曾报道,苏丹当地官员表示,大坝承载着他们的美好期盼。

苏丹支付给中国的费用折合成人民币约为100亿,但中国在这个项目上赚到的并不多。接下这个项目,更多是为了给非洲地区带来实惠。同时,这次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建造的实力。未来,如果有类似的工程,中国是否会成为首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项目不仅仅可以用金钱来衡量。从多个方面来看,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世界的大趋势是合作共赢,中国正在日益强大,这是国家的努力,也是人民的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要信源

中国政府网 来源新华社 《中国承建尼罗河上的第二条大坝》新华网 《这些外国纸币上的建筑,都是中国建造!》人民日报2019.2.12 《大坝承载着我们美好的期盼》新华社2009.3.4《中国承建的苏丹麦洛维大坝正式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