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前言·】——»

2024年9月7日,极目新闻报道,在四川乐山市羊竹坝的停车场发现了一条困在石滩上的怪鱼,它有手有脚,四肢齐全,还有微笑唇,像是一条“人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条“人鱼”的出现顿时吸引了很多的围观群众,人们之前也从来没有见过长相如此怪异的“鱼”。

但是也有群众比较警惕,看这条“鱼”浑身是铁锈般的红棕色皮肤,身材扁平肥胖,头大眼小,看起来与一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十分相似,于是就赶紧报了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渔政部门也赶到了现场,经过专业人员的辨认,这确实是一条“人鱼”,来头还不小。

«【·神秘“人鱼”·】»

而它还有一个人们很熟悉的名字,因为它的叫声酷似婴儿,就逐渐被人们称为“娃娃鱼”,在生物学上人们将它命名为大鲵,实际上它并不是鱼类,而是一种两栖类动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是现在世界上现存的体型最大的两栖动物,大鲵的身长可以达到一米,体重则可以达到50千克以上,它是极其古老的物种,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此次渔政部门在辨认出大鲵的身份之后,就立即对它进行了救助,这次被困的大鲵体长接近一米半,体重约为60斤,已经成年,在大鲵中算得上是体型健硕庞大。

之后在多方的帮助之下,这条野生大鲵被重新放回到了野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可能会遇见受困的野生动物,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一定要先确保自身的安全,再对受困动物进行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是看起来憨态可掬的娃娃鱼,也是有伤人的风险的。

2022年8月31日,红星新闻就曾报道过一次人工养殖的娃娃鱼伤人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邹某某收到了朋友赠送的一条人工养殖的娃娃鱼,因为要带走就暂时放在了屋外的水盆里,但是没想到这条长相奇特的“鱼”就引起了几个小朋友的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就有8岁的女孩小郑,她和几个小朋友看这条“鱼”奇特就纷纷围着观察,小郑出于好奇,还伸手逗弄了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没想到娃娃鱼却突然发起了攻击,一口咬在了小郑的手背上,之后小郑被送去了医院救治,而这条“犯事”的娃娃鱼也被警方带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娃娃鱼是可以人工养殖进行销售食用的,但是也需要获得相关的资质,娃娃鱼本身对于人类的攻击性并不强,但是它也有可能会出现误判,将人当成了猎物或者天敌,才会主动发起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人们在野外救助受困野生动物的时候也一定要多加小心,避免误伤自己。

大鲵对水质和生存环境的要求非常高,此次能够在野外见到野生大鲵,那么说明四川乐山当地的生态环境是比较优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类似的野生大鲵是严禁捕猎的,早在2020年的时候,它就被列为了极危物种,在我国也是二级保护动物。

但是它曾经也是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食,备受食客的追捧,甚至能够媲美鲍鱼和燕窝等滋补圣品,被人们称为“水中人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野生大鲵曾遭到了“灭顶之灾”,被人们大肆捕捞后送上餐桌,每斤的价格甚至能够高达上千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也是看中了娃娃鱼的市场,随着野生大鲵数量的减少,人们开始尝试人工养殖,大约在20008年到2012年这段时间内,人工养殖的娃娃鱼市场非常火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养殖户的介绍,那时年入百万是件非常轻松的一件事,但是自那之后,人工养殖的娃娃鱼价格就开始一路下跌,现在价格在每斤几十元,利润少得可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现在的市场上仍然有在出售的人工养殖的大鲵,但是它在味道和肉质上与野生大鲵相差甚远,加之人们养殖成本高,消费者不再猎奇,多原因的作用下,娃娃鱼的市场已经大不如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野生的大鲵也因为早年间的捕猎,种群规模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现在它们的生存状况已经到达了濒危的临界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野生大鲵·】»

大鲵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生物,它的演化历经几亿年,随地质和环境的变化,它们适应了现在的陆地环境。

但是它大多数时间是在水里面活动的,在傍晚和清晨的时候活动比较频繁,会出来觅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候光线比较暗,有助于大鲵隐藏身形,它们最喜欢躲藏在石头底下一动不动,身上的颜色和岩石的颜色十分接近,如果不注意是很难发现它们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鲵的另一个自我保护措施是,它们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身体上会分泌出一种白色粘液,敌人在粘上之后就会变得行动迟缓,大鲵就能趁机逃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它的第三种本领同样令人惊奇,它们的新陈代谢很慢,练就了耐饥饿的本领,在食物短缺的时候,成年大鲵可以两三年不进食也不会饿死,也正是这项突出的能力让它们能够躲过恐龙时代的灾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的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甘肃等地区,在一亿多年前都有大鲵这样的生物存在。

大约距今200万到300万年前,地球进入了第四纪冰期,随着铅球气温大幅下降,大陆冰盖不断扩大增厚,地球气候变得十分干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直接影响到了动植物的生长、演化和分布,同时给大鲵的生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一度接近灭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那些幸存下来的大鲵又是如何躲过“天灾”的呢?即便大鲵能够忍饥挨饿,但是喜欢恒温环境的大鲵又是如何熬过寒冷的冰期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物学家们也对此进行过分析,大部分认为在第三纪、第四纪冰川改变了世界植物分布图,是一场气候演变对生命格局的大调整。

以武陵源地区为例,这里独特的地形也为大鲵的存活提供了条件,广泛分布且发育成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天然的地理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这里还处在中国第二第三阶梯的结合带上,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原生性和闭合性,由此也形成了地球上出名的生命富集区,也是景观聚集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冰川期,这里虽然也发生过小规模的冰川现象,但是南北走向的武陵山脉,地形复杂多变,石灰岩喀斯特地貌经亿万年河流变迁侵蚀溶解,形成的无数的溶洞、落水洞和深切峡谷,成为动植物躲避灾难的天然避难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天然的山脉阻隔,为动植物逃生提供了天然通道,有效地保存了境内的物种,所以在冰川期前后,这里的物种几乎没有太大的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鲵是恐龙时代留存下来的“活化石”,随着地理环境的巨变,恐龙彻底灭绝了,但野生大鲵却逃过一劫,它们躲在幽深的洞穴当中顽强的生存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物演化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正因如此才有了生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野生大鲵因为它们它们的栖息地高度碎片化,种群之间甚至已经出现了生殖隔离,现存的野生大鲵的生存状况并不容乐观,还需要人们进一步的保护。

参考:

极目新闻《长1.45米,重近60斤!乐山警民救下巨型野生娃娃鱼,已移交渔政部门放生》,2024-9-7
湖南日报《价格大跌!每斤从1000多元到20元,有人曾靠它年入百万》,2023-9-28
红星新闻《8岁女孩逗弄“娃娃鱼”被咬伤住院,“娃娃鱼”主人被告上法庭》,202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