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中有一句:“魂归来兮!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游子归故乡,而漂泊在外的人,最殷切的希望就是能回到故乡看一看。
在北京八宝山墓地有这样一座特殊的墓碑,没有名字、没有生平,只有三个大字——归来兮。字是朱春芳亲自题的,而墓主人只是一个仅28岁的年轻女子。墓主人叫萧明华,一位不曾被记得、却应该被记得的巾帼英雄。
清明时节雨,纷纷寄思念。每年清明节,萧明华家人都会到她的墓前祭拜。之前他们只是祭奠自己的亲人,可30年后,他们祭奠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亲人,更是为国家、为民族牺牲的巾帼英雄。
萧明华究竟做了什么,会被称之为英雄?为何她的身份直到30年后才被揭晓?这一切都要从萧明华上北平师院(现北京师范大学)说起。
1941年从重庆师范学校毕业的萧明华,得到朋友帮助,得以继续在北平师院深造。在这里,她又遇到了曾经的心理学教授——朱芳春。朱芳春本是心理学教授,只是已经秘密参加我党的地下活动。
萧明华热情、正直的性格,让朱芳春十分欣赏,就给她推荐了一些革命书籍。当时北京的革命热情异常高涨,这也给予了萧明华极大的鼓舞。这样优秀的爱国青年,自然被组织吸纳进了朱芳春领导的地下工作小组。
在进这个小组前,朱芳春特地找到萧明华。
“你考虑清楚,做革命工作不单单需要热情,还需要坚定地意志。在你做决定前,你还是认真考虑几天。”
“还想什么?我愿意将我的一切献给党,献给人民革命事业!”
对萧明华来说,能为革命事业献身,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父母养育之恩、学校栽培之恩。就这样,萧明华成为了地下工作小组的一员。
就读师范、懂文学,本来注定当老师的人,如今却成了一名革命家。萧明华适应得很快,并且得到了一个去台湾的机会——她的老师台静农邀请她到台湾任教。
此时大陆解放战争已经接近尾声,若是能赴约,将会是一次开辟新战场的好机会。但此去台湾,生死难料、前途未卜,并且萧明华还要告别自己的双亲,去还是不去?
经过反复考虑,萧明华最终决定孤身前往。此去,不知道何时能够再次回到大陆,萧明华放弃了毕业典礼,专程从北京回到老家,看望双亲。
“做女儿的没有好好报答你们,不会怪我吧?”
萧明华没有说明此去台湾的真实原因,只是说恩师邀请她到台湾任教。她的父母也认为萧明华是为了理想、为了教书,谁能想到她此去是深入敌后,从事革命工作。
“有你这样懂事的孩子,我这个做娘的也就满足了。”
为人父母者,不求孩子大富大贵,只希望孩子能一辈子平安就行。只要孩子能无忧无虑、衣食无忧,做父母的根本没有太多请求。
故土虽好,可她为国为民,都是义无反顾的奔赴海峡对面。这份对故土、亲人的眷念,只能深深埋藏在心中,此时她是一名战士——一名为革命义无反顾的战士。
要想在台开展工作,就必须站稳脚跟。她利用受邀前来任教这层关系,举办了不少讲习班、讲座,也培养了不少革命骨干。
此时国内形势大好,这让不少革命骨干松懈了不少。甚至于唱起了《东方红》,胜利的喜悦并没有让萧明华丧失思考,她明白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要提高警惕。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全国解放指日可待。可此时在台的萧明华、朱芳春的处境也变得敏感起来。
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萧明华白天教学、晚上工作,羸弱的身躯变得更加单薄。
“你休息休息吧!”
朱芳春和其他同志都觉得萧明华太拼,若是身体垮了,那接下来怎么办?
“我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这点工作和清贫的生活又算什么?”
或许以前不理解那么多人宁愿站着死,也不愿跪着生。常言道“好死不如赖活”,可萧明华这句话,或许能让我们明白。对于那些人来说,他们不在意生死,在意的只是一个国家的荣辱。正是这种民族感,支撑着他们一步步向前。
1949年12月,国民党在海口成立了海南防卫总司令部。针对海南岛,解放军制定了系列计划,最后的结果是好的,海南岛成功解放。
之后人们在赞扬解放军、韩先楚时,却忽略、或者说根本不知道还有几个人,他们对解放海南岛做出了重大贡献,这几位就是萧明华、朱芳春。
从1949年12月到1950年1月,萧明华、朱芳春等总共送出了六次重要情报,其中包括《海南岛防卫方案》、《舟山群岛防卫方案》等,正是这几分重要的情报,为解放军解放海南岛,立下了大功。
可也就是这几份情报,让萧明华、朱芳春陷入了危险。
大陆几乎全面解放后,逃到台湾的蒋介石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宣布全岛“戒严”。原本还有所松懈的敌人,此时根本不放过丝毫蛛丝马迹。
原本受邀来台的萧明华也成了怀疑对象,当时他们正在家里过生日,两名陌生人就闯了进来。这让萧明华意识到危险,战友劝她避一避。
“不能走,现在情况不明,我一动就暴露了。”
为了保障革命工作继续进行,萧明华没有闻风而动。可就在两天后,敌人依旧逮捕了她。故事到这里并没有完,被逮捕的萧明华不急不忙地取下了后窗外竹竿上的旗袍,这才被带走。
这看似无意的动作,其实正是在给其他人示警。也是萧明华的示警,让许多人逃过一劫,其中就包括朱芳春。
以一人之安危,换取更多人平安,萧明华觉得值了。被带进敌人囚牢的萧明华,遭受着各种非人折磨。原以为这瘦弱的身躯会在酷刑下屈服,可她硬生生地一句话都没说。
“我早有准备,不要紧。”
萧明华知道自己即将面对什么,可她不怕。这让我想起了另外一名革命烈士说的一句话:“竹签子始终是竹签子做的,但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正是对革命钢铁般的意志,对人民的忠诚,纵使一死,那又如何?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伴随着这铿锵有力的诗句,萧明华被敌人带到了刑场。枪响,萧明华倒在了沙丘顶上,这一天是1950年11月8日。
这位家中的掌上明珠、满腹经纶的老师、坚定地革命者,以这种悲壮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而她的家人,却是在1951年才得知萧明华牺牲的消息。
结语
“不要带我的遗骨回家,就让她在台湾吧!”
这般铁骨铮铮的誓言,让人不由敬佩。这样一位烈士,应当回到故土、应当受到后人铭记,她的骨灰被迎了回来,就安葬在八宝山烈士墓园。
没有生平、没有名字,只有“归来兮”三个字。她的名字可以不记得、她的生平可以不记得,但她的精神却必须传承下来。
归来兮,看看这秀丽山河;归来兮,瞧瞧这伟大祖国;归来兮,从此国家繁荣强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