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据已成为新型生产要素。数据产品是否应纳入商业秘密范畴,以及如何做好相关保密工作,对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意义重大。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首先要厘清数据产品法律边界。

数据产品能否作为商业秘密,是关键且复杂的问题。依据现行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商业秘密构成需满足秘密性、价值性和已采取相应保密措施3个要求。然而,对于数据产品而言,其特殊性使得以上界定不再完全适用。

以某款数据分析工具为例,其拥有平台店铺实时数据、竞争对手分析、市场趋势洞察等功能。如果不加区分地将其全部纳入商业秘密范畴,并认定获取和使用构成侵权,显然不符合法律举证规则和合理性。当网络服务器中存储的内容能被达到百万量级甚至千万量级的众多注册用户获取,即便存在付费和用户名密码的限制,只要用户之间缺乏密切联系且数量足够庞大,那么这些内容事实上就难以符合商业秘密的秘密性要求。这就意味着,在判断数据产品是否构成商业秘密时,不能仅仅依据表面的限制条件,而是要深入分析其可获取性和公开程度。

因此,要进一步让数据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边界更加明晰,特别要明确涉数据产品在侵犯商业秘密问题中的法律适用问题。一方面,要充分尊重数据产品的创新价值和经济价值,为合法的数据创造者和拥有者提供有效的法律保护。另一方面,也要防止过度保护,避免对数据正常流通和合理使用造成不必要的阻碍。

鼓励学界和业界深入交流与合作不失为一个有效手段。学者们可以通过理论研究,为数据产品法律边界厘清提供理论支撑;而业界可以通过具体案例实践,为理论研究提供实证基础。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让法律制定和解释与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相适应,才能更好地应对数字经济时代面临的法律风险。

厘清数据产品法律边界是一项艰巨但必要的任务。只有通过合理准确的法律界定和适用,才能既保障数据产业创新发展,又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促进数字经济健康繁荣。(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