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个点。

贾母给宝钗过生日那次,龄官扮起来像林黛玉。贾母爱屋及乌之下,对她心疼不已,又是赏果子又是给赏钱的。

王熙凤最懂贾母心,一看就明白了。老太太哪里是爱戏,明明是移情。于是半是玩笑半是提点旁人。“这个孩子扮上活象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

老太太到底是因为什么才打赏,你们猜猜看?

史湘云口快,直接就说“倒象林妹妹的模样儿。”

按道理史湘云应该称呼黛玉为姐姐。大概是平时跟贾宝玉混熟了,天天听贾宝玉喊“林妹妹”“林妹妹”,所以脱口而出的时候也喊“林妹妹”。

大家一想,还真是,都觉得好笑。

老太太的移情是一层好笑,史湘云明明是妹妹,跟着哥哥称“姐”为“妹”又是一层好笑。

本来这事没什么。大家笑一笑就过去了。

结果贾宝玉进场瞎掺和。

这时候的贾宝玉情感还处在一个非常混沌的状态。他认为他可以讨好所有的女孩子,让她们都喜欢他。他也认为所有的女孩子都应该非常和谐、愉快地围绕在他身边。

这时候的贾宝玉,他认为别人都不说,是怕林黛玉生气,史湘云贸然说出来是得罪了林黛玉。

这里有个前提条件。

戏子在古代地位卑微。

把戏子比作某位达官贵人,那是给戏子抬身价。

反之达官贵人们被比作像戏子,就并不是什么名誉的事。

王熙凤刁滑在于,她说这个孩子扮上活象一个人。用“孩子”替代“戏子”降低了戏子身份上的低微感,用“扮上”后的人物形象替代戏子本人的相貌形态。

能够让后人世代用正面形象传颂的人物,必然不是什么俗人。

王熙凤虽然此时识字不多,遣词造句已经炉火纯青。虽然是拿戏子龄官比贵族小姐林黛玉,话里话外其实是抬高黛玉。既点了题,也让旁人挑不出毛病来。

林黛玉听出来了,所以她不生气。

薛宝钗也听出来了,但这个话题比较敏感,她在贾家的定位是尽量不惹是非。此时的她对林黛玉的定位是好弄小性儿。为了避免祸及自身,不肯开口。

史湘云憨直,直接就说出答案来。

贾宝玉傻就傻在,他只注意到戏子的身份。没有留意王熙凤具体的话音。论起心计口齿,一百个贾宝玉也比不上。全书唯有林黛玉能与之一较高下。所以他认为,别人都不说,怕得罪林妹妹,就你说,你傻啊。

于是他就看了史湘云一眼。这一眼相当于递了个眼色,其中含义为你怎么能说出来了呢?

史湘云不高兴了。凤姐姐能和林姐姐开玩笑,我怎么就不能呢?就算我拿她开玩笑了,又怎么样呢?难道是在你心里我的地位更低,所以不配和她开玩笑?

林黛玉本来没有不高兴。但在听到贾宝玉那句“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后她一定会生气。

好啊好啊,贾宝玉你做得好啊!

如果别人拿我取笑,你第一反应难道不应该是回护我吗?

你没有回护我也罢了,还要对别人贬低我,说我是那种心眼小,爱辖治的人。本来别人就这样误解我,你这样一说,那不正好落实了吗?

本来我和云儿是打小一起玩的好姐妹。我们之间互相取笑有来有往是正常的,你这一拦,又说我小气。那到底是我小气呢,还是她不配和我开玩笑呢?

其实都不是。

是你这个傻子玩笑分不清,乱搅和,还以为做了什么多棒的事情呢!

这里有个细节。

同样是生气,史湘云可以喝令丫鬟,我们明儿就回家,不必在这里生气。没有人会说史湘云什么。

林黛玉就不能。她没地方走,也没地方躲。

她自己生着气,还要和贾宝玉一层一层把事剖析清楚,这事你到底错哪里了?

这就是有家和没家的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宝玉的心智远不如林黛玉,再加上两人的情感纠葛,他其实是经常经常做错事说错话,然后林黛玉会被气哭。

这两个人还住在一块,都住在贾母那。

那林黛玉生气了,回屋还是得碰见贾宝玉。

不理?那贾宝玉在那笑脸赔着,林黛玉要是不理,成林黛玉小气了。林黛玉要是给他一个好脸色,这玩意他下次还犯。林黛玉哪怕就和他层层剖析,一点点告诉他,为什么我这样生气。贾宝玉嘴上表示,我知道错了。下次同一道题他绝对不会错,下次同一类型的错他还是会犯。

于是在旁人眼中,就成了林姑娘小性,宝二爷都道歉了她还不依不饶。

在这样性灵的林黛玉面前,贾宝玉依然是愚笨的,依然会时不时犯错。

贾宝玉好就好在,他耐心十足,脸皮也够厚,愿意跟着林黛玉的脚步慢慢领悟学习。

贾宝玉也是幸运的,他有这样一位聪慧的林妹妹愿意花自己的时间和心情慢慢教他并等待他的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