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最新消息,日前,一颗直径为1.2米的小行星,以2万米每秒的速度进入大气层,并在菲律宾东北侧,约2.5万米高空解体爆炸,并未对地球造成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行星撞击地球模拟效果图)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天文学家们早在这颗小行星靠近地球轨道前,就发现并锁定了其飞行轨迹,并进行了全程监控,期间还准确预测了小行星的飞行路线和具体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紫金山天文台准确预测小行星位置)

此次对小行星的观察、预测和防御工作,标志着我国在小行星防御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小行星的飞行速度快,目标尺寸又小,很多时候在观测到时,距离地球已经很近了,之后再测算其飞行路径、具体速度和落点等,整体预警过程短,需要的观察、运算量也比较高,考虑到近地小行星有可能会对整个地球都造成影响,因此这种观测预警活动,通常需要国际合作完成。

(小行星进入地球大气层制造的绚丽光彩)

早在2018年,我国已经加入了国际小行星预警网,成为该组织正式成员。此前,人类已经成功预警8次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该组织功不可没,这次则是中国加入该组织后,首次对小行星进行预警接力追踪观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人造撞击器撞击小行星可以改变其轨道)

和人类的航空航天器比,小行星这类自然天体,只要靠近地球大气层,都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此次进入地球大气层的小行星虽然尺寸小,但其速度也能达到20公里每秒,相当于58倍的音速,如果尺寸再大点,落到地球上后果不堪设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小行星尺寸比较大,撞击地球将带来严重后果)

为此,中国在近日召开的第二届深空探测国际会议上,发布了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和国际合作的设想。按照中国的方案,中国首次近地小行星的防御计划选用“伴飞+撞击+伴飞”的方式,也就是发射探测器和撞击器,进入小行星附近轨道,由探测器对其实时观测,撞击器逐渐靠近伴飞,随后进行撞击,整个过程由探测器全部记录,并进行撞击效果评估,随后再继续进行伴飞观测,这种模式可以保障地球能随时获知小行星的状态以及落点,也可以随时评估撞击器的作用。

而美国、欧空局也有相应的小行星防御计划,此前美国曾进行了小行星防御演示验证任务,并通过动能撞击改变小行星的轨道,中国在这一领域起步稍晚,但正在迎头赶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人类也在制造这类高超音速飞行器)

针对小行星的防御任务,对中国应对太空武器防御也有着积极的意义,目前人类的空间竞争正在如火如荼展开,不少国家都在研发类似小行星撞击地球原理的动能武器或高超音速飞行器,这类武器在大气层外的飞行速度非常高,即使进入大气层后仍然会以数倍的音速向地面目标冲去,期间很难拦截。而拦截小行星的实践机会,给了我们应对这类空天武器的机会,如果我们可以在大气层外,像拦截小行星一样拦截这类武器,可以最大程度降低这类高超音速动能武器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