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快乐

如果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那崇明区长兴小学副校长、数学教师张艳既是施力者,又是受力者。

从事教育工作18年来,张艳一直扎根基层,坚守讲台,其间她还远赴云南临沧教育支援,只为践行自己的执教梦,“想让更多乡村孩子在洋溢温暖和希望的教育中成就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艳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总会强调自己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尽职的老师而已”。她觉得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在她的影响下,有的孩子走出阴霾重获阳光,也有旁人眼中的“问题学生”进步飞快……

一个“普通老师”,却做了少有人能做到的并不普通的事情。她的付出也得到了认可,先后获得“上海市园丁奖”、崇明区首届“四有”好教师等称号,今年获评“全国优秀教师”。直到现在,她始终在教育一线岗位上默默耕耘,当年从老师那里得到爱与鼓励的张艳,如今又把一份份爱与希望传递给了乡村的孩子们。

“我失去了爸妈,

张老师把我带回了她的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次见到张艳,是在长兴小学(凤凰校区),一群学生围着她七嘴八舌地问问题,她笑得眯起了眼,娓娓细语,直到下堂课打铃了,学生才恋恋不舍地返回教室。“张老师特别温柔。”刚开学,班级学生很快就喜欢上了她。

张艳进入教师行业,是受其小学老师的影响。

1984年,张艳生于江苏宿迁。“年幼时,我也曾因成绩不理想而感到沮丧,但我的启蒙老师没有放弃,她的鼓励让我发生了改变。从那时起,我就有了当老师的梦想,我希望能像我的老师一样当个好老师。”多年后,张艳从师范专业毕业,在嘉定教了3年书后和家人来到崇明长兴岛扎根,先后在崇明区长兴小学、平安小学任教,每到一处,都留下了她蕙质兰心的温暖。

学生浩浩(化名)因父母离异,常年跟随年迈的爷爷生活。因为学习上的困难,孩子变得性格孤僻,每天郁郁寡欢。作为数学老师的张艳知道后,一直放心不下。她试着联系孩子的父母,但电话那头却传来了浩浩妈妈虚弱的声音:“我生了重病,不知道还能活多久,已经没有时间再陪孩子长大了。”张艳很心酸,她冒出了一个念头:将浩浩带回家照看。给孩子做饭、陪伴他完成功课,再送他回家……从此,缺少爱的浩浩有了“老师妈妈”。一段时间后,眼瞅着孩子敞开了心扉,调整了心态,成绩也稳步提升,张艳这才算放了心。

张艳说,相较于城市里的学生,乡村学生的家长多忙于生计,忽视了孩子的成长,单亲家庭也屡见不鲜,有些学生因为缺少关心,还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对此,张艳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这么多年来,她跟太多学生交过心,也由此成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心灵的守护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给‘弱势’学生予以触动心灵的关怀,和对尖子生锦上添花的鼓励同样重要。”在张艳教书育人的时间刻度里,关爱弱势群体——是她永恒不变的“恻隐”。她说,陪伴他们,引导这些来自乡村的孩子们成为更优秀的人,让她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

收获一个又一个努力又可爱的“小粉丝”

在学生眼中,张艳性格温柔,但上课时又充满感染力。她经常在课堂上引入动手实践、情景游戏,与学生一起互动,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学有所成。“我特别喜欢上张老师的课,她上课很有趣。”一下课,仍在教室或走廊上的她,要么是被孩子们围住问学习上的不懂之处,要么就是她主动拉着学生们嘘寒问暖。“学生成了办公室里的‘常客’,张校长太受欢迎了,简直就是孩子们心中的女神。”老师们打趣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年来发自心底的爱,收获的是一个又一个努力又可爱的“小粉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艳向记者展示了她珍藏的一些“宝贝”:纸折的小星星、千纸鹤、稚嫩的画作、铅笔写的“信”……这些宝贝均出自学生之手。“我的学生中还有一个‘特殊’的孩子,他是个‘小皮猴’,冲动易怒,上课坐不住。我们激励孩子学习,用的是最笨的‘讨好’孩子的方法,只要进步了,就有一个小奖励。”张艳介绍,一天放学后,她如往常一样回到办公室,看到那个“特殊”的孩子在门口走来走去,思索了半天,从书包里掏出一小块饼干:“张老师,之前你给我一个,我也给你一个。”看着稚嫩的小手,她红了眼圈,“原来调皮的孩子,也懂得关心人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懵懂无知到羽翼渐丰,即便是毕业离校了,张艳的学生们依然会和她保持联系。去年,一位毕业生回到母校,特意来看望了她,“我知道我的成绩一向不好,我也经常没有信心,但张老师,谢谢您没有放弃我……”

支教是她心底最柔软的记忆

去年,市里来了通知,招募新一批援滇支教教师。张艳当机立断,到云南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艳在辅导云南的学生们

张艳的心里一直有个支教梦,“刚工作时,看了电影《美丽的大脚》,里面乡村里唯一的老师和志愿者的教育故事让我泪流满面,自此,那一张张质朴的面孔、一双双渴望的眼睛烙印在我的心间,我在想,是不是可以走出去,了解一下其他边远山区孩子们的受教育情况?”她说自己仍想投身乡村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艳给云南的学生们开展趣味课堂

“这次现实的支教经历和我之前的想象完全不一样。”张艳回忆,她所去的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城关完小“校园环境好、硬件设施齐”,与之前“偏远、落后”的刻板印象大相径庭。多年来,由于国家的积极投入,城关完小等一批学校的教育设备、设施、教学平台等提升不少。在这样的起点平台上,教育援滇怎么“援”?她坦言,这是一种挑战。几堂课听下来,她意识到老师们的教学方式还可以改进。

“课上,我尽量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增强课堂的主动性和有效性,确保他们上课都能听得懂、听得进。”作为一名支教教师,张艳带着崇明经验到临沧,深知自己身上肩负着的重任。

“同学们,垂直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用两根小棒摆一摆、画一画,并和同桌说一说吗?”话音刚落,孩子们争先恐后动起了手。

这是张艳在城关完小《垂直与平行》一课的示范教学现场。她的课堂,给当地教学带来了一股新风。“这样的课堂很新鲜。”校领导邀请她给当地老师们上公开课。“教育理念更新需要的是潜移默化的‘慢功夫’。”秉承着这样的信念,她选择从普通的课堂着手,敞开大门欢迎其他老师观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艳和云南老师交流工作

同时,她还经常走进本地教师的课堂进行观摩和交流,了解本地教师的教学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并虚心向本地教师学习他们在教学中的优点和长处,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你听我的课,我听你的课,遇到困惑坐下来一起寻找解决思路,自然而然就把自己的教育理念传递了出去。”支教的一年,张艳共听了上百节课,写了数万字评课稿,她带去的崇明经验落地生根,有了新的生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艳和云南的学生们

张艳和支教老师们回来后,还在与当地老师保持联系,并不断收到他们的“喜讯”,比如参加教学比赛又获奖了,一些数字化课题还在继续推进,受到地方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这些羁绊,张艳最想念的还有那些云南的孩子,想起他们清澈的眼眸,邀请自己去山上采樱桃,从口袋里掏出的一块奥利奥,背面写着“张老师,这是我心中最好吃的饼干,有点碎,不要嫌弃”;办公室门口,孩子们抢着帮她搬课本,“老师,我们来接你上课”……回忆起这一幕幕,张艳几欲落泪,她说,是云南的孩子们触到了她心底最柔软的记忆。

记者:季佳倩

照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编辑:焦倩倩

责编:李琳、焦倩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