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一直都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大家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很多人说他是个罪人,但周总理曾经却说他是个比较高明的战略家。蒋介石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周总理具体是怎么评价他的?
大家都知道,周总理和蒋介石是两个不同阵营里的人,几十年来都是对手的关系。但实际上,他们很早之前就认识了,而且还是同事,他们工作的地方就是有名的黄埔军校。
1924年,蒋介石担任黄埔军校的校长,而后他找到了张申府,希望对方帮忙找一些优秀的留学生到这工作。最后,张申府推荐了50个人,其中一个就是周恩来。
周蒋二人第一次面谈后,蒋介石便表达了对周恩来的欣赏,他还经常说周恩来就是他最得力的助手。
但是后来,蒋介石的野心在一次次权力斗争中被放大,他逐渐忘了孙中山先生创立黄埔军校的初心,也一次又一次将黄埔精神抛之脑后。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心和对权力的渴望,蒋介石竟不顾敌人入侵,把矛头指向了自己的同胞。而始终以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为原则的周恩来,岂会跟这种人同流合污。
1925年,蒋介石声称黄埔军校不能兼容两党,还借着整顿部队的名义要求周恩来向他提交共产党学员的名单,但他究竟是何居心显而易见,周恩来也敏锐察觉到了这一点,于是就找了个理由拒绝了。
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周恩来当时的直觉是对的。1926年初,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还扣押了一部分共产党员。他的这种行为已经违反了孙中山先生定下的三大政策,严重影响了两党的关系,破坏了国共合作的良好环境。
周恩来得知以后,立马打电话对蒋介石进行了质问并要求立马放人。蒋介石那边却回复称:特殊时期,自己也是迫不得已。周恩来知道他是什么心思,也不想跟他兜圈子,直接一顿怒吼。但狡猾的蒋介石态度敷衍,只是说:调查清楚后就会放了他们。后来,在党组织的努力下,这些关押人员才被释放。
此后,周恩来再也没回黄埔军校工作。不过,蒋介石一直很欣赏他的能力,于是在1926年7月,他试图再次拉拢周恩来,但遭到了无情拒绝。
“四一二政变”爆发后,蒋介石终于露出了真实嘴脸,他公然背叛革命,四处杀害先进分子,国共第一次合作就此走向了终点。为了反抗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周恩来等人发起了南昌起义,他们二人的关系也因此彻底破裂,之后十年间再也没有见过面。
1936年,蒋介石拼尽全力试图将红色力量彻底扑灭。而此时,东北几千万民众正面临着敌人的攻击。大敌当前,蒋介石竟全然不顾,哪怕张学良、杨虎城二人多次劝说,他依旧执迷不悟的对红军进行围堵。
西安事变发生后,为了让蒋介石同意联合抗日,周恩来亲自出面与之谈判。二人见面后,蒋介石拿出了惯用的伎俩,开始跟周恩来套近乎,还用许下官职的方法来笼络他,周恩来自然不会吃他这一套,开口就是一段逻辑缜密的反击。
看自己的伎俩没奏效,蒋介石又开始邀周恩来下棋,他以为自己能在棋盘上掌握主动权,却没想到周恩来压根儿就不往他布的局里跳。下到最后,自己反倒是没了优势,只能靠手下的人在一边暗暗求和。
在周恩来的巧妙谈判下,最终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联合抗敌,国共达成了第二次合作。
经过八年的抗战后,我们终于迎来了胜利。此时,每一位中国人都无比希望能够和平的生活。然而,蒋介石的野心依旧在作祟。他撕毁了国共两党签下的《双十协定》,再次掀起了战争。
因此这件事,蒋介石手下的一位大将选择了吞药自杀,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这位大将名叫陈布雷,不仅是蒋介石的部下,也是周恩来的朋友。在看到蒋介石发起内战后,陈布雷不愿再次看到遍地的伤亡,于是他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劝说。谁料蒋介石不但一句话没有听进去,还大发雷霆,直接给了陈布雷一巴掌。其实蒋介石之所以如此生气,不仅是因为陈布雷的劝说行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陈布雷的儿子、女儿、女婿全都加入了共产党。陈布雷之所以选择继续留在蒋介石的身边,或许是对他还抱有一丝希望,可他没想到到头来却是这样的结果。
陈布雷的内心非常煎熬,他不愿意看着蒋介石继续执迷不悟,可身为一个文人,他已经尝试了所有能尝试的方法。后来,陈布雷找到了周恩来,交代了一些事情,希望他能帮忙照顾一下自己的孩子。这一面之后便是永别,最终陈布雷选择了用自杀的方式来唤醒蒋介石。
此时的蒋介石已经彻底昏了头脑,怎么可能因为一个人的离去而改变主意?
对蒋介石这个人,周总理的评价还是比较中肯的。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的时候,他曾被问到:如何看蒋介石这个人?周总理淡定答到:作为一个战略家,他比较高明。但作为一个战术家,他拙劣又外行。
蒋介石的确有一定的政治手腕,这也是他能打败军阀的关键原因。但他并不擅长战术布局,更不善于反思。在他的日记中,将自己的失败归结于外交以及社会因素,却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民心。如果他是一位合格的领导者,那手下的大将张学良等人就不会因为不满而发起事变。
从格局上来说,毛主席的决策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而蒋介石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将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三年内战,失败就是他注定的结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