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再选一次的话,领克还会这么做么?”

你认识我们这么久了,我相信你心里有答案。

君子论迹不论心,一个企业长期以来的举动,会清晰的展示出它的DNA。对于领克来说,它和多数车企的思维逻辑不同,它既有着自己的坚守,也会在多数时候给到出乎意料的动作。比如,它总会提出Why Not。

领克01 参数 图片 ),再到 领克03 ,再到领克03+,以及赛场上的多年冠军,领克做出过太多的Why not。

眼前随着领克Z10的上市,以及价格上有别于市面常见的行为,它又一次的遭遇了被普遍认知的过程,以及在内卷的中国车市里,无穷无尽的商战。

被传上市后就降价,领克的无奈

回顾事件,9月5日,领克 Z10上市,共推出 5 款配置车型,上市限时价区间为 19.68 万-28.88 万元,另外限时购车权益上最高价值5.2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权益包括,限时免费升级价值 10000 元的哈曼卡顿23 扬声器音响包,Max 及 Ultra 版限时免费升级价值 8000 元豪华座舱套装,Pro 及 Max 版限时免费升级价值 5000 元主动升降隐藏式尾翼,限时赠送价值 3000 元领克曜石充电桩优惠券,最多享 26000 元置换 / 增购补贴(含国家补贴),以及赠送价值 20000 元五年高阶智能驾驶 NOA 订阅服务。

购车权益上本身没有太多值得商榷的部分,因为不论是问界、小米、极氪以及蔚小理,都会在上市时给到相关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后期,领克给出了新一轮的政策,购车权益部分会针对不同车主的用车和购车情况,可以自由的进行调整。例如,有购车人家中已经有了充电桩,不需要再装一个新的,所以可以进行折现,另外,有车主反馈太阳膜等权益自己不需要,也就可以选择折现。

最终,如果剥离了各种权益之后,领克Z10的指导价变为了入门版本18.54万元,顶配版本价格为27.14万元。

换言之,用户和车企之间合理的反馈,在舆论场上被带到了“领克降价了,再等等还能降”“买领克,不如买XX”。相信领克,已经见证到了纯电市场的险恶。

本质上,价格是没有变化的,但却在舆论场中变成了“卖不好,所以降”。而再看它的实际销售表现,24小时大定5000辆,实际上差吗?答案并非如此。因为领克的前例非常多,2023年9月,领克宣布,领克08 EM-P上市10天大定破万, 领克07 EM-P上市48小时大定破7000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实际在市场中发生的是什么?是领克08 EM-P自上市后,在2023年11月、12月,连续销量破万辆,4个月的时间里累计销量破3.2万辆,以及,在细分市场里,领克08 EM-P成功的站稳了Top5的位置。

领克的相应案例,其实说明一件事,两分法在中国车市里并不能很好适用。最新流行的是,车企在上市后会发出销量海报以增强消费者信心,扩大销量,但不论是从领克的案例,还是比亚迪的案例来看,闷声发大财且早就护城河的车企,比比皆是。

搞领克,现在的舆论对路吗?

总之,如今摆在领克面前的,要啃的几个硬骨头,已经不止是研发、创新、造车、卖车,更要面对舆论里对“400V”“金砖电池”等的质疑。另外,鉴于各大评论区里有着比较整齐的,买XX不如买XX,领克Z10还要面对的是激烈的营销之战。

不过,这样的观点是否能站得住脚,要打个问号。

先是400V,是否能值得购买。业内如今不乏400V与800V在同一款车型上共存的组合,比较典型的案例包括 小米SU7 。2024年,小米SU7冲刺全年12万辆交付目标,而从目前的交付成绩上看,其中400V版本占据整体60%的比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案例还包括特斯拉。尽管今年年初,传出特斯拉将在5月时开始更新800V技术的消息,不过 Model Y 并未更新,而体现在销量上,刚刚过去的8月里,它以超6.3万辆的成绩创下今年以来国内销售新高,环比大增37%,蝉联国内豪华车市场销冠。

实际上,消费市场对400V和800V更多的落点在于实际的电耗、充电效果、整车性价比上。数码产品的销售逻辑确实是对汽车消费有所影响,但本质上的消费逻辑并不改变。

按技术逻辑来看,在非官方超充桩的充电速度上,400V与800V的充电速度差异多数不超过5分钟。例如,今年春节期间,我们在湖南与广西交界的高速服务区尝试过夜间满员高峰充电时,800V的充电速度因为电容的原因,实际上只比400V版本车型略快。

简言之,关于领克Z10当下所面对的局面,后续的车主使用表现,以及口碑传播上会慢慢击破。如果不出意外,领克07和领克08上的表现会得到相应的复制。按照官方数据,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领克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透露,有60%的领克用户提出纯电诉求。除了百万车主,领克APP还有600多万注册用户,这些用户都可能是领克车型的潜在客户。

实际上,我们正在见证越来越迷离的汽车商战舆论场。远的不提,近期有蔚来的被破产,有比亚迪法务部连续出手,对很多自媒体账号开始起诉。领克目前是否面对这样的局面,企业内部自然有所判断。

最终能够击破这一切质疑的,是销量数字,显示消费者用钱包如何进行投票。但本质上,领克的做法是否有错,不论是权益可以进行折现,亦或是限时购买政策等,这都是业内应当出现的合理行为。

而在车市里,这种逐渐认知的过程其实也并不算少见。比如,以蔚来汽车的BAAS模式和换电模式为例,亦或者是以如今大火的增程为例,这在初期都是被质疑,但随着经过市场的考验,才有最终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