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与文化的传承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与民族精神,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近期,腾冲文旅推出专题——“手机里的腾冲文保”,旨在通过现代科技的力量,打破传统观展的地域与时间限制,让文物的保护与传承融入日常生活,让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顺图书馆

和顺图书馆于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和顺图书馆位于腾冲县城南5公里的和顺镇,和顺图书馆创建于1928年,是和顺旅缅华侨为振兴家乡文化教育而捐资创办的乡村图书馆。全馆占地面积6008平方米,分为主馆、景山园、文昌宫、三元宫及土主庙四个院落。现有藏书近13万余册,分藏古籍、民国、中华再造善本、现代等书库,典藏图书较为丰富。

1980年,纳入国家公共图书馆建制。早在二十世纪初和顺旅日旅缅华侨和知识分子受孙中山反帝反封建革命活动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顺乡回国青年与乡中进步人士共同发起,于1905年成立了传播先进思想和革新活动的“咸新社”。1924年和1925年,又相继成立了“和顺阅书报社”和“和顺崇新会”,为进一步开发民智,唤起民众,经在外华侨鼎力捐资,1928年,崇新会将“阅书报社”扩建为图书馆,并将馆址迁移到“咸新社”内,即现在的馆址。1938年,在建馆十周年之际,建成一幢五开间中西合璧式主馆屋和中门一座,并举行了隆重的馆庆。

国内外名人学者胡适、王云五、熊庆来、龚自知、李根源、李曰垓、周钟岳等题诗、题词。其中有张天放先生题的“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艾思奇亦从延安远道寄来信件及中共领袖像以示关怀。海外友人如万慧法师、杨采侯、朱伟明等寄来热情颂诗。九十六年来,和顺图书馆经历了艰难坎坷的道路,它始终屹立于边疆文化最前沿,为边疆人民、莘莘学子忠诚地服务着。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和顺华侨及各界人士的帮助、支持下,现已发展为集基层文化服务、文物保护、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和旅游接待为一体的多功能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