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护照,有出国经历的大家都不陌生。

据说美国护照上写了一句牛叉轰轰的话:无论你到了哪里,美国政府都是你的坚强后盾。

那意思是说,谁要是欺负你,打个招呼,美国政府给你主持公道。

可惜这是谣传,不过上面倒是有这样一句话:

美利坚合众国国务卿特此请求各相关方准予该位美国公民/国民通行,不受阻碍或耽搁,并在需要时提供法律援助和保护。

这说明在事实上,美国政府还是有保护国民的主动意识,确实是值得他人羡慕的。

美国有一位金姓牧师在东北亚半岛被扣留了,政府不遗余力去营救,牧师获得自由后,美国出动军机去接,到了机场是半夜时分,美国现任总统这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子亲自去迎接,同时被释放的还有另外两名金姓美国人,一个是大学教师,一个是贸易公司经理,老特表现出来满满的都是正能量,叫人感动。

当然爱民如子的不仅仅是美国,咱们也不比他们做的差,当海外的华人遇到紧急情况时,我们也不惜一切代价帮助他们,必要的时候派兵撤侨。

可是你也许不知道,在大清那会也有护照,护照上的话也非常牛气。

清朝中叶之前,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政府闭关锁国,几乎断绝了跟外界的所有交往,在那个时候理所当然是没有护照的。

即使真的需要官方人员出使国外,那就用“介绍信”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身份。

大清国第一本护照诞生在1689年,它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本护照,它当然是大清政府当局发放的,形式还是信函式。

尽管是“信函式个人护照”,但里面的文字非常飘逸洒脱,行云流水,是书法上品,有非常高的艺术水准,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列强用大炮打开了中国国门,清政府不得不答应跟人家通商,而且开放了几个通商口岸。

从此以后,大清国跟西方的交往增多,而且开始建立使领馆,相互派驻外交官。

不仅如此,还有大清的商人来往于两国之间,处理商务。还有中国外出务工人员,这些人也都要携带护照,以证明自己的身份,不然的话,就无法抵达目的地。

这时候的护照已经不是“介绍信”,转变为单人单纸的形式。

那时候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外交部,由大清的总理衙门(后来设置了外务部)负责签发。

如果清政府的衙门实在太忙,没有人手,那就可以去各国驻大清国的领事馆,他们也可以代为发放。

而且只要带了老家的介绍信,就不用大清政府的介绍信,领事馆就能给你一张护照,让你畅通无阻到自己想到的地方去。

因为中国是个农业国家,科技非常落后,对外来的东西也非常排斥,民间把西方的东西看做是异端,统治阶层则把外国的人类文明成果叫做奇技淫巧,一律禁止入内。

所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照相设备很难进入中国,后来慢慢传入后,数量也不多,因此在19世纪末的中国护照上也不会有持照人的照片。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该怎样保证持照人的身份不会有假呢?

天下事难不倒大清官员,为了准确证明持照人身份,以防假冒,大清国总理衙门的官员们充分发挥自己文采飞扬的特长,在护照上用最简单的词语,把持照人的体貌特征描写的细致入微、栩栩如生,长得什么样子跃然纸上。

比如1905年8月18日,广东花县人江骥到美国去,时任两广总督岑春煊给他签发了一张护照,上面还有美国广州总领事雷伏礼的签证。

广东是最早通商的沿海地区,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人眼界开阔、思想开放。

江骥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富商。主要经营杂货贸易。为了把生意做大做强,他向广州政府申请去美国游历,开开眼界。

这份护照长87厘米,宽56厘米,共有中英文对照。

中文页主要介绍了江骥的家世背景、社会职业、财产状况以及他本人的相貌描述。

中文页护照对持照人身高尺寸、体貌特征描述的很仔细,甚至护照持有人江骥的“右眼角有一颗黑痣”,也被如实记录。

清政府无疑是腐败无能的,但不等于所有官员、所有政府部门都是无能的。

清朝同时又是非常落后的,但不等于清政府的全部官员没有一个理念先进的。

清政府是没有骨气的,但不能说大清就没有不卑不亢,办事得体的官员。

我们现在保存下来的光绪年间的清朝护照,它们不仅印刷精美,而且护照上也有跟美国护照类似的话语:持护照过境时,请立即检查放行,按照约定给予保护,不要为难阻滞。

这27个字啥意思啊。

这是我们大清的子民,瞧仔细了。不要刁难他们,更别欺负他们,要不然,你试试。

这跟美国护照上写的“美国请求各相关方准予该位美国公民/国民通行,不受阻碍或耽搁,并在需要时提供法律援助和保护。”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知识产权在欧美各国,难免有山寨的嫌疑。

大清护照上写的这句话,多少会给予那些漂泊在外的旅人一丝心理上的安慰,要知道,清朝灭亡的那一年,清政府还派“海圻”号巡洋舰周游世界的同时,也命令他们在拉丁美洲的古巴、墨西哥展开过护侨行动,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到了21世纪的今天,国人早已经挺直腰杆,那是因为大家心里非常清楚,无论咱们走到哪里,祖国都是咱的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