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82岁高龄的毛主席突然问:功德林里,还有国民党战犯吗?在得知还有200多人后,毛主席沉默了一会,说:“他们老了,做不了恶了,都放了吧。再给他们一笔钱,让他们好好生活。”
新中国成立之后,各方面都开始慢慢恢复,然而有一个问题却萦绕在人们的心头,那就是战争当中的战犯哪去了?
说到他们的去处,那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北京的一个著名建筑——功德林。
这里曾经是一座佛寺,有许多僧人生活在这里,清朝的时候,这里会有人主动给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或者是儿童施粥。
不过随着时代发展,之后的功德林不再是一个公益性质的场所,而是改成了劳动改造机关,用来关押部分犯人。
新中国成立之后,它改名成为“北京战犯管理所”,用来安置战争当中的国民党战犯,杜聿明、沈醉、黄伟等著名国民党将领都曾经在这里受押。
在功德林当中的战犯们改造程度不一样,有的本来就有主动投诚的意向,因此没多久就接受了思想改造,希望能够得到特赦。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党中央主要领导人的讨论下,一部分战犯得到了释放,一方面这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这些可释放战犯的信任。
在商讨释放战犯的原则时,毛主席表示“一个不杀”,不仅如此,还要尊重他们的选择,如果愿意留下来就可以安排职务工作,实在不愿意留下来的也可以给路费自行离开。
这样宽大的处理是共产党一致商议出来的政策,做法尽显人道主义关怀。
大家认为战争毕竟已经结束了,此时再清算他们意义也不大,不如就释放,并且还会对他们之后的选择做安排,也好让他们安度晚年。
于是,这期间经过党中央不断考察陆陆续续释放了大部分的战犯,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功德林当中的战犯已经不多了。
1975年的时候,毛主席的心中还记挂着这件事情,他询问身边的工作人员,功德林当中还有多少战犯,最终得到了“还剩二百多人”的回答。
毛主席亲笔写下了指示:“他们放下武器已经二十多年了,把他们给放了,可以来去自由。”
虽然中央指示一个不留,全部放走,但是这项工作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任务。
华国锋等中央领导人为了商量出一个合适的方案,一起研讨了很长时间,经常开会开到深夜。
毛主席还补充嘱咐,释放战犯的时候不能够随意了事,要给他们开一个欢送会,请这些人多吃些肉,每个人都发一百元钱。
在他老人家看来,即便是战犯,他们也拥有着公民权,不要求强迫改造,今后的去留都自己决定。
愿意留下来工作的,具有能力的,可以给安排工作,年纪太大需要治病的人,也要安排医院治疗。
伟人的胸怀得到了许多人的赞扬,战犯关押所中的犯人听到了更是欣喜不已。
离开之前,每个人都领到了自己的新制服,全部都是量身定做,大家热热闹闹度过了在功德林里的最后一天,从此之后正式获得了全新的人生。
最后一次特赦是顺从民心的决定,更是共产党宽宏大量的仁慈之举,同时这代表着过去的纠葛彻底结束,这些战犯们也获得了重新开始的机会。
资料来源:揭秘:1975年 毛泽东决策释放国民党战犯内情——国际在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