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夏,某日,已经81岁的朱德朱老总,拄着拐棍,特意去见了周总理,当得知朱老总要拜托他办一件事时,周总理很诧异。

二人自1922年10月,在德国柏林相识,就一直是亲密无间的战友,一起共事40余年,朱老总的性情,周总理再清楚不过了,一辈子刚强的他,极少求人,这次开口了,无论如何,都要替朱老总办不是?

然而,当听到朱老总向他求助的事情后,周总理却沉默了,良久之后,他才无奈对朱老总道:“有些人,我不保,日子还好点,我越保,处境越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朱老总落寞离去的背影,周总理心中也是五味杂陈,他不是不愿帮忙,实在是无能为力,因为他的处境同样艰难,他连自己的亲弟弟周恩寿、干女儿孙维世都保不住,何况是他人?

话说,朱老总想保护的是什么人,一个元帅和一个总理都无能为力?其实,这个人周总理也很熟悉,他便是周总理干女儿孙维世的亲哥哥,二人共同的故友孙炳文之子孙泱,而孙泱之所以会落难,并非他犯了什么大错,只是因为写了一本《朱德传》

孙炳文与朱德,都是四川人,二人一个生于南溪县,一个生于仪陇县,而且同样出身寒苦。

孙炳文出身一个贫寒农家,姊妹11个,全靠父亲土里刨食,艰难拉扯长大,由于生计困难,他们一家时常向亲友求助。

比他小1岁的朱德,家庭状况还不如孙炳文,朱德的父亲只是个佃农,他的母亲,生育了13个子女,但因贫病,活下来的只有8个,朱德排行老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德的性情,深受其母钟氏影响,钟氏不仅养育众多儿女,每天还要操持家务,喂猪养蚕、洗衣缝补,忙得脚不沾地,干的事情繁琐至极。

可是,家中无休止的琐事,并未让钟氏变得焦躁,她从来都是不慌不忙,不发脾气,也不骂人,在后来的革命生涯中,无论遇到什么多大难题,朱德都能淡然处之,跟钟氏的敦敦教导,有着极大的关系。

虽家贫,但无论是朱德还是孙炳文的父母,都没在子女的教育上“打折扣”,他们想方设法送孩子进了学堂。

1908年,孙炳文考入了北京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并加入了同盟会,结识了喻培伦、黄复生、刘云门、汪精卫等一众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还跟着汪精卫,参与了刺杀摄政王载沣的行动。

南北议和失败后,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孙炳文担任北京《民国日报》的总编辑,用笔跟袁世凯一派展开斗争。

1916年,反袁势力组织“铁血团”,企图夺取凤翔为根据地,以达到驱逐陆建章,讨伐袁世凯的目的,孙炳文也参与其中,可惜敌众我寡,终以失败告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败后,孙炳文也受到牵连,无奈携妻任锐,返回老家南溪,在老家搞教育,培养革命力量。

而朱德,则于1909年,考入了云南陆军讲武堂,同样加入了同盟会,还在1911年10月,参加了响应辛亥革命的“重九起义”

起义之后,朱德跟随滇军入川,在川南支援反清斗争,1912年,他重回讲武堂,担任军事教官,此后,又参加反袁、反段祺瑞的斗争

1917年春天,经好友介绍,朱德与孙炳文,在四川泸州相识了。

当时的朱德,已经升任旅长一职,而孙炳文,在四川的教育界,也站稳了脚跟,两个30出头的人,都有了一定的名望和社会地位。

然而,当时的二人,心情却都十分苦闷,因为他们在为整个中华民族忧心,为无法找到一条真正救国救民的路而伤脑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似的家庭,相似的经历,再加上相同的志向,让二人迅速成为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

为了振兴国政,1918年,孙炳文弃笔从戎,投入到了朱德帐下,担任谘谋一职,协助朱德处理军事政务,助朱德发展壮大。

为达这一目的,孙炳文不仅给朱德推荐了朱青长、欧阳历清等一大批人才,而且还大力号召家族子弟习武从军,为朱德效力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身在四川的朱德、孙炳文等人,第一次听说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二人敏锐的察觉,这是一条救国之道

于是,他们成立了学习小组,一起研究讨论《新青年》、《新潮》、《天演论》、《民约论》等书刊。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研究,朱德和孙炳文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的革命,一定是在某个根本性的问题上,出了毛病!

商量过后,孙炳文先一步前往北京,寻找五四运动的领袖们,更彻底的了解马克思主义,而朱德,也做出了承诺,在打到军阀唐继尧后,便动身前往北京,与孙炳文会合

1922年3月,唐继尧占领了昆明,看不到希望的朱德,跟当时滇军的代总司令兼代省长金汉鼎一起离开了昆明,回到了四川。

1922年5月,在川军总司令刘湘和川军第二军军长杨森的邀请下,朱德到了重庆,刘、杨二人对朱德极为看重,许多给他一个师长当,但朱德并未忘记与孙炳文的约定,他婉拒二人好意,于1922年6月,乘船到达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上海,朱德还干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戒掉了大烟,1922年7月,朱德与身在北京的孙炳文会合,但可惜他们并没有找到党组织,无奈再次返回上海。

在上海,他们见到了孙中山、汪精卫、胡汉民等人,也见到了当时共产党的领袖陈独秀,朱德向陈独秀表达了自己想要入党的愿望,但却被陈独秀拒绝

陈独秀的拒绝,并未打击到朱德,在安置好国内的家人后,朱德带着孙炳文,踏上了前往西欧的渡轮。

1922年10月,他们到达法国马赛,来不及看异域风景,他们便四处打听哪里有共产党的组织,得知周恩来等人在德国柏林建立了中共旅欧支部时,朱德、孙炳文二人立即动身前往柏林。

当得知两位老大哥不远万里,漂洋过海来寻找党组织,周恩来很感动,热情的招待了他们,并且把他们都吸收为党员,只是由于朱德身份特殊,他的党籍对外,一直是个秘密,直到南昌起义,才真正公开。

在留德期间,朱德、孙炳文积极参加活动,并如饥似渴的学习各种理论知识,为了更好的理解共产主义,两个过了而立之年的中年人,更是像个小学生一样,废寝忘食的学习德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德和孙炳文的表现,周恩来全部看在眼里,他知道,这是真心要救国家于水火之中的人,对他们的敬佩,不言而喻,他们的坚贞的革命友谊,也是在这个时候就已结下

1925年3月,孙中山病逝,这让身在德国的同志们痛心疾首,同年5月,五卅惨案爆发,柏林的中国留学生们义愤填膺,立马组织声援活动。

令他们没想到的是,五卅运动,竟被帝国主义说成是“中国盲目的仇外运动”,这让朱德、孙炳文等人愤慨不已。

在朱德的组织下,中国留学生占领了驻德大使馆,并逼迫中国大使在反对英、日大屠杀的通电上签字。

1925年6月,在德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朱德、孙炳文等人在柏林的一所学校,组织了一场更大的集会,可谁料,集会刚结束,警察就来抓人了。

最终,朱德、孙炳文等人的护照被吊销,紧接着就是驱逐出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离开德国后,朱德奉命前往苏联学习,而孙炳文,则辗转返回国内,到达了广州,担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上校秘书兼广东大学教授一职,主讲政治经济学。

1926年6月,孙炳文升任总政治部秘书长一职,与周恩来、郭沫若、邓演达等人比邻而居,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联系都十分密切。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孙炳文被任命为少将总政治部后方留守主任,主要负责筹备经费、器械、医药和补充战斗人员、培养骨干等事宜。

为了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孙炳文可谓是废寝忘食。

1926年年底,朱德也辗转回到了国内,但由于工作关系,二人天各一方,见面的机会,是少之又少。

1927年4月,由于工作能力出色,孙炳文接到前线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电令,要他前往武汉,担任军事委员会总务兼军事厅长一职。

当时,粤汉铁路中断,孙炳文只能走海路转道上海,然后再去武汉。

4月10日,孙炳文携家眷10余人动身,这时候他并不知道,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即将爆发,更不巧的是,在半道上,他碰到了蒋介石的走卒褚民谊,这个褚民谊,利用轮船上的电台,把孙炳文的行踪,透漏给了蒋介石。

4月16日,孙炳文刚刚抵达上海的码头,船还没有停稳,便被法国巡捕,被捕仅仅4天,孙炳文便惨遭杀害,牺牲时,年仅42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听到挚友死讯,朱德是放声痛哭,见者无不落泪,跟他一起共过事的友人,一个个也是伤心不已。

郭沫若还特意写了一首《悼亡友》,来纪念孙炳文,周恩来夫妇在孙炳文遇难后,也一直是想方设法接济孙炳文遗孀和他的孩子们。

在孙炳文牺牲3个月后,朱德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在起义之初,朱德的地位并不算高,资格也不算老,然而,起义之后,朱德的表现,却一步步得到了同志们的认可,威望也迅速积累。

在起义军离开南昌后,部队决定向广东等地进发,在途经江西时,朱德就一直走在前头。

当时江西,驻扎着大量的滇军,朱德就利用自己在滇军中的威望和人脉,想方设法,让曾经的同僚,给起义军让开一条路,或者是在战斗中“放水”。

可以说,起义军能顺利过境江西,朱德功不可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起义军来到广州三河坝之时,反应过来的国民党军,开始对起义军展开疯狂的围追堵截。

在如此状况下,本来在人数上就不占优势的起义军,不得不分兵,主力在周恩来、贺龙、叶挺等人的率领下,朝着潮汕地区进发,而朱德,则被留了下来,率4000余战士“断后”

苦战三天三夜,朱德损失了将近一半兵力,才算是完成任务,带着剩余兵力,去寻找主力部队。

半道上,他们碰到了20军教导团的溃兵,从他们口中得知,主力部队已被击溃,而部队中有不少领导,则离队躲避去了。

这个消息,对于朱德所率人马,无异于晴天霹雳,许多心志不坚者闻讯,纷纷离去,甚至到后来,团级以上领导,只剩下朱德、陈毅、王尔琢三人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朱德开始对部队的思想、组织、纪律做整顿,在他的苦口婆心下,一些已经动摇的官兵们,思想发生了转变,决定跟着朱德继续走下去。

在朱德的努力下,这支部队没有分崩离析,同志们跟着他辗转来到湘南,并发动了湘南起义,等到1928年4月,他带着队伍上井冈山时,人数竟达到了万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接下来保卫井冈山、挺进赣南、闽西以及各种反围剿中,朱德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巨大贡献,1930年年底,他被任命为中国红军总司令。

从这时候起,朱德便一直是“总司令”,红军时期如此,抗战时期如此,解放战争时期,依旧如此,直到1954年9月,总司令这个职位被撤销为止

自从1927年南昌起义后,朱德便跟孙炳文的家人们失去了联系。

在孙炳文牺牲后,他的妻子任锐,曾带着儿女们逃亡武汉,大革命失败后,任锐带着孩子们返回老家南溪。

可惜,南溪的土豪劣绅们,也容不下她们孤儿寡母,诬告她搞暴动,要逮捕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奈,任锐只能带着孩子们背井离乡,去了安徽浮山中学,当图书馆主任,可到安徽没多久,又有人以此攻击中学董事长,说他安排“共党家属”,任锐只能再次无奈离去

离开安徽后,任锐又带着孩子们来到上海,此时的她,已是贫病交加,几乎陷入绝望,好在一点,邓演达得知了她的状况,及时伸出了援手,才助她度过那段难熬的岁月

1930年,任锐在上海办了明清小学,不久,又前往北京,办起了北辰中学,1934年,任锐重返上海,并与组织取得了联系,开始负责组织的外围联系,但没过多久,负责人被捕,她再次与组织失去联系……

转眼时间来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任锐虽是妇女,但也投入到抗战中来,还曾担任郑州各界抗敌后援会的慰劳队长

这年年底,她考入了山西民大,在此期间,与亡夫孙炳文的挚交好友朱德取得了联系,在朱德的帮助下,1938年2月,任锐带着儿子孙泱、女儿孙维世辗转来到延安学习工作,算是重回组织怀抱。

对于孙炳文的子女,无论是朱德还是周恩来,都是极其照顾,孙维世被周恩来夫妇收为养女,视若己出,而孙泱,先是在八路军政治宣传部当科长,后来又当了朱德的秘书,常伴朱德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朱德的教导下,孙泱进步极快,在解放战争时期,曾担任嫩江省委秘书处处长、宣传部副部长,东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文化部部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又再次把他调回自己身边,又让他当了一段时间秘书,此后出任国家计委军工局局长、动员计划局局长、西南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等职。

因为在朱老总身边工作多年,孙泱对朱老总很是了解,于是,他就参与编写了《朱德传》。

孙泱等人编写的这部《朱德传》,跟现在存世的《朱德传》几乎相差无几,毕竟,朱老总的人品、事迹就摆在那里,谁也挑不出毛病。

然而,自从1966年,我国进入一个特殊时代后,孙泱参与编写的这本书,却成了他的罪过,他与编书的同志们被逮捕了。

被捕后的孙泱很硬气,他认为自己是按史实来写的,而且许多事情,他都是见证人,绝不认错,于是,他的处境更加艰难。

很快,这事儿就传到了朱老总耳中,已经81岁的朱老总听闻此事,很是为孙泱担忧。

可孙泱落难,那些人针对的就是他,他实在没办法亲自出面,这才有了文章开头,找到周总理求助的事情,可惜的是,周总理也无能为力。

40年前(1927年),孙炳文被抓,朱老总无能为力,40年后,他的儿子落难,朱老总依旧毫无办法,他当时内心有多失落,可想而知。

1967年9月,孙泱在人民大学地下室离世,年仅53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8年10月,他的妹妹孙维世也在人民大学地下室离世,年仅47岁

听闻孙氏兄妹之死,朱老总和周总理一定难受至极吧,那是他们战友的骨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