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宫阳台

究竟在哪里

▲轻舟过巫峡 图源:视觉中国

楚宫阳台是宋玉笔下虚构的古迹,是楚怀王与巫山神女幽会之处。而在唐代人眼里,宋玉笔下的巫山即是重庆市奉节县境内的白盐山(今称赤甲山),楚宫阳台就在山尖下凹入的平地中。这不仅因为,夔州是当时峡中最大的城市,很多有利于乡土声望的传说,都会自动倚靠过来,还因为白盐山的地形与宋玉赋中的描述出奇相似,所以唐人把楚宫阳台、高唐神女的故事附会到了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攀登三峡之巅的危石鸟道

摄影:邹俊

永泰二年(765)二月十三日上午,杜甫带着年轻的妻子与两双儿女,离开夔州治下的云阳,发船向夔府而来。日斜时,他乘坐的江船已经过了八阵图,沿着鱼腹浦的南侧航行。阴历二月的石碛滩很高,在船上看不到岸上的风景。渐渐走完这片石碛滩,前面就是白帝城了。这个位置,大约就在现在夔州博物馆临江小码头景点的南方。由于是从上游向下游移动,舟行迅速。这一日天空晴朗,当天晚上月色清亮,可以为证。此时夕阳返照,东方瞿塘峡的山头十分明亮。杜甫等人站在船首,询问夔府的景物,想知道楚宫阳台在哪里。有年长的舟子抬手指向最高而尖起的一个山头,告诉杜甫说,“这就是本地人相传的楚宫阳台”。这真的是宋玉所写的“楚宫阳台”吗?在高高的山顶下面,有一片凹入的地方,隐隐约约仿佛真的有建筑在那里,舟人指的就是这里。当然,这只是空山中的传说而已。

楚宫阳台的故事,出自宋玉的两篇赋:《神女赋》和《高唐赋》,本来就是文章中虚构出来的建筑,但是唐朝时本地人相信这里是巫山云雨故事发展的原点,因为此山就是巫山,山头每天朝夕变幻的白云,就是神女在行云行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峡之巅观景平台

摄影:邹俊

在唐以前,往返巴蜀的人虽然不少,所留下的文献资料却极为稀少。到了唐朝,诗人们经过的就非常多了,诗里面开始写到眼前的大山就是巫山,最知名的一首就是李白的《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他说自己登上巫山最高峰,月明以后,骑马回到停泊在夔州城下的舟中,以距离计算就是唐人所称白盐山,现在是“三峡之巅”景区的所在。我曾经建议在山上,以泰山经石峪的模式,把李白这首诗摹刻在山顶的大石坪上。此山是石崖,不必垂直的摩崖,地面也可以摩刻。如果所制高雅,则今人所作,就是后人的古迹。

不但有李白登上巫山,长安街头张挂在那里出售的山水图画,也有巫山图。这些山水图所画的巫山,就是这一座山,画图中也有楚宫阳台,吸引了包括李白等许多旅客想来“寻古登阳台”。杜甫也说,我以前看这些山水图画,不认为是真的,现在才发现与眼前所见完全相同。至于杜甫以“巫山”一词来代称夔州城的诗篇就有二十一首。我所说的代称,是地名的代换。把巫山和夔府直接代换,意义也不变,这就是代换地名。不但巫山可以代换夔府,唐朝有不少诗人经过白帝城下,他们作的诗喜欢以“楚宫”“楚王宫”来代换“夔府”,这就表示,以巫山和楚宫来代称夔府是当时人的共有认知,而不是作诗时某位诗人的特殊用典手法。杜甫曾有“卜居赤甲迁居新,两见巫山楚水春”之句,前一句是说他在夔府赤甲城区所租居的江楼,后一句说他在赤甲江楼所看见的有巫山和长江水,可见巫山就是眼前之山,所以才能以“巫山”和“夔府”地名代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雾缭绕三峡之巅

摄影:王正坤

回到前文,杜甫的船继续开到夔州城下。此夜,他们停泊在城下的大水湾中。水湾的东面是高大的马岭。二月的水位只有七八十米,马岭地面一般是一百五六十米,有八十余米的高差,使得它像一堵高墙竖立在眼前。马岭以西的江上,还有两列大石,都有十几二十米高,大石外侧是滟滪堆;大石之内的江岸有沙滩,杜甫的船和众多的民船、商船都停泊在这里,等候次日早上进入夔州城。

夔州城既是白帝城也不是白帝城,杜甫也有“白帝夔州各异城”之句。因为白帝城是唐朝以前就建好的古城,这座山城环绕着白帝山,有独立的东门,是为防守长江航路而设的军城。夔州城是从白帝山下向北扩展出来的新城,包含了马岭这一片平地以及向北延伸的赤甲山坡地,有暗门和白帝城互相连通。夔州是峡中最大的城市,不但拥有众多的人口和强大的军队,也是峡中各州县行政上的总督。这样的条件,使得它有资格接受三峡中最大的高山,最知名的传说,然后巫山神女的故事就不偏不倚地落在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瞿塘峡白帝城秋色

摄影:邹俊

宋玉描写巫山神女的赋分为两篇,前一篇《高唐赋》,后一篇《神女赋》。这两篇是连续的,所以有人也说本来就是一篇,为好事者切割成两篇。这样说当然也可以,可是分成两篇也不错呀。以后司马相如写《子虚赋》和《上林赋》,也是看似一篇,结果是两篇,我不排除后者是模仿宋玉而来。

这两篇赋都是为楚襄王写的,前一篇《高唐赋》的内容是楚襄王父亲怀王梦见巫山神女,两人发展出爱情故事和肌肤之亲,宋玉说这个女子名为“朝云”,并且提出一段非常有名的句子,就是朝云自己说,她是巫山神的女儿,居住在这巫山之阻:

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

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

“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这二十六字,传颂千古,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现在巫山这个山头,清晨几乎都有白云缭绕,随风卷舒。有时大雨过后,午后云色也很好。如果你到了这里,眼中都是白云,一定要默默地念着这二十六个字,你的格调会变高,文采也会油然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雾缭绕的巫山神女峰

图源:视觉中国

楚襄王读了《高唐赋》之后,居然梦见了父亲的情人,巫山神女依然是那么美丽,岁月没有在她身上留下印记,梦中的襄王为她着迷,但是神女拒绝了他:

于是摇珮饰,鸣玉鸾。整衣服,敛容颜。顾女师,命太傅。欢情未接,将辞而去。迁延引身,不可亲附。

就因为这一个拒绝,符合了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也使巫山神女保持了它纯洁的、像白云般的高贵。楚襄王告诉宋玉他的梦境,请宋玉再写一篇《神女赋》。无论如何,于楚襄王自己而言,始终对神女保持着深深的爱恋。《神女赋》的最后四句是:

情独私怀,谁者可语?

惆怅垂涕,求之至曙。

“求之至曙”是这一篇的主旨。这样的深情,与后来曹植《洛神赋》所说的“夜耿耿而不寐,霑繁霜而至曙”是一样的。而且,襄王的恋爱因为牵涉到父子两代,是不是会被认为有问题呢?所以宋玉这两赋都是以梦开始,托梦而言情,然而它的结束点却是清醒的,在不寐中求之至曙。后世读者很少人看出这一点,在前只有曹植看出来一次,后来李商隐也看出来了,他在《过楚宫》中写下:

巫峡迢迢旧楚宫,

至今云雨暗丹枫。

微生尽恋人间乐,

只有襄王忆梦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夕照巫峡 图源:视觉中国

平常人只想到人间的爱情,只有楚襄王对梦中的深深爱恋,到醒后仍然忆念不忘。从“忆”字,才看出“求之至曙”的动作。当然,每个人读天下诗,都可以随着自己的人生体验而有不同想法,你当然也可以有很多种解读。不过,李商隐深深同情楚襄王这样的心情,确实可以从文字背后感觉出来。另外,这首诗的题目叫做《过楚宫》。前面说过,“楚宫”可以是“夔府”的代换。题目这样写,表示李商隐到过夔州。现在研究李商隐的人已经无法考证李商隐什么时候来过这里,所以谈李商隐诗的人都避而不谈,只是凭空各抒己见,无聊至极。

本诗第一句说的楚宫巫峡,其实是瞿塘峡;第二句说丹枫,在杜甫的夔州诗中不断地重复出现,已经被公认是夔州形象的代表。所以这一首诗确定是在夔州写的,并没有问题。李商隐到了夔州,不想念别的,只想念巫山云雨,这是在奉节县和巫山县旅行的人,甚至是管理巫山县和奉节县旅行事业的朋友们,值得注意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巫峡红叶似火 图源:视觉中国

巫峡这个名词,宋代以后的人几乎都直接想到现在的巫山县。巫山县的峡,当然可以称为巫峡,如果以长江三峡分成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观点来说,巫峡肯定就是巫山县的峡。但是唐诗不是这样,和前面说过的“巫山”的用法一样,唐人诗篇中的“巫峡”,都是泛指包含瞿塘峡在内,向东到宜昌的江峡。例如杜甫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瞿塘峡以上的西面峡区称为巴峡;瞿塘峡以下的东面峡区称为巫峡。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还在梓州,平生中还没有去过夔州,可见以瞿塘峡来做巴峡与巫峡的分界,是唐人对地理的普通知识。

李白所登的巫山最高峰,杜甫和舟人共同指点的楚宫阳台,唐朝人称为白盐山,杜甫有《白盐山》诗云:

卓立群峰外,蟠根积水边。

他皆任厚地,尔独近高天。

白榜千家邑,清秋万估船。

词人取佳句,刻画竟谁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符合“卓立群峰外”“尔独近高天”的瞿塘北岸

之白盐山,今称赤甲山。

摄影:黎明

从照片中来看,杜甫的描写非常准确,在瞿塘峡中的山峰,不管是北岸或南岸,都没有像它这样临江高耸而起的“卓立群峰外”特色。“积水”是大水、深水,这里指瞿塘峡。杜甫《别蔡十四著作》诗也写过:“积水架三峡,浮龙倚长津。扬舲洪涛间,仗子济物身”,杜甫用这个句子,指出了它位在瞿塘峡边。第二联,“他皆任厚地,尔独近高天”,更是很形象的写出了它的特色。对照《高唐赋》,宋玉说高唐阳台的位置特征是:

高矣显矣,临望远矣!……上属于天,下见于渊。

“上属于天”,不就是“尔独近高天”吗?“下见于渊”,不就是“蟠根积水边”?杜甫的诗句对照于宋玉的《高唐赋》,并没有用典的痕迹,即使说是巧合,这样的巧合,也是因为巫峡此地的实际山川特征,与宋玉《高唐赋》所赋予的阳台的特征太相同了。所以,本地人在杜甫之前,就以此山来比拟楚宫阳台了。峡中之郡,夔为大,很多有利于乡土声望的传说,本来就会倚靠过来,现在连地形都如此相似,所以唐人把楚宫阳台、高唐神女的故事附会在这里,就更加不足为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巫峡云雾 图源:视觉中国

杜甫对楚宫阳台故事的喜爱程度,已经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他在夔州所作的诗中,一共写了七次楚宫,又有五次使用楚王宫或楚王台,又有四次使用阳台,又有六次使用神女,又有三次写到行云,又有七次写到巫峡云雨,又有一次用了巫山台,还一次写到忆襄王。这些现象,固然与杜甫在夔州一住二十三个月,写诗四百六十一首有关,居住既长而且著作量大,写本地的名物的诗必然会多。但是,反过来思考的话,到了夔州旅游,你如果忽略了杜甫对巫山神女与楚宫阳台的关注,不就白白来到此地了吗?

对于唐代夔州人来说,白盐山就在眼前,楚宫阳台的传说也就在眼前。杜甫刚到夔州的第一年所租的赤甲江楼就在长江边,南向面水而居,所以他一大清早坐在江楼中,就可以晓望白帝与阳台,就如《晓望》所写的:

白帝更声尽,阳台曙色分。

高峰寒上日,叠岭宿霾云。

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

荆扉对麋鹿,应共尔为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符合“地坼江帆隐”的白盐山,今称赤甲山。

摄影:简锦松

“更声”本来是指计时的昼漏与夜漏,水漏是一个城才有一组的设备,所以杜甫听到的更声,应是城中漏刻管理单位报出来的钟声。以唐朝人的话来说,这个时间是夜漏结束,昼漏上水,太阳还有三十六分钟才会升起,东方的曙色已经很分明了。及至白日照到山头,顶上崖岭重叠之处,还留着昨夜的云。要注意“叠岭”两字,白盐山最高的悬崖下面,有一个凹缺之处,看来像是上下二岭重叠,这个句子就是写那里。“地坼”是指瞿塘峡仿佛把山石坼裂,向下流出,“江帆隐”指瞿塘峡转弯之处,也就正好是叠岭的正下方,如照片中所见。以这首诗来说,杜甫对楚宫阳台的位置,指得十分清楚。

还有一次,他到白帝山上看瞿唐峡,写了这首诗:

西南万壑注,勍敌两崖开。

地与山根裂,江从月窟来。

削成当白帝,空曲隐阳台。

疏凿功虽美,陶钧力大哉。

“削成当白帝,空曲隐阳台”,上句是说阳台所在的山崖,高危峭立,如刀削成;下句说,阳台所在的位置,正在山岭的空曲之处。比之前一首“叠岭”的形容,本诗所画出的形象,更具体更鲜明。

其实,杜甫当然也知道,楚宫阳台就是宋玉笔下虚构的古迹,但是他对着这个山头,越看越有趣,所以他越写越真切。为什么阳台要建在叠岭的空曲之处,因为建筑宫殿需要平地,山顶上只有那个空缺的位置可以隐蔽地建筑宫殿,所以理所当然,把高唐神女的楚宫阳台指定在此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巫峡风光 图源:视觉中国

由于杜甫的体力不好,基本上他不登山。他居住的赤甲江楼,估计也只有海拔二百余米,而白盐山顶海拔1376米,最高山崖下的空曲之处也有千余米,而且无路可到。杜甫不会上去,他也很清楚那个地方绝对没有宫殿,所以他一再说“最是楚宫俱泯灭”,“台榭楚宫虚”,“楚宫久已灭”,“楚宫犹对碧峰疑”。我想,杜甫爱的不是有形的古迹,而是喜爱宋玉,又有感于楚王与神女、云雨故事的趣味。

现在奉节旅游已经发展得很好,喜欢诗词的朋友,不妨拿着杜诗,在白帝山上有一个东望的亭子,悠闲地眺望白盐山顶的高崖白云,想象楚宫阳台,轻轻地读出“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读的时候,“下”字要读成“户”,这是朱子所说的古人押韵叶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三峡杂志”微信公众号

立足三峡,关注人类家园

报道河流地理与水文化

责编:王芳丽 王旭辉

美编:周伊萌

校对:段海英

审核:任 红

来源:《中国三峡》杂志 202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