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我们的总参谋长,你终于到了!”听说刘伯承带着新婚妻子汪荣华终于到了保安,毛主席高兴地急忙赶去看望:“早听说我们的伯承同志有一喜一忧,我毛泽东可不能没有你这个参谋长呀!”

毛主席为何会这样说?发生在刘伯承身上的一喜一忧又是什么?

尽孝道奉命完婚,闹革命遭儿子出卖

其实刘伯承在与汪荣华结婚之前,是有过一段婚史,那是刘伯承在少年时期,奉父母之命娶的妻子,二人还曾经生过一个儿子。

1895年,刘伯承在四川出生。得益于祖父的精明能干,刘家很快成为当地的小康之家。刘伯承的父亲在家中排行最小,一心渴望通过读书来光耀门庭,结果却在参加秀才考试的时候,被人举报祖上属于”倡优“之列,不但被赶出了考场,还因此吃了官司。

刘家上下想尽办法了结了此案,结果却因此散尽家财,家道中落,刘伯承的父亲也不得不放弃靠读书光耀门庭的想法,回归土地成了一个农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刘伯承12岁的那一年,父亲因病去世,生活的重担全都落在了母亲的身上。为了将七个孩子养大成人,刘伯承的母亲开始没日没夜地劳作,而刘伯承也不得不辍学回家务农。

沦落到了社会底层,让已经开始接触新思想的刘伯承意识到,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治国救民的良方。

怀抱着革命的热情,18岁当地刘伯承决定前往上海寻找孙中山,寻找革命党。结果在上海东闯西碰了一段时间毫无收获,只得扫兴地返回故里。

在母亲的催促下,刘伯承不得不与指腹为婚的程宜芝完婚。其实早在刘家开始走向落魄的时候,程家已经两次提出悔婚,已经接受了新思想的刘伯承自然求之不得,但刘伯承的母亲却执意不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幼以孝道为先的刘伯承,不好忤逆母亲的意思,只得拖到三年服丧期满,才和程宜芝完婚。

1912年,刘伯承考入重庆蜀军政府将校学堂,毕业之后分派到熊克武的部队,自此离家开始了漫长的军旅生涯。而发妻程宜芝则在老家生下了和刘伯承唯一的儿子刘俊泰。

“二次革命”失败后,刘伯承因伤回到老家休养,为了躲避追捕,又不得不前往上海避难。在上海,刘伯承加入了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和一些老同盟会员一起开展革命活动。

1916年初,为了响应云南护国军的入川行动,刘伯承率领400余人举行起义,被编为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在攻打丰都的过程中,刘伯承亲临一线指挥,结果两颗子弹击中头部,其中一颗穿过右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部下的护送下,刘伯承来到重庆就医,为安装假眼先后接受两次手术。由于四川当局通缉很紧,刘伯承拖着病体开始在重庆、永川之间展开游击活动,配合蔡锷军打击北洋军残部。

1917年护法战争爆发后,刘伯承被委任第五师第九旅参谋长,继续跟随熊克武四处征战,期间还曾作为第五师的代表,与时任滇军旅长的朱德谈判,两人相见恨晚,自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了亲密的战友。

1923年,刘伯承在战斗中不幸负伤,离开部队前往成都治疗,期间吴玉章和杨闇公促成他转向共产主义道路。在亲身感受到过上海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的浩大声势,刘伯承认定中国共产党是拯救中国的希望。

1926年,刘伯承在杨闇公和吴玉章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一名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昌起义之后,刘伯承和贺龙一起转道上海,为了便于掩护身份,刘伯承将儿子刘俊泰接来和自己一起住。此时的刘俊泰已经15岁,由于刘伯承常年离家,全家人对刘俊泰百般宠爱,让他养成了好逸恶劳、不务正业的坏习气。

原本刘伯承将儿子安排到学校读书,想让他改掉身上的坏习气,没想到刘俊泰非但不悔改,反而还变本加厉,学着城里阔少整天和几个女人一起吃喝玩乐,夜不归宿。

有一天,刘俊泰带着一个女人回家,说自己准备结婚,让刘伯承给自己一笔钱。刘伯承知道儿子行为不端,当即表示自己既不做官也不经商,手头没有积蓄,还告诫儿子应该自食其力,不能总是靠别人的荫庇。

“那好,我们就走着瞧吧!”说完,刘俊泰带着那个女人挥袖而去。刘伯承立即意识到儿子将要去告密,立刻和同志们转移。不出刘伯承所料,没过多久巡捕房就来了,但却扑了个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伯承的安全受到了威胁,其他同志也受到牵连,中央立即决定送刘伯承等同志前往苏联。从此,刘伯承便和那位出卖他的儿子,以及那位本无感情的原配夫人彻底脱离了关系。

那个比自己小25岁的姑娘

1930年,刘伯承学成回到上海,本想尽快前往中央苏区开展革命武装斗争,结果周恩来却交给他一项任务,为军委训练班和各地武装翻译教材。那一段时间,刘伯承白天到各地讲军事课,晚上伏案挑灯夜战,经常一干就干到了天亮。

由于用眼过度,刘伯承唯一的左眼开始红肿、发炎,身边却没有人来照顾,不少人热心地为他介绍对象。有了前一段婚姻的教训,刘伯承的选择更加慎重,一定要找一位志同道合的伴侣,结果这一拖就又拖了五年。

1935年,总参谋部四局调来了五位女同志,刘伯承很快注意到其中一位名叫汪荣华的姑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荣华的家乡六安地处大别山脉,很早就建立起了党组织,领导农民开展革命斗争。汪荣华的父母都是普通的穷苦农民,因此对于革命是积极拥护的,进而影响到汪荣华从小就开始接触革命思想。

1930年,红军来到汪荣华的家乡,家家户户以送孩子参加红军为荣。当时汪荣华不是没有想过参加红军,她一个人跑去报名的时候,由于年龄不够被劝了回来,汪荣华只好先参加了少先队,和男孩子一样站岗放哨,保卫苏维埃政权。

次年,红军又回到了六安,汪荣华再也按捺不住,与同村的另一个女孩子一起去报名参军。同行的女孩子年龄比汪荣华大,又是共青团员,很快就通过了,可到了汪荣华这里,还经历了一番考问,红军干部才点了头。

经过短期的训练,汪荣华所在的新兵营开赴英山,汪荣华等几个女同志被分配到妇先队工作。刚开始有些老百姓不愿意接近她们,一见她们就躲,在汪荣华等人的宣传动员下,区苏维埃政府终于组织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2年,汪荣华被委任英山县少共妇女部长。恰好当时蒋介石准备对鄂豫皖进行第四次“围剿”,张国焘的错误指挥,让红军一开始就陷入了被动的地位,红军主力不得不向西转移。

等队伍快走完的时候,英山县委书记安排几个女同志去找红军,并写了一封介绍信,还给每个人发了两块银元。经过一夜的追赶,汪荣华等人终于追上了部队,尽管几个人脚上都打了泡,小腿也麻木了,但几个女孩子还是相互鼓励,坚持不掉队。

随着部队减员越来越大,部队开始进行整编,汪荣华被调到红四方面军总医院工作。经过短期的培训,汪荣华被分到了一线,随部队进军川北,创建川陕根据地。

当部队行至得胜山的时候,红军立刻展开宣传,帮助这里的贫苦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政治处知道汪荣华做过地方工作,就调她去妇先队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当地的群众被动员起来,南、通、巴根据地也建立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3年,随着川陕根据地的不断扩大,汪荣华被调到了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妇先队工作,经常深入基层宣传。当刘湘作为“剿总司令”对根据地发起围攻时,汪荣华奉命动员老百姓送粮。

次年年初,汪荣华被调到川陕省委少共妇女部担任巡视员,后又调任省苏维埃邮政局副局长。此时的汪荣华不过只是一个参军五年,年满十八的年轻姑娘,对邮政工作也不熟悉,生怕搞不好,但汪荣华还是服从了组织的决定。

当时邮政局一共二十三个人,所管辖的二十几个县都是山区,都得靠徒步送文件、信件,因此每一位同志工作起来都是不分白天黑夜,只要有任务立刻出发。在大家的努力下,邮政局的工作搞得有条不紊,很少出差错。

红四方面军胜利渡过嘉陵江后,张国焘擅自决定放弃川陕根据地,汪荣华不得不随军踏上了万里长征的征途,开始向西转移。红一、四方面军会师之后,张国焘再度阻挠队伍北上,红一、四方面军不得不兵分两路继续开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队进入草地之后,所有人都在又臭又凉的水里艰难前行,一不小心还有可能掉进深不见底的泥潭里。带的粮食吃完了,汪荣华就和战友们找野菜吃,野菜吃完了,就找牛皮吃。

经过五天的行军,部队终于到达阿坝地区,汪荣华和地方工作队的同志立刻开展工作,向藏族同胞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和红军的政策,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帮助和支持。

在长征中,汪荣华吃苦耐劳,工作认真负责,战场上在枪林弹雨中抢救过伤员,只要是革命需要,汪荣华都愉快地去干,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这些特质都深深吸引着刘伯承。

“一喜”和“一忧”

在一个草地露营的晚上,刘伯承将自己精心写成的求爱信,托人塞到了汪荣华的手中。汪荣华拆开信一看,脸当即就红了,能够遇上刘伯承这样一个才华横溢、学识渊博的知己,汪荣华心中自然欢喜,但汪荣华也有自己的顾虑,毕竟自己出身农家,读过的书不多,和刘伯承比起来相差得很远。

因此,在与刘伯承第一次相约在河边散步的时候,汪荣华将自己的顾虑毫不保留地袒露出来,刘伯承当即就笑了:“我家也是穷苦农民,只要我们有共同理想,就能结成革命伴侣。至于文化水平低一点,可以学习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伯承这番推心置腹的话语,彻底让汪荣华心中的顾虑烟消云散。临别时,汪荣华关心地“埋怨”刘伯承,自己眼睛不好,还用毛笔写那么工整的小楷,多费眼睛。刘伯承却说:

“我生平第一次写这样的信,当然要严肃认真咯!”

自此,尽管军务繁忙,刘伯承还是抽出时间教汪荣华学政治、学文化。刚开始,汪荣华看到刘伯承在行军休息时还在看书,就劝他休息一下,没想到刘伯承扬了扬手里的书说:

“我这就是最好的休息。”

紧接着,刘伯承语重心长地给汪荣华解释了为什么要多读书,要读什么样的书,汪荣华专心地听着,不时点头表示赞同。从那以后,每当刘伯承读书的时候,汪荣华就坐在身边,读刘伯承安排给自己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刘伯承的影响下,仅仅两三个月的时间,汪荣华就读了十多本各种各样的书,还学会了如何做读书笔记,有时还跟着刘伯承练习书法。

由于刘伯承反对张国焘的逃跑主义,被张国焘撤去了总参谋长的职务,导致刘伯承和汪荣华无法结婚,只能保持恋爱关系。而张国焘在南下碰壁,另立中央的野心难以实现之后,只能同意部队北上。

就这样,刘伯承和汪荣华随部队向西北转移,在次走过草地之后,刘伯承提出到红二方面军工作,张国焘勉强同意。刘伯承总算摆脱了张国焘的迫害,与汪荣华结婚的日程也可以正式提上来。

1936年中秋节前后,红军三大主力即将会师,44岁的刘伯承和19岁汪荣华也终于喜结连理。这便是毛主席所说的“一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婚不到一周的时间,刘伯承就接到中央的电报,要他立刻带一支部队前往保安接受新任务。就这样,还处在蜜月期的刘伯承夫妇,匆匆踏上了前往保安的路途。

当刘伯承一行沿着一条小山沟疾速前进时,不远处忽然响起了一阵枪声,刘伯承立即下令部队隐伏,做好战斗准备。在先头部队与敌人交火之后,刘伯承不顾一切冲上了一处高地,寻找最佳的指挥位置指挥战斗,汪荣华和警卫员紧随其后。

忽然,一架飞机从头顶呼啸而过,所有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一颗炸弹已经爆炸,掀起了一阵浓烟和尘土。硝烟中,卧倒在地的汪荣华慢慢抬起头,四处寻找刘伯承的身影,当看到不远处的刘伯承还趴在地上挣扎,汪荣华赶忙上前:

“你受伤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警卫员听说刘伯承负了伤,也跑了过来,发现汪荣华也受了伤。不等警卫员说话,汪荣华立刻指挥他去找担架,她不想让刘伯承知道自己也受了伤。当她流着泪给汪荣华包扎完毕后,刘伯承镇定地擦了擦眼睛上的尘土,安慰汪荣华道:

“不要紧,打仗挂彩,乃兵家常事!”

汪荣华点了点头,转身悄悄给自己包扎,刘伯承慢慢靠过去,轻轻抚摸着她的伤口继续安慰说,革命没有不流血的,但还得忍着伤痛继续前进,不能停下来。

由于警卫员没有找到担架,刘伯承和汪荣华只能相互搀扶着继续前行。一路上,刘伯承不停地鼓励汪荣华,汪荣华也深受鼓舞,擦干眼泪扶着刘伯承走向指挥岗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刘伯承一行走到一个陡峭的山坡,汪荣华由于腿上受伤,怎么都爬不上去,刘伯承就强忍着伤痛,用双手将汪荣华托了上去。

汪荣华在峭壁上站稳后,立即伸手要拉刘伯承,两人相互配合,终于登上了峭壁。一对刚刚结婚的夫妻就双双挂彩,这便是毛主席所说的“一忧”。

在保安养好伤之后,刘伯承夫妇随中央机关转移到了延安,汪荣华进入抗大学习,刘伯承则跟随周恩来前往西安,说服顾祝同共同抗日,之后又奉命组建“援西军”。

洛川会议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刘伯承出任一二九师师长,汪荣华则跟随刘伯承,一直转战在太行山区和冀南平原。这一对长征路上的患难夫妻,整整相伴五十年,为了共同的理想,始终并肩战斗在一起,同患难,共欢乐。

参考文献:

[1]王熙兰著. 刘伯承遇险实录.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4.05.

[2]雍然编. 刘伯承.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3.08.

[3]丁隆炎著. 少年刘伯承. 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