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数国民党军诸多将领中,孙立人可算得上是独树一帜。
孙立人不是黄埔出身,也不是各地军阀出身,而是出自于宋子文在三十年代组建的一支缉私队伍——税警总团。
尽管税警总团只是一支用于缉私的武装,可在宋子文的大力扶持之下,税警总团建成了一支连国民党内甲级正规军都无法比拟的精锐部队。
有意思的是,宋子文一直希望凭借税警总团步入军界,但这个念头才刚刚萌生,就被蒋介石扼杀在摇篮里了,尽管他与宋子文之间有亲属关系,但一旦涉及到政治,蒋介石便会毫不犹豫的下手处理。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造成了后来孙立人悲剧的命运。
一
从孙立人个人的求学经历不难看出,他出身富贵。
1924年,孙立人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即考取了赴美留学公派,进入普渡大学学习土木工程,然而也就是在美国求学期间,孙立人突然立志要改学军事,考入了有“南方西点”之称的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后来还遍访欧美,参观学习了西方的军事建设。
1928年6月,孙立人乘船回国,在蹉跎了两年岁月后,恰逢宋子文筹建税警总团,于是就把孙立人吸纳进去。
蒋介石历来重视黄埔出身的人,对于孙立人这样的留学派虽然谈不上看重,但想要混出头,恐怕这条路走的还要艰难些,可税警总团就不一样了,在孙立人看来,这是一支完全迥异于国民党军正规军的一支部队。
宋子文花了很大力气打造税警总团,不仅仅是出钱那么简单。
税警总团初建时下辖五个团,如果算上总团直属队,差不多相当于六个团,税警总团的一个团,比当时国民党军正规军一个团要大的多,差不多在5000人,每个班就有14人,加上宋子文资金支持,税警总团的装备在当时国内也是首屈一指的。
对于部队军官的遴选,宋子文也是全盘主抓,他一个黄埔系的将官也没用,而是从留学欧美的人中挑选,比如第一任、第四任总团长温应星,第二任总团长王庚都是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孙立人被宋子文选入税警总团,自然也就不是那么难以理解。
更为关键的是,宋子文是亲美派,因此在打造税警总团时,采取的是中国传统教育和美国军校的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这其中起特别突出作用的孙立人更是据此制定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练方式,被称为是“孙氏操典”,在孙立人的努力下,税警总团水平直线上升,甚至于每一名士兵单独拿出来,都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
不过,显然这样的武装不可能被蒋介石容忍,更何况,蒋介石那时对不听话的宋子文早已有诸多不满。
1932年,宋子文与张学良以及时任热河省主席的汤玉麟联系,企图将税警总团调往华北前线抗日,被蒋介石察觉后,宋子文被迫去职,出国考察,税警总团也改为由黄埔一期出身的黄杰出任团长。
显然,这样的做法没办法放大税警总团的作用,在抗战初期,经历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税警总团的基本上是十不存一。
尽管如此,这支部队还是予以日寇大规模的杀伤。
连续几次大战,使得孙立人在国民党军之中逐渐崭露头角。
1938年,孙立人奉命赴长沙,以原税警总团伤病员(原税警总团残部被黄杰拉去改编为40师)重建缉私总队,经过孙立人不懈努力,税警总团又恢复了六个团的规模。
1941年12月,在蒋介石要求下,财政部被迫交出缉私总队半数力量,改编为新编38师,当然蒋介石也做出一定让步,让缉私总队出身的孙立人任新编38师师长,该师后来被划入远征军范畴,隶属于66军下辖。
应该说参加远征军,是孙立人的幸运,也是新编38师的幸运,这支部队本身就适应英美建军体系,特别是在接受了英美装备补充后,战斗力直线翻了好几倍,当然这和孙立人能征惯战也是不无关系。
当时,新编22师也一并撤到了印度,蒋介石索性下令,将新编38师与新编22师合并,建成了新一军。
后来,国民党当局以新一军扩编为两个军,廖耀湘的新22师被抽调出,与14师、50师合编为新六军,孙立人正式就任新一军军长,就此抵达了他人生的巅峰。可也奠定了孙立人一生悲剧的开始。
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中,五个军中有四个军都是黄埔系出身的将领,只有孙立人是例外。
更为关键的是,孙立人个性刚直,加上蒋介石也有意偏袒黄埔系,他在国民党军体系之中也吃不开。
孙立人带着新一军开赴东北后,一开始仗打得还算顺利,可后来就同杜聿明发生了矛盾冲突。
四平之战后,杜聿明命令部队继续北进,并下令给前线部队,先打进长春的部队奖励100万金圆券,当时各个部队都有意要争这笔赏金,可孙立人此时却不乐意的,一方面是因为新一军在四平之战中伤亡太重,急需休养,二来他的部队离长春太远,如果此时进军,摆明便宜廖耀湘。
一来二去,孙立人与杜聿明之间产生冲突,孙立人话也说的难听,指责杜有意偏袒黄埔出身的廖耀湘,杜聿明也气不过,就在蒋介石面前告了孙立人一状。
蒋介石在南京接到杜聿明的报告,气得大骂孙立人:
“枯恶不悛,不是自己人。”
应该说到了蒋介石这个位子上,不应该如此厚此薄彼,毕竟孙立人麾下的部队不能算是杂牌武装。
蒋介石对孙立人不满是有着很深层次原因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