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报》第368期 副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美术报》第368期 副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王原祁 仿黄公望山水 纸本设色 90.2cm×133.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初“四王”深刻影响了有清一代的中国山水画发展,既是元明山水画“正统”的传承,也是令中国山水画拘泥于程式中难脱泥古窠臼的肇端。“四王”指清初的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其中,王原祁的艺术特色与成就颇为可观。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江苏太仓人,乃四王中另一位王时敏之孙。王原祁29岁中进士,是活跃于康熙朝的政治家,曾入直南书房,历任侍讲侍读学士、太子府詹事、户部左侍郎,但其最主要的成就还是绘画,康熙也深爱其画作,亲题“画图留与人看”六字,后被王原祁制成一方印章。

王原祁自幼跟随祖父王时敏学艺,勤敏聪慧,十岁时所作画作就令其祖父王时敏不无自豪地说“是子业必出吾右”,而王鉴则对王时敏盛赞王原祁“吾两人当让一头地也”。因出身显贵,王时敏少时便在董其昌身边得其亲授画技,艺术理论也完全接受了董其昌的“南北宗”之说和崇古思想,继而又将这一套理念传授给了王原祁。董其昌在明代后期影响巨大且追随者甚众,以至到了清初,他所提出的南北分宗评价体系已经深入人心,被推崇为“正统”。尤其是以王时敏为首的清初“四王”,是董其昌南北宗论理论与实践的忠实继承和推动者。

董其昌主张尊古摹古,尤为推崇“元四家”,并称“元季大家以黄公望为冠”。黄公望开创了中国山水绘画的新局面,在董其昌看来,他平淡、天真和超然淡泊的绘画精神代表了中国文人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一认知也影响了王原祁,或者说,引起了王原祁跨越时空的共鸣。在其著作《麓台题画稿》中,王原祁自述经历:“余弱冠时得闻先赠公大父训,迄今五十余年矣。所学者大痴也,所传者大痴也。华亭血脉,金针微度,在此而已。”王原祁称黄公望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图》“无古无今,为笔墨巨观”。《麓台题画稿》收录的55则画作中,临仿黄公望作品的画作有25件之多。

王原祁的山水创作以“黄公望为远祖”“以董其昌为近宗”,但在其上发展出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在笔法上,他采用干笔、湿笔更迭逐渐推进笔墨,最后以焦墨破醒,变化丰富,笔意雄厚苍劲。王原祁在《雨窗漫笔》中说:“用笔忌滑,忌软,忌硬,忌重而滞,忌率而溷,忌明净而腻,忌从杂而乱。又不可有意著好笔,有意去累笔。从容不迫,由淡入浓……用墨用笔,相为表里,五墨(浓、淡、干、湿、黑)之法,非有二义,要之气韵生动,端在是也。”设色上,王原祁则主张设色与用墨为一体,用色乃是弥补笔墨不足,而不能喧宾夺主、色墨分离。他称:“设色即用笔用墨,意所以补笔墨之不足,显笔墨之妙处。今人不解此意,色自为色,笔墨自为笔墨,不合山水之势,不入绢素之骨,惟见红绿火气,可憎可厌而已。惟不重取色,专重取气,于阴阳向背处逐渐醒出,则色由气发,不浮不滞,自然成文,非可以躁心从事也。”

在画面的谋篇布局经营上,王原祁从黄公望、董其昌处继承了对画面整体性的重视,力求捕捉到山水自然与画面之间的共通性,即生生不息的生气和涌动的精神力。董其昌从黄公望的作品中悟出了画面布局的关键点,即“势”,他说:“古人运大轴,只三四大分后,所以成章,虽其中细碎处甚多,要以取势为主”,无论是线条还是山石树木等构成,都处于一种动势之中,蕴含着蓬勃的生命力。而王原祁在其著作《雨窗漫笔》中说:“作画但须顾气势轮廓,不必求好景,亦不必拘旧稿”,在此基础上,王原祁还提出了“龙脉”说:“画中龙脉,开合起伏……开合从高至下……起伏由近及远……”。在他的山水画中,所绘山脉与水流都有来处和去处,蜿蜒而行,他将山水之中气势涌动的“来龙去脉”付诸笔下,将自然之中的生命力融汇在了山水画之中。

黄公望画中山顶多矾头、山脚多卵石,而王原祁所画山脉几乎都是由大大小小的碎山石堆积而成,而每一堆石块都仿佛被一种内在力量聚合在一起,紧密得无法拆分。这样看来,王原祁画石,很像江南园林营造假山的方法,将石块通过互相挤压搭叠而成,假如从中敲掉或抽出一块来,整个假山就会轰然塌陷。那些不厌其烦描绘的山石,也仿佛形成了一个整体,很难从中随意剥离出一块来。

这种宏观的、外在的“势”与微观的、内在的“蕴”,可以说是王原祁山水作品具有不可取代之艺术高度的精髓所在。

因太仓位于娄江东面,王时敏、王原祁祖孙及王鉴为核心的画派又被称为“娄东派”,传人众多,影响甚广。王原祁追随者极多,有亲缘关系的有其族弟王昱、其侄王愫、曾孙王宸、族侄王三锡等,弟子有黄鼎、王敬铭、金永熙、唐岱等。也有很多并非直接授业于他的追随者,其中最为优秀的乃是清中期的宫廷画师张宗苍,更为苍茫稳健,而气势上较王原祁则远有不足。

虽然王原祁本人的艺术思考与实践均达到了董其昌之后又一高峰,但他从董其昌所继承的摹古理念却在后世逐渐发展为拘泥古法、不思变通,他在形式中捕捉自然内在之能量的努力,也渐渐被理解成为刻板的程式化,一代代相传,竟成为禁锢清代山水绘画发展的藩篱。无论如何评价其影响,王原祁在山水画创作中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都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其艺术价值和成就。■

(作者系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编辑 | 杨晓萌

制作 | 闫天蒙

校对 |安亚静‍‍

二审 | 刘 晶

三审 | 冯知军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颜培大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571110283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3年出版46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30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