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65年彭德怀元帅南下考察,当他再次踏上大渡河畔,看着眼前这看似平静的河水,脑海中却浮现出当年红军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强渡大渡河的场景。
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事迹,至今依然令人热血沸腾,那几乎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记忆。
但这次故地重游,彭德怀却有了新的发现:当年红军即使不选择强攻泸定桥,也许也能找到其他渡河的途径,这是怎么一回事?
红军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红军好不容易甩掉了后面追着的敌人,渡过了金沙江。可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前面又出现了一条大河——大渡河。
这回,蒋介石可是下了狠心,说什么也不能让红军再溜走。他给守在四川的将领们连发了好几封电报,命令只有一个: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红军堵死在大渡河边。
接到命令后,国民党守军不敢怠慢,调集了两个团的兵力,在泸定桥东岸严阵以待。而当时横跨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泸定桥,是红军能不能跳出包围圈的关键。
泸定桥全长100多米,桥的两边是高耸险峻的山崖,桥下河水汹涌,光是看着就让人腿肚子打颤。桥身是由13根粗大的铁索组成,每根铁索都有成年人的胳膊那么粗,这些铁索固定在两岸的桥台上,承载着整座桥梁的重量。
桥面原本铺设着木板,但为了阻止红军前进,国民党军队早已经把大部分木板拆除。此时的桥面上只剩下光秃秃的铁索和几块木板残骸,人走在上面,就像荡秋千一样,稍有不慎就会掉下去。而桥对岸的国民党军队,一早就架起了机枪,黑洞洞的枪口瞄准着桥面。
5月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的死命令:29日早晨必须在敌人援军到来之前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泸定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为此红四团昼夜兼程240里,终于赶到了泸定桥西岸。望着眼前这摇摇晃晃的铁索桥,红军战士们没有丝毫畏惧,在下午4时主动进攻。
22名勇士组成突击队,在队长廖大珠的率领下,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攀着铁索链条向前冲锋,在敌人的疯狂射击下,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艰难地向前挪动身体。
为了阻止红军前进,敌人又点燃了桥头的木板,熊熊大火燃烧起来,滚滚浓烟弥漫了整个桥面。
但这一切都无法阻挡红军战士前进的步伐,他们冒着烈火浓烟,奋不顾身地向前冲锋。最终红军战士们突破了敌人的火线封锁,冲上桥头,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浴血奋战,红军终于占领了泸定桥,打开了红军北上的通道。
后来在1965年,彭德怀重返大渡河,没想到意外发现当年除了强渡铁索桥,红军或许还有其他渡河的可能性,这是咋回事?
彭总再见大渡河
原来为了建设西南三线,彭德怀在1965年再次踏上熟悉的四川。当年红军长征经过这里时留下的足迹,依然清晰地刻印在他的脑海中。工作之余,彭德怀决定去石棉县探望一位老朋友,当年帮助红军渡过大渡河的老船工帅仕高。
得知彭老总要来,帅仕高早早地就在家门口等待着,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但他依然清晰地记得这位彭总司令。
两位老人坐在老船工的院子里聊起家常,回忆那段峥嵘岁月,帅仕高讲述了当年红军到来时的情景,还有自己和几位船工兄弟,冒着敌人的炮火,一次又一次地把红军战士送过大渡河的惊险经历。
彭德怀认真地听着,不时地点头,他感慨当年多亏有老百姓的支持,红军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长征的胜利。彭德怀还了解到他生活虽然清贫,但身体还算硬朗,日子过得还不错。
临走前,彭德怀特意叮嘱当地政府要照顾好这位曾经为革命立下功劳的老人,让他安享晚年,这次重逢,也让两位老人感慨万千。
时间虽已过去三十多年,但当年那段并肩战斗的岁月,依然历历在目。告别了帅仕高,彭德怀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沿着大渡河一路考察,看着眼前奔腾不息的江水,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当年红军战士们英勇作战的场面。
当年红军在安顺场找到了一些船只,但渡河速度缓慢,根本无法满足大部队快速通过的需求。为了突破敌人的封锁线,红军才选择了强攻泸定桥。
这一次重返大渡河,彭德怀却发现在大渡河上游的一些河段,水流相对平缓,并不是都是惊涛骇浪,有绕路的可能性。
就算国民党当年真把泸定桥炸了,红军一样能想办法渡到对岸去。话虽如此,红军当年选择强渡大渡河,却是一场明知不可为而必须为之的必然之战。
如果不夺下泸定桥,说不定就要迎来功亏一篑的惨烈结果,这一点,太平天国时期的将领翼王石达开早已经亲身验证过了。
大渡河畔的警钟
1863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着数万太平军一路征战,来到了大渡河畔。太平天国起义当时已经进入了最后的阶段,石达开就想要率部北上,开辟新的根据地,尝试东山再起。
大渡河这条汹涌澎湃的天堑,成为石达开北上的最大障碍。而清军早已得知太平军的动向,提前在此布下了天罗地网,就想着把太平军一举歼灭。
石达开率领着疲惫不堪的队伍,抵达大渡河边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头一沉:河面宽阔,水流湍急,根本无法直接渡过。而对岸,清军早已严阵以待,居高临下,虎视眈眈。
为了突破清军的封锁线,石达开决定寻找渡河的突破口。但大渡河两岸高山险峻,易守难攻,太平军几次尝试渡河都以失败告终。
更糟糕的是,由于连日来的行军作战,太平军的粮草已经所剩无几。为了解决吃饭问题,石达开不得不下令军队分散寻找补给,这给了清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清军趁机发动猛攻,把太平军分割包围。石达开为了保存实力,只好先下令放弃渡河计划,转而寻找突围的路线。但这时太平军已经被清军团团包围,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石达开和他的太平军在大渡河畔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这场惨败也成了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石达开兵败大渡河,成了后人血淋淋的教训。让人没想到的是,多年后当红军来到大渡河畔时,也面临着天险和强敌的挑战。
不过英勇的红军并没有重蹈石达开的覆辙,而是成功地渡过了大渡河,创造了“飞夺泸定桥”的奇迹。
以史为鉴的胜利
当年蒋介石曾放言要让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阴谋却最终没能得逞。石达开虽然失败了,但红军却取得了胜利,确实不得不让人感慨,不过两者不同命运可不是运气使然,而是有很多客观原因的影响。
当年的红军战士们心中,充斥着伟大的革命理想,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战斗目标,就是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所以即使在弹尽粮绝的惨痛困境中,红军战士们也从来没有放弃希望,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
反观太平军,虽然在起义初期声势浩大,但内部派系林立,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思想和目标。在太平天国后期,这种矛盾更是严重削弱了太平军的战斗力。一旦遭遇困境,军队很容易人心涣散,最终走向失败。
而红军战士们纪律严明,有高度的组织性,太平军内部则是纪律松弛,山头主义严重,战斗力就大打折扣。不仅如此,红军还拥有灵活的战术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善于根据敌情变化,制定相应的作战方案,并能够在战斗中灵活运用,出奇制胜。
而太平军作为农民起义兵受到时代局限,在战略战术上相对保守,缺乏主动性和灵活性。
所以红军能拿下泸定桥,可不是上天眷顾,而是实力和历史经验的必然,就算是放在今天,也很能给我们一个很深刻的启示。
结语
时隔多年,彭德怀再看大渡河,觉得一点也不吓人了。当年红军过河那会儿,真是拿命在拼。不过话说回来,就咱们红军的这股劲头,就算没桥,照样能过去。
当年泸定桥上冷冰冰的铁索,咱们战士愣是用一颗颗火热的心给踏平了。说句老实话,那时候,就凭咱红军这股子精气神,这天底下就没有啥能难倒咱们的。
所以说咱们中国共产党,可是从胜利走向胜利,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十分的艰难与不易,因此我们现在也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新生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泸定桥
人民政协网 不做第二个“石达开”20161027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