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是新中国开国大将之首,一路走来战功赫赫,多次打出神仙仗。不过他也有一个短板,那就是资历比较浅,没有那种让人信服的威望。

与他合作过的政委,大部分都曾公开冲突过,比如乐少华、刘英、谭震林。其中乐少华对粟裕的打击很大,以至于到了晚年,粟裕还有些耿耿于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乐少华1903年出生,浙江镇江人,家里的经济条件只供得起几年的私塾,为了谋生,他就跑到上海的五金店做学徒。

1925年,共产党在上海领导的五卅运动爆发,作为一个从小吃苦的人,乐少华积极参加这种革命活动,因表现出色引起到组织者的注意,很快被吸纳为党员。

后来乐少华还参加了周恩来组织的上海工人武装起义,配合北伐军光复上海。

然而没想到的是,蒋介石进驻上海后迅速翻脸,密令麾下军队和上海地痞流氓对进步人士展开血腥屠杀,大革命宣告失败。

此事让我党意识到必须进行武装革命,才能获取最终的胜利,遂派遣很多骨干分子前往苏联学习深造,乐少华就是其中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苏联,乐少华结识了很多组织的早期领导人,这为他回国后的职务飞升打下基础。

1931年春,乐少华回到上海,在中央机关负责无线电部门工作,奈何没多久就碰上了顾顺章叛变事件。

由于顾掌握的秘密太多,无线电部门被迫隐匿,乐少华想了一些办法想重新搭线,可没获得什么效果,反而差点被人发现。所以他只好转到中央苏区任职,开始走上红军的战场。

前面说过,乐少华有很好的人缘基础,抵达苏区后职务就是多次跳跃。

最开始他担任中革军委直属队中共总支书记,过了两个月调为红5军团15军副政委,再过四个月升红3军团第7军政委,一年后再升为红7军团政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速度,让从警卫一步一步成长为红7军团参谋长的粟裕羡慕不已。

那时中央被“左”倾思想领导,乐少华能被他们重用,自然也比较“左”,他对军事干部似乎天生带有怀疑,与军团长寻淮洲相处是如此,与参谋长粟裕相处也是如此。

有一次粟裕从前线返回指挥部,听说政委乐少华正在给大家作报告,便立马赶去会场。

寻淮洲招手让粟裕坐到身边,问了几句敌我伤亡情况,他们都刻意压下声音,乐少华却非常不满、猛然拍桌子大吼:我还在作报告,是谁在乱讲话?

虽然是在问,但乐少华的眼神直接看向寻淮洲、粟裕,二人有些难堪,不再做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会讲话的确不对,但乐少华作为一个维系部队团结的政委,完全可以先提醒一下。上来就是这个措辞和态度,军团长、参谋长说训便训,可见他的目中无人和处世作风。

后来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红七军团伏击进犯的李默庵部,成功将敌人打退。粟裕认为这是勇追穷寇的好时机,便前往军团指挥部请示寻淮洲和乐少华。

寻淮洲听完情况后点头:“说得不错,应该追击。”粟裕随即看向乐少华,后者置气似地将头偏开不说话,这就让粟裕以为也是同意了,开始往外走。

结果刚走到门口,乐少华就一声暴喝:给我站住,怎么不问问我的意见?政委制度不要啦?

寻淮洲为之错愕,粟裕更是委屈,明明你就站在身边,有意见直接提出来不就是了吗?其实这也是彼此间的沟通问题,就一两句话可以解决的事,乐少华硬是要发作让大家都不愉快。

这件事之后,乐少华更是多有针对粟裕,以至于粟裕后来非常委屈地跟人说:乐少华把我当成企图废除政委制度的危险人物,加以提防和监视,我那段时间,简直就像做贼一样。

这种话从好脾气的粟裕口中说出,已经很能说明问题,要知道后来的搭档刘英,直接把粟裕关禁闭、强令他在大会在做检讨。到这种程度了,粟裕跟人提及刘英时还说“我那位老朋友”。

而提及乐少华就满腹怨言,可见粟裕那段时间的憋屈。

1934年,中央决定要红七军团先行北上,组成抗日先遣队,由福建、浙江挺进皖南,与红十军团会合后,调动国民党军的主力,以此减轻中央苏区压力。

离开中央苏区后,乐少华更是养成独断的作风,由于那时政委拥有绝对的权利,寻淮洲和粟裕的多次正确建议都没被采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回发生争执时,乐少华甚至说:粟裕,你懂什么军事指挥?我是按照中央的指示在做!

真正熟悉作战的人无法指挥作战,这支部队的命运可想而知,最终他们在谭家桥遭遇重创,许多高级干部都不幸被捕或牺牲。

当时粟裕和刘英带着先锋部队开路,发现不对劲立马全力突围,由于敌人的火力太猛,粟裕的胳膊也被子弹击中了。

本来他都已经冲了出去,发现乐少华被困住,就又率部回援。找到乐少华时,粟裕发现他已经受了重伤、走不动路,于是马上叫人背着乐少华走,自己留下来断后。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乐少华这条命是粟裕救下的。先前遭到那样的针对,为何还如此回报?粟裕晚年面对询问时笑着说:不管怎么样,他都是我们的革命同志,怎么能见死不救呢?这种胸怀,令人动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乐少华伤势比较重,粟裕没带着他一起走,乐少华后来就前往上海治疗,无大碍后又返回浙江老家疗养,直到1936年8月才辗转至延安。

这次离开军旅,对他个人影响比较大,此后基本上没有再负责一线指挥。1937年1月,乐少华进入延安红军大学学习,期间对一位名叫浦黛英的女学生产生好感。

浦黛英家境优渥,父亲是“宣威火腿”大王浦在廷,她本人长得也很漂亮,在延安追求者众多。这种情况让乐少华有些自卑,找到老领导李富春,希望蔡畅(李富春之妻)帮自己说媒。

没想到的是,蔡畅基本上没费口舌,很快就为两人搭好桥。原来浦黛英很崇拜革命的高级干部,知道乐少华曾经的身份,再经李、蔡夫妻一劝,乐少华成功抱得美人归。

浦黛英有两个妹妹,小妹名为浦琼英,后改叫卓琳,1939年嫁给邓公,乐少华跟邓公就这样成了连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往后的战争生涯,乐少华基本都在后方,历任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委员、东北军区军工部军工厂厂长、东北军区军工部部长等职,建国初期也是在东北工作。

但“三反五反”运动中,有人检举乐少华有严重违法乱纪问题。这种偏后勤的部门,多多少少有人会挑毛病,只要身正,把事情搞清楚了就行。

没想到乐少华却过于反应强烈,直接用走极端的方式来回复,很多人都为之错愕。李富春都没想明白他为什么这样做,后来评价道:没什么大问题,纯粹是个人想不开。

乐少华去世后,妻子浦代英非常难过,曾多次到小妹家诉苦。1980年在浦代英和邓公等人的努力下,乐少华得到了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