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传统武学

 【武林】40年前的习武笔记三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武林】40年前的习武笔记三则

1985年6 月 13 日 随录

武术是用实践的形式来表现理论的认识。在实践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后,对理论就会有深入骨髓的认识,然后产生一种更高级的实践形式, 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也就是“武术是用动作(形)来表现出对理论(意)的认识(领会),还得从实践(形)认识到理论,并有了深入骨髓的中(含藏式),一旦条件成熟,就能(形意合一)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练功夫日子长了,再因内(意)和外(形)有了正确方法,渐渐相合, 身体自然产生变化。所以说,“形意拳是变化人之气质的”,因为外部的姿势(质)练到运用圆活不滞了,内部的气练到舒展不拘了,身体就会感觉有所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最初觉得身手有时酸、涨、麻等,再进一步练就渐渐消失了。这就是内部和外部的感觉。这感觉是练功夫的进展过程,而不是追求的目标,也不能用以评价功夫的好坏。如果一味追求感觉,就易把精神停留在那里,就会妨碍练功的进展,造成僵滞,违反“松静自然” 的原则。

练功要达到的最终境界是“空虚灵”。有了这个目标,一有感觉就任其自来自去,循序渐进达到“空虚灵”的境界,使周身通顺、气运平衡,感到心旷神怡、恬淡虚灵、飘飘欲仙。有的人不知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而把它当成衡量功夫的标准,一味追求感觉,经常如此就易出现偏差。最近有的人因出现偏差不敢练了,所以应当学点生理和物理知识,结合功法来分析一切、掌握一切。

9月 20日

额顶、项竖、脊阔、胸圆、肩沉肘垂、腕挺指扣、坐胯挺膝、手足腕挺、手足指(趾)扣、收臀开裆。

口微闭,齿微叩,舌顶上腭。目垂帘(微闭),耳不闻(内听),鼻无吸(呼吸深匀如停吸),心无息(大脑修养),意无意(静极真气发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 月 31 日 找差距、差不点( 差不多)

最近练习,感到步子小,所以腿裆成“人”字形,应当放大步使裆成“元”字形,所以叫元裆。在练习时,也曾意识到收臀元裆,但每次练习,放大步时觉得身有点颠动,或足落地时有声震动,故步子时大时小,因此丹田和带脉在回收时感觉发胀,发出时不觉晃动,丹田时有起伏。40 年前与人比力时,如觉丹田起伏不平,就觉力不整,更觉吃力, 因此就将腿脚略为变动,去找丹田适合,而对方虽力大,亦不能拔动, 更是谈笑自若而有整力。

今练时感到不适合丹田,也觉脊胀痛,今晨因天凉园内人少而静,精神忽然似乎听到“找差距、差不点”(静声出语),继续练习,用心体察,又觉精神上似乎练了这些年,不可乱来,免走弯路。在练完劈拳收式时,恢复三体式,不觉间,前足向前迈出约一足长,而站定觉得既稳又舒畅,就想到步子少迈一点,在练习时步子也应多迈一点,随即练习上步时,以丹田催胯、膝、足前进,落实时较前步子再远迈约一足之长,初练时觉得勉强,功夫稍大,觉得丹田和带脉得到开放而舒适,收式后脊背也发空轻松,休息后写字时也觉得丹田充足,呼吸自如,身心愉快。这几日丹田中的起伏已平复,想是足部少迈了一点, 而使丹田气不得畅通,手足因而起伏。由此看来,外部姿势之合,才能与内部之气合而为一,故形意拳是内外双修,必须内外合一,也说形意合一,而姿势更不可不讲求也。(本文完)

请欣赏短视频

投稿邮箱34813235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