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48年11月6日的黎明,天空中的雾气还未散去,淮海战役的第一枪就打响了开始一场解放战争史上最大的一场战争,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但是为此作出的准备却是长久的。从指挥官的选举,兵马调度的准备工作,无一不是在考验着以毛主席为中心的党中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在1948年那个千钧一发的时刻,国共双方对于错误的发生都是零容忍的。

一、指出问题

截止到1948年10月底,随着辽沈战役进入到尾声阶段,毛主席就很清楚的意识到,傅作义的平津等地区已经被牢牢的牵制住,林彪率领的四野现在也是兵强马壮了,东北的国民党军队龟缩在沈阳、长春等几个大的城市里面已经不敢抬头了,林彪歼灭掉东北的陈诚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和周总理很清楚,北方的问题稍微安定一点以后,那么随即而来的就是填补我党指挥下的解放军南方兵力空白问题,此时我军的兵锋还无法剑指南京和上海,在毛主席的战略构想里,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发起对于上海和南京的攻击,那才是我们的解放战争能见到曙光的时刻。

也正是因为此,毛主席主持召开了“五大书记会议”,会议上面的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及刘少奇等人都根据自己的主观角度结合客观事实,做出自己的评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人的观点和意见偏向于保守一点,最好是彭德怀能够对西北马家军完全、彻底的歼灭以后,调兵南下。

再加上东北的林彪,如果能够将陈诚彻底地解决以后,再提兵南下,这样彭德怀和林彪二人合兵一处,我们的总兵力就会有超过100万人之多,到那时只需要从彭、林二人之中选举出一个人统一指挥,那样我们的胜算将会十分的大。

见眼前的几人观点和意见都基本一致,毛主席猛地吸了一口烟,然后缓缓吐出说道:几位的意见我听了,很统一,也的确看到了我们眼前南方兵力严重不足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各位想过没有,我们共产党人领导下的解放军和南京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军的优劣势差距究竟在哪?

毛主席此话一出,众人一时之间也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见没人吭声,毛主席也继续说道:在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的时候,我就谈这个‬问题‬了,那就是解放战争不同于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要求我们有足够的耐心,能够将日军军牢牢拖住,久拖日军必败无疑,事实证明“论持久战”是正确的。

但是解放战争是绝不能拖的,必须速战速决,这也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研判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有着美国人的飞机支援,他的士兵可以在一夜之间就出现在几百里以外的阵地上

是我们解放军战士要靠着自己的一双铁脚板走路,这是我们的一大劣势,所以指望彭德怀以及林彪南下是万万不可行的。

与此同时,对于彭、林二人率兵南下一事,毛主席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西北几省的马家军看似不是国民党中央嫡系,但是他们作为地头蛇,恐怕彭德怀这条强龙想要压一压也是要费些时间的,而我们现在是在用时间换空间。

至于林彪嘛,他带兵步步为营,谨慎惯了,你如果要他一时之间带领几十万军队入关,恐怕他自己也不大情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他一走,东北的陈诚必定是伺机反扑,那东北我们拼死拿下的土地霎那间可能又尽归敌手了。

听完毛主席鞭辟入里,细致入微地分析以后,其他的几大书记也都点头表示同意,但是一时之间众人谁也没了好办法。

还是任弼时打破了短暂的寂静,他说道:主席你将问题已经分析得很清楚了,那接下来我们就要听一听你的对策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完众人哈哈大笑!

二、釜底抽薪

眼看火候已到,毛主席也不再藏着掖着了,他很明确得指出。

现在我们要剑指江南的上海和南京,拿下蒋介石的钱袋子和行政权,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徐州等地区发动一场规模在100万人到150万人之间的淮海战役。

这样一来我们就等于说是在国民党的中心腹地插上一刀,当然了,《三十六计》中称这种排兵布阵为“釜底抽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主席的这个“釜底抽薪”好,虽然稍微冒险了一点,但是我们在苏北地区有着很良好的革命群众基础,这样我们的后勤就得到了保障,刘少奇也很激动的说道。

很好嘛!刘少奇的思路也打开了,并且说到了点子上了,毛主席笑着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初“皖南事变”以后,新四军军长叶挺和项英被蒋介石俘虏后,宁死不降,被残忍杀害以后,当时党中央似乎有声音说要就地解散这一支新四军队伍,是在毛主席的坚持下,派出了陈毅作新四军的代理军长和政委。

这才让这一支新四军军队能够保留下来,群众没有对新四军失望,这不就是有了群众基础嘛!

会议上的众人,听完毛主席的解释,也纷纷感慨毛主席的深谋远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看着战略方针已经确定好了,会议上的众人也都一致举手通过,接下来就是如何从战略方针如何切换到战术部署层面了。

三、首推粟裕

很明显能指挥50万以上军队或者说有过指挥经验的我党我军的解放将领,在当时唯有林彪和彭德怀二人,二人政治上可靠,军事上水平过硬,在军队中也有这很高的威望,指挥军队也便利。

但是因为前面毛主席已经分析过了二人是无法抽身出来指挥这场淮海战役的。

那么谁能胜任呢?

会议又再次进入到了新的寂静中去,这个时候众人的脑海里,都在考虑到底谁可以,军队里面的将领不断地在脑海中反复浮现。

毛主席看众人都在思考,就讲了两条这场战役的指挥官需要必备的素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一就是这是剑走偏锋,要能从大处观略,又能从小处着眼。

这是很重要的第一条,彭德怀指挥风格彪悍,但是细微处指挥可能相对短板林彪的指挥风格倒是处处谨慎,步步为营,但是又太过于保守了,这样一来反倒不能伸开手脚指挥

其二就是要十分的熟悉淮河流域以及长江南北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这就很需要一个长期在长江两岸作战指挥的指挥官了。

听完毛主席讲完这两条标准以后,朱德就提议众人是否模仿三国里的古人掌心猜字,看看众人想到的是不是同一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

写完字以后,包括毛主席在内的五大书记一起摊开了手掌朝上。每个人的手掌上都工工整整地写着“粟裕”两个字。就这样淮海战役的实际指挥任务就落在了粟裕的身上。

在1948年的11月到1949年的1月10日,60万解放军在粟裕的军事指挥下,歼敌及改编国民党80万军队中的55.6万人,粟裕一战封神,他没有辜负毛主席等众人的力挺,一举打破了国共对峙的僵局。

使我党我军获得了全面主动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人数最多,但是与此同时歼敌数量也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千军万马之中,毛泽东唯独偏偏对粟裕青睐有加,这完全是人尽其用,也展现了毛主席的不拘一格降人才。

伟大的解放战争,粟裕是立下了不世功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