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叶剑英元帅自青年时期就立志追求真理,寻求救黎民于水火的出路,前期他跟随孙中山先生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后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叶剑英毅然向全国发布反蒋通电,自此加入中共,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叶剑英

中国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叶剑英全力支持邓小平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此做出了巨大努力,不过他毕竟是戎马半生的一名老帅,先不论他这个年纪早该享受天伦之乐,就说战争期间的伤疾也让他心有余而力不足。

从1979年开始,叶剑英身体就明显虚弱了很多,走路速度越来越慢,有时身体还会向一侧倾斜,这让身边的工作人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立刻向党中央领导人汇报了此事,一些高层领导开始劝叶剑英放下手头工作,去医院做个全面检查,好好休养。

但是叶剑英却说国家刚刚改革开放,不仅要处理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还要稳步推进法制建设,国防建设等工作,一时脱不了身,众人听了也没有办法劝阻,只得就此作罢。

可不成想,到了1984年,叶剑英的肺部出现感染,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输液一次,身体已经很吃不消了。最严重的时候呼吸道已经被痰堵满了,如果咳不出来,形势非常危急,必须要做气管切开术,众位主治医师谁也没把握,经过一番商量,党中央决定邀请广州著名的呼吸系统专家钟南山来北京参与救治。

在我们大众眼中,钟南山院士很神秘,他的家庭是知名的体育和医学双重世家,他曾经在参加的首届全运会中破了全国纪录,但他自身非常谦虚,认为自己的身材和体质多有欠缺,经过训练的成绩最多就只能达到亚洲水平,无法问鼎世界,所以,放弃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而是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在非典肆虐期间,钟南山带领团队不顾个人安危,奔赴非典高发地带,提出了一套非常有效的救治方法,开创性地使用了非侵入性通气技术,明显缩短了重症患者的救治时间,降低了死亡率,更是采用适当剂量的皮质激素遏制患者肺部纤维化,要知道,在当时全民提“非”色变的年代,人们对这种传染病缺乏了解,更没有对应的诊治之策,全靠专家组成员悉心探索,才取得一系列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钟南山

无论是当时的非典,还是如今的新冠肺炎,钟南山都始终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为国家和人民挺身而出。那他到底有什么样的成长经历和求学经历?为叶剑英元帅做的手术结果如何?

1936年10月,钟南山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是福建厦门,说起来他的名字取得也很巧,南京有个钟山风景区,他出生时的医院位于钟山之南,他的父亲就为他命名钟南山,这个钟南山和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的“终南山”读音一样,似乎是冥冥之中注定了,他往后会成为一名举世瞩目的医生。

他的父亲钟世藩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后赴美留学深造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他的母亲廖月琴毕业于协和医科大学,医术精湛,她还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立者,足见学医的家庭因素对年轻时的钟南山影响颇大。

从小,钟南山就看见父母执着于医学事业发展,真正地以救死扶伤为己任,为患者重症离世而感到悲痛,所以,在他19岁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迈入从医的门槛。

在大学期间,他不只注重专业方面的进步,也时常锻炼身体,在1958年举办的首届全运会中,他以54秒2的成绩打破了当时男子400米栏的全国纪录,可谓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等生。

有人问他为何不直接从事职业运动员这条路时,他则认为自己体质并不够好,只能在亚洲赛场上跑出名声,但到了世界赛场就不行了,还不如从事自己热爱的医学事业,为国家的医学事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患者减轻痛苦,早日康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1960年,钟南山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从事放射医学的研究,这一待就是十年,期间他也并不是一直待在学校,也会跟随教研组团队下乡诊治病人或与农民共同劳作,有一次在为一名患者诊治时,由于当时国内的医疗水平有限,器材落后,诊治非常不理想,钟南山给一名身患绝症的患者注射过一剂镇痛剂后,病人表情才得以舒缓,可没过几个小时,药效一过,病人痛苦的呻吟声不绝于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年轻时的钟南山

此事极大地刺激了他,在现实面前,他既迷茫又乐观,迷茫的是在全国大环境下,医疗条件普遍落后,对很多病症都是束手无策,而乐观的是他坚信总有一天自己通过研究实践,终究会改变现状,至少在某一领域让世人不为病魔所折磨。

1971年,钟南山成为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一名医师,他也多年没有与父亲长期生活在一起,父子二人吃菜喝酒,相互讨论着过去岁月经历的事情,突然,钟世藩对钟南山说道:“想来,你今年也已经35岁了,时间不饶人啊,连你都这么大了,真是可怕啊!”

钟南山听到这话,心里也是一惊,是啊,自己已经35岁了,离最初的梦想到底是近了还是远了,有没有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有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病人从此摆脱病魔,恢复过往的生活呢?这一切不禁促使他快速思考自己的未来。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也有句话叫做术业有专攻,钟南山开始将呼吸系统作为主攻方向,当时我国对此领域的研究非常落后,并没有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以至于大量群众患上呼吸道疾病因为得不到及时准确的治疗而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由此,钟南山在多年以后说那一夜和父亲的谈话成了他医学研究的开端,35岁是个重要转折点(36虚岁)。

1978年,首届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钟南山和侯恕共同完成了一篇名为《中西医结合分型诊断和治疗慢性气管炎》的论文,该论文一经发布,就像是在中国学术界投下了一颗“炸弹”,获得广泛关注,这篇论文当年直接斩获国家科委全国科学大会成果一等奖,而钟南山更是由于这篇论文获得公派前往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深造的机会。

中国专家团远赴英国虚心进修,钟南山师从英国著名呼吸科教授弗兰利,由于当时的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医学技术普遍落后于西方世界一大截,所以英国人根本不承认中国医生的资质,认为中国人根本治不好病人,并将原本两年的学习时间更改为8个月,他对钟南山说道:“你们中国人都没有这种先进的设备仪器,你只要跟着我后面学习8个月就行了,能不能学成就看你自己掌握多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青年时期的钟南山

钟南山深切感受到国家差距让国人在外待遇有很大不公,立志要通过自己的行动让教授改变固有看法,让他知道中国人今时不同往日。

钟南山在他的第一个研究内容上就让弗兰利刮目相看,这个研究课题是“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为了及时获取数据,钟南山以身犯险,将自己替代实验用的小白鼠,一边让人帮他抽血,自己一边吸入一氧化碳,在整个过程中,他逐步提高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一直到抽掉800毫升的鲜血后,这个研究报告才算完成,他终于得到了理想的研究曲线。

这项报告直接填补了弗兰利实验的缺漏部分,弗兰利兴奋地对钟南山说道:“年轻人,忘掉我之前说的8个月吧,你想待多久就待多久!

这篇研究报告只是个开端,在接下来的两年留学时间里,钟南山发愤图强,凭借着自身在医学上的天赋,积极学习并吸收英国先进的医疗知识,先后完成了7篇学术论文及6项重大科技成果,其中有几篇刊登在英国医学研究学会,糖尿病研究学会上,在英国医学界也是个小有名气的中国人了,此举一举扭转英国人对中国人医术不精,治不了病的固有印象,他们也不得不佩服学起来不要命的中国人。

等到两年留学期限已至,钟南山等人准备回国之时,弗兰利一改此前的高傲态度,恳请他留下:“只要你愿意留下来,这里有本地最好的三所医院,任何一家研究机构都可任你挑选,甚至可以加入英国国籍,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但钟南山只是笑了笑,便拒绝道:“感谢弗兰利教授两年来对我的悉心栽培,我们能来到这里,都是国家斥巨资送我们来的,现在国家有需要,我们一定回去为国效力,这是我的初衷!”

弗兰利只能无奈地摇摇头,说道:“我教过很多学生,但很少有像你一样在医学领域取得一定成就,便返回自己国家效力的!”

等钟南山回国后,弗兰利还专门给中国驻英大使馆打来一个电话,说道:“钟是我教过的学生中最有特点的,我的学术生涯中,曾经有很多国家的学者同我合作过,但是诚实地说,钟回去了这么久,我还是清楚地记得只有他是最勤奋刻苦的,我和他合作得最愉快最顺利,我从他坚毅的眼光中看出报国效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做实验时的钟南山

回国后的钟南山担任广州医学院副教授,俨然成了国内呼吸科的权威代表。而与此同时,在北京中南海,叶剑英元帅身体开始不对劲,他在走路时越来越有气无力,步伐变小,但为了支持日常工作,他总是笑呵呵地说等有空了再去看看。

当邓小平同志发现叶剑英身体异常后,专门指示相关部门成立了中央保健委员会,职责就是为党中央领导人的身体状况服务。

王敏清作为保健委员会负责人立刻对叶剑英身体做了全面评估,叶剑英看到自己再拖下去也不像话,就顺了他的意思,照常向前走了几步以便王敏清观察。

王敏清看到叶剑英走路时而正常,时而有点踉跄,但是对这种病因却无定论,一时不知该从何处下手,叶剑英就笑着说:“连你们都看不出这病有什么来历,那我就给他取个名字吧,就叫难治之症,你们看可好?

虽然叶剑英是在说笑,但大家还是时刻为他的身体而感到担忧,在多名专家的联合会诊下,最终确定叶剑英患上了“帕金森氏病”,该病又称为震颤麻痹,是一种影响患者正常活动能力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疾病,这种病初期表现为行动缓慢和异常,等时间久了,这种病极易引发例如心脏病,肺部疾病并发症,严重时会威胁生命安全。

叶剑英得知自己患上该病后,摆摆手说道:“按照毛主席说的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得了这病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不能因为得了这病就耽误我正常工作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剑英仍然像往常一样,来到全国各地进行视察,关心和支持一线工作的同志,可能是一把年纪了还在全国各地工作,在他回北京没多久肺部就感染了,三天两头就要输液,王敏清见状非常着急,想带叶剑英去医院进行治疗,但当时国内医院对肺部疾病的治疗水平有限,肺炎始终没有好转,叶剑英则安慰医生:“你们不用担心,我身体底子好,要不了多久我就会好起来!”

每次给叶剑英扎针时,护士们都要冒出豆大的汗珠,因为叶剑英的血管又细又硬,扎针时不容易扎准,导致他的手上到处都是红色被扎过的小孔,护士们会很惭愧地对叶剑英说道:“首长,对不起,都是我们的错,我们一定要找准位置,不让您痛苦!

叶剑英则表示:“你们放心扎,这个问题出在我自己身上嘛!”

尽管叶剑英隔三差五地输液,但他的肺炎呈现出恶化的趋势,心脏也开始有问题,经常走几步路就气喘吁吁,这显然是多种并发症交织在一起“摧残”着叶剑英的身体。

1983年2月,叶剑英在第五届全国人大任期将满之时,写信给全国人大常委会,请求不要再提名他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常委会委员长候选人,他也在大会上多次提及自己年龄已大,身体病疾较多,做起事来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时应该让新同志们上台,自己则退出领导岗位,渐渐淡出政治舞台。

1984年,叶剑英的肺部已经严重恶化,呼吸道多次被痰堵塞,出现了多日高烧不退,脸部憋得发紫的现象,众人心情异常沉重,他们明白此时的叶剑英已经病危,到底该采取怎样的救治措施才能保住这位开国元勋,保住党的一笔“宝贵财富”?

提到这时候的叶剑英症状非常不容乐观,想把他从死神的手里抢回来无异于要打一场医学领域的“淮海战役”,但当时中国能人太少,技术有限,所以他们几乎已经准备后事,取消“八一”期间的活动,转开追悼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王敏清

就在这时,王敏清想到前几年,国家派遣一批医学界代表前去英国学习先进医学技术,此时已经归国,要让他们过来看看。

经过推荐,由钟南山等人前来北京替叶剑英诊治。钟南山在接到这个特殊的任务后,在感到极其荣幸的同时又感到任务比较艰巨,毕竟他从未给元帅看过病,而且是抢救,性质非同小可。

钟南山等人经过简单收拾后,迅速奔赴机场,他知道叶剑英的身体已经容不得半点耽搁,几个小时后,他就出现在了抢救室,经过众人商议,认为叶剑英的情况比预想中的要严峻得多,只有为他进行气管切开术,才能挽救生命,而操刀人正是有了一定经验的钟南山。

众人立刻将抢救计划汇报给党中央,得到批准后,立刻开始手术。当钟南山拿起手术刀时,心里也非常紧张,这是考验他留学成果的时刻,更是挽救国家领导人的关键时刻,当他用手术刀割开叶剑英气管后,他的内心平静下来,很快找准状态,游刃有余地进行每一个既定步骤。

一个多小时后,这台手术圆满成功,叶剑英被推出手术室,等在外面的众人终于松了口气,再看从里面走出来的钟南山,早已经里三层外三层湿透了。

钟南山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战成名”,叶剑英也在他的精心照顾下,身体多项指标逐步恢复正常,不光是在场的医生同事夸赞钟南山是该领域的“泰斗”,就连一些党中央领导人都盛赞钟南山创造了中国医疗史上的奇迹,打赢了这场“医学界的淮海战争”!

值得一提的是,在术后恢复的几个月时间里,钟南山还提醒中央保健委员会成员,在恢复期间,如果不到最后一刻,最好不要动用呼吸机进行辅助治疗,多使用肺部康复训练反而能加速自身机能的恢复,果然,叶剑英在他的建议下恢复得很好,困扰他几年的肺炎终于告一段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叶剑英(右)

1985年,钟南山被指定为中央领导保健医生,这份殊荣正是对他能力的充分认可,而叶剑英也在这一年与其他几十名老同志向党中央致函,请求不再担任中央委员,以便让更年轻,并且德才兼备的优秀同志进入中央委员会,完成党中央的“老带新”,不至于形成青黄不接的局面。事实证明,叶剑英这一步是健全和完善我国宪法的践行者,是荐贤举能的重要一步。

1986年开始,叶剑英身体再次出现异样,不过这次不是肺炎,而是严重的心脏病,虽然经过医务人员的全力救治,但还是无济于事,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1986年的那个秋天,享年89岁。

当日正是长征胜利50周年,党中央得知这一噩耗时,全国上下无不为失去这位忠诚的无产阶级战士而感到悲痛。钟南山得知这消息时,想起两年前那天自己汗流浃背地抢救叶帅,原以为能让他再多活些年,好好看看日新月异的中国,可是,终究被死神占了便宜。钟南山看向北方,心有所思,随后又忙碌在他熟悉的手术台上,以他的方式向这位共和国元帅致敬。

此时的钟南山虽然不为广大老百姓所熟知,但却在医学界和中央医疗保健组中是泰斗般的存在,他一直为多位国家领导人制定符合他们身体状况的医学方案,为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做出较大贡献。

2003年,非典爆发,他带领团队深入一线,争分夺秒地研究病毒,当时有医学专家认为这场病毒的罪魁祸首是“衣原体”,人类对此已知且可控的一种极小的微生物,因此很多人放松了警惕,人们没有科学依据的偏方,只知道抢购白醋,板蓝根这类物品。

是钟南山及时通过官方渠道反驳,他敢说真话,直说该病并没有得到控制,也无法找到病源体,当时成为众矢之的,现在看来却是真正为人民生命安全着想,他提出的“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和呼吸机为抢救重症患者提供了生的希望,时至今日,该方法仍是我国防范重大传染病的指导原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钟南山

而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他当年讲过的一句话:“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们这儿来!你想让别人干的事,自己要先去干,你自己都不去,你根本不可能调动大家!

当年67岁的他在那样高风险,极强压力下持续工作,终于带领团队发现致病原因,找到诊治办法,控制住非典,减少了国家和人民的损失。

每当我们有需要,钟南山院士总能第一时间出现在最前线,以他那坚强的身躯挡住病魔侵袭,他既有国士的担当,又有战士的勇猛,无愧于医界泰斗的称号。

谨以此文向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负重前行的逆行者们致敬!